河南省商丘市高等醫學學院

河南省商丘市高等醫學學院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商丘古城湖畔,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校前身是始建於1921年的“歸德聖保羅醫院護士學校”,是河南省開辦醫學專業最早的幾所學校之一。建校以來,學校已為社會培養醫療衛生技術專業人才2 萬餘人。

學校簡介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商丘古城湖畔,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校前身是始建於1921年的“歸德聖保羅醫院護士學校”,是河南省開辦醫學專業最早的幾所學校之一。建校以來,學校已為社會培養醫療衛生技術專業人才2 萬餘人。

中文名: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外文名: Shangqiu Medical College

簡稱: 商丘醫專

創辦時間:1921年

類別: 公立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類型: 醫藥

主管部門: 河南省教育廳

所屬地區: 河南商丘

主要院系: 臨床醫學系,口腔醫學系,醫學技術系,護理系

學校設施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校占地面積510.6畝,校舍建築面積11.9萬餘平方米。教職員工443人,在校生5523人。教學儀器設備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價值1878.7萬餘元。多媒體電化教室81個,計算機教室6個,語音教室3個,聯網微機528台。館藏圖書30萬冊,其中紙質圖書26.4萬冊,中、外文期刊634種。擁有技術力量雄厚的二級甲等附屬醫院1所,教學實習醫院42所。學校建有千兆校園網、遠程教育網站、多媒體教學評估系統、圖書自動化管理系統、電子閱覽室、課件製作室等設施。校園網與中國教育科研網、清華大學科技期刊網相連線,遠程教育系統與華中科技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相連線。

學校有著良好的辦學聲譽和辦學業績,先後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省五愛教育先進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省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省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師資隊伍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經驗豐富、科研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 531 人,其中專任教師教學樓 311 人,具有副高級職稱以上教師 105 人(其中教授 18 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 33.76 %;具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 84 人(其中博士教師 4 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 27.01 %。學校有河南省優秀教師、文明教師 4 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3 人,商丘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3 人、學術技術帶頭人 6 人、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 8 人和教學名師 3 人。

2004 年以來,學校教師承擔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划子課題 2 項,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 6 項,市廳級科研項目 31 項;獲得市廳級以上科研成果獎 79 項。 參編衛生部、教育部規劃教材等 220 部,其中主編 44 部,副主編 68 部; 發表學術論文 899 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發表 240 篇。

專業設定

學校設定有臨床醫學、護理、口腔醫學、助產、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口腔醫學技術 7 個專業及專業方向,其中臨床醫學、護理為骨幹專業,口腔醫學專業是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護理實訓中心被教育部、財政部定為“中央財政支持護理專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大投入,在師資力量、教學實驗設施方面,優先保證骨幹專業和特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專業優勢。實驗儀器設備 學校建有實驗中心,擁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相關醫學實驗樓3棟。標準實驗室54個,重點實驗室4個,實驗課開出率達到100%。

實驗室涵蓋了解剖、生理、生化、微生物與寄生蟲、病理、藥理、內科、外科、婦產科、口腔工藝、檢驗、影像等學科,配備有CT、增強X光機、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色超音波、細胞分析儀、心電工作站等先進實驗設備,保障了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需要。

附屬醫院

學校擁有 2 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二級甲等附屬醫院。

第一附屬醫院

第一附屬醫院擁有萬元以上的先進設備 183 台(件), 年門診量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36 萬餘人次,開放床位 1204 張。在職職工 1158 名,有專業技術人員 931 人,其中主任醫師 29 人,副主任醫師 140 人,博士 3 人,碩士 20 人;省優秀專家 2 人,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5 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3 人,院內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27 人。

第二附屬醫院

第二附屬醫院總建築面積 3 萬多平方米,擁有正規病床 500 張,臨床、醫技科室 36 個,層流淨化手術室 6 套,年門診量 20 萬人次。在職職工 450 人,其中醫技人員 380 人,主任醫師 12 人,副主任醫師 60 人。有 12 人為省級學術專員委員會委員, 20 人為市級學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為保證臨床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需要 , 學校在全省 42 家醫院建有教學實習基地,可滿足 2000 余名學生的臨床見習和畢業實習。

校際合作

學校與武漢大學研究生院、鄭州大學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在師資培養、專業發展、教學管理、科學研究、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為學校提供支持和幫助。通過校際合作,既為基層培養了一批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又學習、借鑑了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經驗,鍛鍊了師資隊伍,提高了教學、管理和服務水平。

系部介紹

臨床醫學系

於 2004 年 9 月成立,設有內科學教研室(含傳染病學)、外科學教研室(含五官科學)、婦產科學教校容校貌(10張)研室、兒科學教研室、診斷學教研室、預防醫學教研室(含心理與精神病學)、中醫學教研室共7個教研室。 擁有專兼職教師 224 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 139 人,中級職稱 47 人,教師隊伍結構科學,實力雄厚,具有雙師型素質教師占 80% 以上。並具有多名在省內外醫療系統和臨床醫學教育方面有一定影響的專家。

口腔醫學系

致力於培養熱愛口腔醫學事業,具有從事口腔醫療、口腔預防保健及口腔技術工作綜合能力,知識紮實,技能嫻熟,能夠適應口腔衛生工作一線需要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現有口腔醫學和口腔醫學技術兩個專業,口腔醫學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醫學技術系

醫學技術系主要承擔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兩個專業的主要課程。重點培養面向臨床,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套用型人才。

醫學技術系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的知識更新和操作技能的提高,擁有一支理論與實習教學一體化,科研能力強,態度認真,責任心強,教學手段先進,教學效果良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隊伍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穩定,梯隊建設良好。任課教師有豐富的專業學術背景及經驗,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將現代教育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套用,及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

基礎醫學部

成立於 2004年9月 , 是學校最早建立的部系之一。現有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理學、 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 醫學生物學與免疫學等 6個教研室,人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體解剖學與胚胎學、病理解剖2個標本陳列室,以及形態學、機能學2個綜合實驗室和1個基礎醫學研究中心。 基礎醫學部現有專職教職工69人,其中高級職稱18人,具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2人。每年承擔學校各專業基礎必修課20餘門次。

在學科建設方面,香港馬會官網,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為校級重點學科,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和生物化學被確定為校級精品課程,藥理學為省級精品課程,已申報國家精品課程,並於2007年被評定為省級優秀教師團隊。公共學科部 在“明德至愛、勵學善思”校訓的影響下,逐步建立了一支愛崗敬業、治學嚴謹、職稱結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目前擁有教師70餘人,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者10人,講師10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者9人。

公共學科部

公共學科部下設化學教研室、數理教研室、英語教研室、文學藝術教研室、體育教研室,主要承擔醫用圖書館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數學、醫學物理學、影像電子學基礎、英語、語文、人文修養、文學欣賞、藝術欣賞、書法鑑賞、美術鑑賞、音樂鑑賞、體育等課程的教學及科研任務。隨著學校對公共學科部軟、硬體建設投入的加大,該部現已擁有語音室座位250多個,400米跑道標準田徑運動場和標準的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形體訓練房等運動場所,其中室內運動場所面積3000餘平方米,各類場所均配有完善的設施及相關器材,較好地滿足了體育教學等方面的需要,目前該部呈現出一種管理科學、服務到位、設施齊全的良好發展態勢。

公共學科部重視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經常開展教學技能培訓及比賽活動,多次在各級各類教學競賽及評比中取得了優異成績。通過加強學科建設、培養與引進高層次人才等措施,在提高辦學層次、教育質量和學術水平等方面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承擔省市級科研教改課題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編、參編教材和專著多部,獲得國家專利2項。2008年,公共學科部黨總支被評為“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

社會科學部

社會科學部在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基礎之上成立,是學校專門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和研究單位。

在校黨委的關懷和支持下,社科部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現有教師20人,其中副教授5人,講師8人,助教7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6人,在讀碩士2人。獨特的教學模式保證了本部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社會科學部為提高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不僅按照學校要求開展日常教學檢查工作,還經常開展、參與教學技能培訓和比賽活動,並在各級各類教學競賽或評比中取得優異成績。本部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以教帶師生活動研,以研促教,教研結合。本部特別注重加強教師培訓、進修及以老帶新的“傳”、“幫”、“帶”工作,已經有十餘位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六合彩網站,計畫4年內將專職教師送出去輪訓一遍。該部承擔市級以上科研、教改課題近十項,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參編教材和專著多部。

社會科學部在校黨委的領導下,正以堅定的信念、高昂的鬥志、堅實的步伐、縝密的計畫以及求真務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為積極開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科研概況

學校現設定有臨床醫學、護理、口腔醫學、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助產和口腔醫學技術 7 個醫學類專科專業和專業方向。建有中央財政支持的護理專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1 個,省級教改試點專業 1 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1 個,省級教學團隊 1 個;教育部高職高專臨床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精品課程 1 門,省級精品課程 1 門。

目前,我校現有專任教師 311 人,具有副高級職稱以上的教師 105 人(其中教授 18 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 84 人。學校有河南省優秀教師、文明教師 4 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3 人,商丘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3 人,學術帶頭人 6 人,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 8 人和教學名師 3 人。此外,學校還聘請了第三十三屆南丁格爾獎獲得者吳靜芳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擔 任兼職 教授。

2004 年以來,學校教師教科研成果的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承擔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划子課題 2 項,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 6 項,市廳級科研項目 31 項;獲得市廳級以上科研成果獎 79 項。主、參編衛生部、教育部規劃教材 220 部,其中主編 44 部,副主編 68 部;發表學術論文 899 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發表 240 篇。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積極探索科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通過不斷強化科研管理規範化和科研條件建設,不斷提高科技項目的完成質量和科技成果轉化水平,為本地區乃至全省醫療衛生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招生與就業 學校通過調整專業結構、最佳化課程設定、加強實踐教學、強化就業指導等措施,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發展,歷屆畢業生均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目前,學校畢業生已經成為豫東地區醫療衛生戰線上的主力軍,尤其是在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崗位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據統計,在商丘市 198 個鄉鎮衛生院中,有 183 個鄉鎮衛生院的院長、副院長, 85% 以上的科室負責人和業務骨幹為該校畢業生。早年畢業於該校的我國護理界著名專家吳靜芳是第 33 界“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

1980 年以來,學校有 15 名畢業生先後獲得醫學碩士、醫學博士學位,六合採。近 3 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 90% 以上,並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發展方向 “十一五”期間,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和“面向社區,新開傳奇私服,服務基層”的辦學服務方向,為城市社區和縣、鄉基層衛生機構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紮實的醫學基本知識,熟練的醫學基本技能,較強的創新精神和服務意識,適應基層衛生工作需要的專科層次醫療衛生技術套用性人才。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和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積極創造條件,爭取舉辦醫學本科教育。到2010年,把學校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實現學校在“十一五”期間的跨越式發展,積極向本科院校的目標邁進。

發展規劃

“十一五”規劃是學校進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第一個5年發展規劃。“十一五”時期,既是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學校在質量、水平、層次、特色、效益等方面再上新台階的關鍵時期。為了穩定、快速、持續地發展,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規劃。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1.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從河南省、商丘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需要出發,重點發展三年制普通專科教育,兼顧五年制高職教育,按需發展成人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各類培訓。

2.堅持德育為首,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構建健康和諧校園師生活動文化。

3.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4.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教學管理,大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以培養具有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的套用型人才為根本目標。

5.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內涵發展與擴大辦學規模相結合,綜合發展與突出特色相結合,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適應社會要求的衛生人才培養和培訓基地,為河南省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則

堅持實事求是,夯實發展基礎;致力改革創新,實現跨越發展;改善辦學條件,發揮後發優勢;提高隊伍素質,增強辦學實力;加強學科建設,最佳化專業結構;強化辦學特色,提高辦學水平。

總體目標和發展思路

(一)總體目標

到2010年,實現以下目標:辦學條件在現有基礎上得到明顯改善,專業建設、教學質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辦學效益和學校綜合實力以及整體水平顯著提高,部分專業達到省內乃至周邊省份同類學校先進水平,學校的自我發展能力和競爭實力明顯增強,成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套用型、技能型衛生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形成以三年制普通專科教育為主體、兼容五年制高職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體系。

(二)發展思路

“十一五”期間,遵循以下發展思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牢固樹立發展意識和機遇意識,以改革求發展,以創新求發展。充分認識本省、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本校實際,加強重點專業建設,堅持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努力形成本校的辦學特色。穩步發展規模,發揮辦學整體優勢;調整最佳化結構,理順學科專業的關係;注重提高質量,提升教學科研的水平;講求辦學效益,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的活力,使得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艱苦奮鬥、奮力拚搏,到2010年,把學校建設成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實現學校在“十一五”期間的跨越式發展,積極向本科院校的目標邁進。

發展目標

辦學規模

“十一五”末,在校生規模達到8000人,其中,三年制普通專科學生4000人,五年制高職學生3000人,其他類學生1000人。

教學設施

“十一五”末,校園占地面積達到800畝;校舍建築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到3200萬元;圖書館藏書量達到50萬冊。

專業和學科建設

“十一五”期間,學校專業建設將有較大突破。到“十一五”末,學校開設專業穩定在8~10個,建成臨床、護理重點專業和檢驗、口腔等特色專業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並在政策許可的情況下爭取開設1~2個本科專業。

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事業發展的核心與基礎,是帶動學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龍頭工程。目前學校的學科建設基本處於自然生長階段,絕大部分整體實力較弱,缺乏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各學科沒有形成明確的、穩定的研究方向,更談不上獨樹一幟的特色學科。“十一五”期間,學校學科建設將以體現特色、突出重點、提高內涵為指導思想,以人才梯隊建設為基礎,以重點學科建設為核心,鞏固優勢學科,大力扶持新興學科,把學校的學科建設成為專業門類相對齊全、結構布局較為合理、學科人才梯隊精幹、理論與套用水平較高、自我創新與發展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綜合優勢和較為突出的醫學特色,能夠為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持的學科體系。到“十一五”末,學校將建成省級精品專業1~2個,校級重點學科3~5個,校級重點實驗室4~6個。

附屬醫院建設

附屬醫院是醫學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一五”期間,學校將加強以附屬醫院建設為主的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到“十一五”末,學校將建成2所二級甲等附屬醫院。

隊伍建設

1.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按照政治堅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廉潔、團結協調的要求,建設好各級領導幹部隊伍。同時,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強化激勵競爭機制,建設一支善於治校理教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根據高等醫學教育培養模式的要求,建設一支與之相適應的具有一流學術水平和良好師德風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十一五”期間,通過引進和培養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幹教師,造就一支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合理,在教學、臨床和科研領域有一定影響的學術梯隊,培養一批在省內外同類學校知名的學科帶頭人。到“十一五”末,學校專任教師數量達到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生師比的要求,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達到40%,具有博士學位者達到5%;高級職稱教師達到30%,雙師型教師達到60%。

3.本著務實、精幹、高效的原則合理設定內部管理機構,逐步降低內部管理人員占全校教職工編制的比例。

科學研究

1.科研工作從轉變觀念強化管理入手,迅速實現科研工作的層次升級。根據學校的辦學性質和發展需要,堅持教學科研和醫學科研兩手抓。教學科研以培養高素質的套用型人才為主攻方向,突出“教學研”一體化;醫學科研以“據實定位、量力而行、力求突破”為原則,突出“產學研一體化”的特點,努力為地方衛生事業發展和技術創新服務。

2.設立科研人才基金,對高水平人才實行科研優撫政策。對重點科研方向和課題實行資源最佳化組合和配置,在人力物力上提供優惠政策,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科研梯隊。

3.積極組織參加各類科研學術活動,並提交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論文。“十一五”期間,爭取獲得3~5項省級教學和醫學科研成果以及更多的市廳級科研成果;國內外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在80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不少於200篇。

4.積極鼓勵教師編寫各類著作和全國性教材,以“名人效應”擴大學校的影響和知名度。

5.創辦科學研究類的學術刊物,組建學報編輯部。“十一五”期間,爭取創辦有正式刊號的《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6.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使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逐年增加,到“十一五”末,年科研經費要達到300萬元。

人才培養

1.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切實加強和改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德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

2.大力開展素質教育,樹立現代教育理念。進一步深化醫學教育改革,創新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加強精品課程建設,並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和督導機制。

3.學生技能和就業水平有較大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較好,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較強;職業技能全面達到崗位要求;學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

實訓基地建設

醫學高等專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的套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須確立“以能力為本”的教育思想,加強專業實訓基地的規劃和建設,為臨床技能教學和訓練提供相應的保證。“十一五”期間,將建成完善的臨床醫學、護理學、口腔醫學技術、醫學檢驗技術等專業實訓基地,並有1~2個處於國內同類學校先進水平。

校園文化建設

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形成民主型的制度文化,智慧型型的知識文化,素質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審美文化,開拓型的觀念文化和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環境文化協調發展的態勢;力求與德育工作結合,與素質教育結合,與創建和諧校園結合。在學校工作中落實“三個體現”:行政工作要有措施體現,學科教學要有內容體現,社會活動要有載體體現;以運動會、課程設定、各種專項比賽、演講、文章、板報、宣傳櫥窗、多媒體軟體、各種大型活動等為平台,顯現豐富多彩、充滿生機的校園文化及其特色成果;形成體現學校辦學思路和特色的三大識別系統:一是教育思想、培養目標、辦學思路的思想識別系統,二是校訓、校風、制度等行為識別系統,三是校園整體面貌和文化設施等形象識別系統。從而使校園文化體現文化教育、思想行為教育和審美情趣教育功能,對學生成長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

對外交流

積極開展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爭取國際教育合作零的突破。要建立境外校際交流關係,增強辦學實力,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積極引進國外優秀的教育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中外聯合辦學。

民眾生活

“十一五”期間,教職工的工作、生活環境將進一步改善。學校教職工戶均住房面積達到100平方米,並實施通暖、通天然氣工程。

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規範管理,加快規模實施步伐。

1.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切實發揮黨委的政治核心、領導核心和團結核心作用。

2.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政治素質,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3.堅持並規範校、系兩級管理體制,明確職能,理順關係,科學規範,權責清晰。

(二)加強制度建設,探索、建立科學高效的教學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

1.加強學校發展戰略規劃研究,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和巨觀調控能力。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決策系統和高效的工作機制,依法治校,科學管理,促進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

2.下移管理重心,實施目標監控,充分發揮系(部)的管理職能,提高系(部)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3.積極穩妥地推進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建立符合高等教育特點的用人機制,實現人力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4.進一步推進學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逐步建立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學校後勤服務體制。

(三)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步伐

1.堅持“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步伐。通過努力,建設一支數量、質量完全適應醫學高等教育需要的教師隊伍。一是立足於培養、培訓,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和讀研;二是制定優惠政策,引進高層次人才,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為客座教授。

2.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高起點搞好專業設定,創造知名專業和精品課程,凸顯名師效應,促進人才培養,把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辦成在國內有影響、有特色、高起點、高標準的地方名校。

3.建立學術委員會制度,在專業和學科建設的凝練與調整、學科隊伍的匯聚與培養、重大課題的確定與評價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四)充分依靠和發動全校教職工,弘揚商丘醫專精神。

1.轉變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創新,進一步解放思想,幹事創業,以改革求進步,以創新促發展。

2.大力弘揚團結奮進、負重拼搏、搶抓機遇、無私奉獻的商丘醫專精神,並使之成為學校前進和發展的精神動力。

(五)堅持“興校發展”為第一要務

1.積極調動一切力量,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確保發展之需。同時,進一步挖掘辦學潛力,提高辦學效益,降低辦學成本,創建節約和諧型校園。

2.充分利用各級黨委和政府重視教育的社會環境優勢,最大限度地爭取省、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建設的投入和政策照顧。

3.擴大改革開放,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和企事業的聯繫,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研究與合作,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六)經費籌措

“十一五”期間,學校發展所需經費約2.4億元,其中征地4000萬元,基本建設1.1億元,紅姐專賣,教學設備、圖書投入3000萬元,事業開支6000萬元。經費來源為:事業經費1200萬元/年,共6000萬元;學費收入1億元;政府貼息貸款800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