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臨西南曹村

臨西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是冀、魯兩省交界之地。 臨西歷史悠久,自古為山東省臨清縣的一部分。 隋、唐、宋、金時期,均為臨清縣,縣址沒變。

臨西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是冀、魯兩省交界之地。東有衛運河與山東省臨清市接壤,南鄰邯鄲市館陶縣,西接邯鄲市丘縣,北銜威縣、清河。東西橫距34公里,南北縱距19公里,總面積542平方公里,人口32萬,耕地57萬畝,轄15個鄉鎮辦事處,299個行政村。境內交通便利,京九鐵路縱穿全境,邯臨、邢臨公路橫穿全境,橫跨衛運河的公路(先鋒大橋)、鐵路大橋使河北、山東兩省連線在一起。
臨西歷史悠久,自古為山東省臨清縣的一部分。早在距今4000餘年的夏代,本域已有正式文字記載,隸屬兗州。商代,本域屬紂畿內地。西周,屬三監地。春秋,為衛地。戰國,這裡又成為趙國的屬邑。西漢初正式設立行政建制—清淵縣。在南北朝的北魏臨清故城在今河北臨西縣倉上(縣城南1公里處,有上世紀80年代立的臨清故址石碑)。縣內保存著戰國時期趙國墩台、西漢榆陽侯國、北魏臨清古城、唐代月窪寺遺址、元朝古槐等大量文物古蹟。隋末隋煬帝大興民力開挖京杭大運河,臨清成為大運河上九大商埠頭之一。隋、唐、宋、金時期,均為臨清縣,縣址沒變。金天會5年(1127年)為避水患,治所遷徙到曹仁鎮(今臨清青年辦事處)。明朝,曾一度升為臨清直隸州。民國又改為臨清縣。抗日戰爭時期,曾屬晉冀魯豫解放區冀南行政公署一專區。
臨西人傑地靈,歷史上曾湧現出不少仁人志士。明朝英烈王朝佐,大將左良玉和布衣詩豪謝楱,清朝名將孫維統,近代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當代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都是臨清人。當代著名詩人臧克家,就是在臨清當教員時,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清末興辦義學的武訓,也曾長期在這一帶活動,一邊行乞流浪,一邊募錢興學,先後在該縣柳林鎮楊二莊和縣城御史巷,辦了3所義學,一時傳為佳話。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宋任窮、王任重都曾在這裡戰鬥過。
新中國成立後,臨西先屬山東省德州專區,後屬聊城專區。1964年2月,根據國務院以衛運河和四女寺減河為冀魯兩省省界的指示,將原臨清縣衛運河以西的下堡寺、童村、呂寨、老官寨5個區和城關區的南、北大隊,米市、臨衛街由山東省劃歸河北省邢台市管轄。因地處臨清西部,故得名臨西。1972年縣城由河西遷至童村。
改革開放以來,臨西經濟迅猛發展,盛產小麥、玉米、穀子、棉花、大豆等作物,成為河北省商品糧基地縣和國家優質棉基地縣、名優果品基地縣,形成了以軸承加工、化工、紡織、機械、醫藥、建材、釀造、造紙、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中國軸承大世界”成為華北乃至全國最大的軸承集散地
南曹村就坐落在著個繁華,美麗的地方。
南曹村是有河南開封搬遷兒來的,南曹村有鑄鐵,就是做模具。還有鋼球,以收購和銷售碳鋼,鐵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