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景區
《詩經·樛木》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可見,自周朝以來皆為人們尋幽、祭祀、求福之地,盛名“福山”。其核心景點四寨山峰巔,都遺存有石頭砌成的古寨牆,故而得名。據專家考證,這些石牆、石垛,是公元前540年左右春秋戰國之交時期,楚國稱霸,征戰要地,所修築的北部長城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長城。
九峰山景區楚長城
楚長城是九峰山景區四寨山獨有的風景,從公元前540年春秋時期至今,楚國在北方邊界利用天然屏障,依山就勢修築了這道長牆,一是為了圈定自己的國土範圍,二是為了抵禦秦、晉等北方強國的入侵。
史料記載:公元前540 年前後,楚國相繼滅掉了息、鄧、黃、江 、蓼、隨等10多個小國,國土面積擴展到了魯陽以北,也就是今天的魯山縣背孜鄉與寄料鎮坡根村之間。雄心勃勃的楚莊王成為諸侯國中的霸主以後,開始“觀兵於周疆,問鼎輕重”,這就是“問鼎中原”這句成語的由來。楚國的國土面積雖然遼闊,但他的生產力水平卻落後於中原國家。楚莊王以後的歷代楚王不斷與中原大國發生戰爭,這些戰爭大都以楚國的失敗而告終。戰爭大大削弱了楚國的實力,使楚國由戰略進攻開始轉入戰略防禦,而四寨山上的楚長城就是戰略防禦的產物和見證。兩千多年過去了,楚人當年修築的北方屏障經歷風摧雨毀和人為破壞早已消失殆盡,但處於深山老林中的城垛,因為人跡罕至,依然斷斷續續地挺立在懸崖陡壁之上,不少的城垛,雖然已經歷了2500多年的風雨,可雄姿猶存,仿佛還在向人們訴說著它們千年的滄桑。
四寨山大寨海拔896.2米,是四寨山的最高峰。據碑文記載,峰頂的祖師廟曾於明代嘉靖年間第三次重修。現在,每逢初一、十五廟會,各地香客絡繹不絕,使得祖師廟香火旺盛。站在山巔西望八百里伏牛山逶迤蜿蜒,峴山如同美女伴夫,栩栩如生;東瞰千里大平原阡陌縱橫,盡收眼底;南見植被茂密,蔥蘢蓊鬱;北眺汝州城高樓林立,依稀可辨。唐代大詩人宋之問登上四寨山後,為這裡的美景所陶醉,寫詩感嘆道:
西見商山芝,南到楚鄉竹。
楚竹幽見深,半雜楓香林。
浩歌清潭曲,奇(ji)爾桃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