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口發展規劃(2018-2035年)

2018年9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北省人口發展規劃(2018—2035年)》。其中,《規劃》提出推進京津冀人口協同發展,營造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人口環境。

規則簡介

推進京津冀人口協同發展

營造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人口環境

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制定與“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功能定位相適應的人口調控、素質提升、結構最佳化等人口政策體系,營造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人口環境。

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制定積極人才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打造雄安新區人才聚集新高地。

制定有利於當地居民的就業政策,加強轉崗技能培訓,妥善安置當地居民就業,實現安居樂業。

努力構建現代化人口管理體制機制,為把雄安新區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慧型、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提供人口支撐。

實施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人口政策

創新人口管理機制,探索實行有利於激發雄安新區創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稅收等政策,實行開放、便捷的人才引進制度,在技術移民和外籍人才入境、停留、永久居住等方面制定更加便利的措施。

推進人口管理創新,實施積分落戶和居住證制度,建立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吸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向雄安新區轉移,促進高層次人才向雄安新區聚集。

高層次人才隨遷配偶納入雄安新區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優先推薦適宜工作崗位,為其隨遷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創造條件、提供保障。

發揮雄安高層次教育資源優勢

建立協同培養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最佳化人才培養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經濟轉型有機銜接,培養套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發揮雄安新區高層次教育資源優勢,深入推進協同育人。

推動雄安與周邊組團式發展

提高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力。共同構建以首都北京為核心、我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世界級城市群。做大做強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區域性中心城市,推動城市中心城區、雄安新區與周邊縣 (市、區)組團式發展,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層級合理、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河北省人口發展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面兩孩政策順利實施,生育率保持在適度水平,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人口結構逐步最佳化,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基本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

到2035年,人口均衡發展態勢基本形成,人口素質顯著提高,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係更加協調,人口發展的河北篇章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相適應。

———人口總量。總和生育率穩定在適度水平,人口總量在2017年7519.52萬人的基礎上,2020年調控到7700萬人左右,2035年增加到7910萬人。

———人口素質。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防控,人口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在2017年76.37歲的基礎上,2020年達到77歲,2035年達到80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2017年10.4年的基礎上,2020年達到11.1年,2035年達到12.4年,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人口結構。出生人口性別比逐步降至103-107的正常水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2017年17.7%的基礎上,2020年上升到19.1%,2035年上升到27.3%。勞動力資源數量將略微減少,在2017年4706萬人的基礎上,減至2020年的4680萬人左右和2035年的4550萬人左右,但仍能保持有效供給,人口紅利持續釋放。

———人口分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升,在2017年55.01%的基礎上,2020年達到58%左右,2035年達到70%左右;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到2035年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人口流動合理有序,北疏南密的人口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不變。按照人口功能區布局,進一步引導人口由 “兩山一壩”地區向京山、京廣鐵路沿線、環京津及沿海經濟帶地區聚集,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稟賦相協調。

———重點人群。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低收入者等群體的基本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共建共享能力明顯增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