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冀中區黨委考慮辦一所學校,培養、教育、團結抗日青年知識分子。就在這時,楊秀峰到了冀南,大家認為這是一位最合適的人選。當他接到冀中區黨委的邀請,即於這一年六月,從南宮出發,經過博野、饒陽,到了任丘。冀中區黨委要求楊秀峰留在冀中工作,北方局和冀南區黨委都沒有同意。於是商議,由冀中、冀南、冀西合辦一個抗戰學院,由楊秀峰擔任院長,具體事務交給深縣地方幫助籌備。冀南區黨委表示同意,但楊秀峰必須在八月回到冀南,因為冀南行署要在八月成立。
抗戰學院經北方局批准後,楊秀峰即委託吳立人到束鹿辛集去籌備,分民運院和軍政院兩部分,民運院設在深縣舊州原來的第十中學,軍政院設在深縣城裡一家因為怕日本而逃到大後方去了的地主的宅院裡。
安排就緒,一九三八年七月開始招生,八月初開學。冀中大批知識青年,包括平津保流亡學生,紛紛前來報考。抗戰學院的招生,很注意政治質量,一般是由地方推薦保送,也有一些是自己由敵占區跑來的,無論是從哪裡來的,一律要經過考試才能錄取。學員入學不限年齡,有的十二三歲,也有四十來歲的,還有兄弟姐妹一起來學習的。有一位母親,帶著十二三歲的女兒,從北平穿過敵人封鎖線來到抗戰學院,母女二人都成了民運院女生隊的學員。學員也不拘文化程度和職業,有大學生,有中學生,也有小學生,只要識字,要求抗日,都可以參加。農民很少,大部分是青年學生,也有個別紳士。軍政院的學員都是部隊保送的,也有一部分是從民運院轉來,學做政治工作的。
抗戰學院的行政和教學領導幹部,大都是由冀中和冀西兩個地區選派的,有共產黨員,也有國民黨員,還有無黨派民主人士。在“抗日高於一切,一切為了抗日”的原則下,廣泛吸收各方面人士參加工作。第一期民運院的教導主任為陳喬、副主任甘春雷,第二期吳硯農為主任;總隊長邢仁傑,副總隊長郭慕汾、楊紹振。軍政院教導主任為劉亦瑜、副主任吳立人,總隊長閻久祥,後來是李雲起。諶厚慈任教育長。教務處長張慶儒,是一位進步人士,曾在保定女子師範學校擔任教務主任,抗戰開始後,任束鹿縣抗日民主政府的縣長。他們在抗戰學院,都很熱心教學活動。
楊秀峰迴冀南出任行署主任後,學院工作即由吳硯農主持。
抗戰學院辦學的總方針是,一切為抗戰服務。開學典禮那天,呂正操前去祝賀,並結合冀中抗戰形勢,向全體師生講解《論持久戰》,批駁“速勝論”和“亡國論”。在課程設定上,楊秀峰親自講授辯證唯物論,王曉樓講哲學和政治常識,劉亦瑜、孫文淑講統一戰線,陳喬講抗戰形勢,吳立人、楊立鈞講民眾工作,孫犁講抗戰文藝和革命史,羅青講國際政治。
學院的生活是戰鬥化和軍事化的。每天早晨號聲一響,就起床跑步,院長和總隊長、教導主任、教官們也一起參加。夜間大家熟睡時,常常緊急集合。號聲一響,十分鐘就要把背包打好,參加夜間演習。當時生活十分艱苦,每天五分錢菜金,一斤半小米。吃起飯來,也像戰鬥一樣,哨子一吹,就放下飯碗集合。學員們編了順口溜,用北伐時打倒列強的調子,愉快地哼唱:“小米乾飯,小米乾飯,辣椒蘿蔔白菜,辣椒蘿蔔白菜,吃個飽,吃個飽。”晚上,十幾個人擠在一間小地鋪上睡覺,鋪的是穀草,枕的是磚頭。如果半夜去廁所,回來後就很難再躺下。剛入學時,男學員有的穿著長衫,女學員有的穿著旗袍或短裙,還有的抹著脂粉。後來一律穿灰軍裝,打裹腿。女學員全剪成短髮,戴上軍帽,一個個像英俊的小伙子。
九月下旬,鹿鍾麟、張蔭梧來到抗戰學院,謂之視察。楊秀峰也從冀南趕來,組織了歡迎大會。鹿鍾麟說,蔣介石派他回河北省當主席,問他省政府設在什麼地方,他說設在老百姓家裡,有老百姓就有他。講得倒是很好聽。實際上是根據蔣介石的旨意,來攫取人民抗日鬥爭的果實。
張蔭梧也上台講了話,他大言不慚地表彰自己的功績,說他與河北共存亡。學員們當場質問他:日寇進攻時,你為什麼跑到黃河以南去了?現在八路軍把抗日根據地搞起來,你又回來乾什麼?張蔭梧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他又吹噓他一手辦起來的四存學校辦得如何好,抗院學員中有原四存學校的學生,站起來揭發他在四存的貪污行為,弄得他狼狽不堪,面紅耳赤。他又批評學員們高呼抗日口號是搞形式主義,他的民軍不貼標語不喊口號也抗日。學員們激烈地同他進行辯論。張蔭梧甚至明目張胆地要求把“抗戰到底”四個字擦掉。楊秀峰義正詞嚴地駁斥了他。說不能擦掉抗戰到底這四個字,這是頂要緊的字,假如你們不是來抗戰,或者是抗戰不到底,大家就不要淋著雨來歡迎你們了。我們歡迎你們抗戰,抗戰是光榮體面的事情。雖然在去年七月間,你們一聽到日本的炮聲就逃走了,我們還是歡迎你們回來,我們還是希望你們抗戰到底。結果諶厚慈打了個圓場,張蔭梧和鹿鍾麟才算下了台。為了爭取他們共同抗日,在他們走的時候,抗戰學院還開了歡送大會。
抗戰學院是冀中根據地初創時期,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革命學府。共辦了兩期,每期三個月,共六個月。第一期一千四百人,第二期一千三百人,共二千七百人。
武漢失守後,敵人加緊了對國民黨的誘降活動,以敵後抗日根據地為其進攻重點,對冀中平原連續發動五次圍攻,形勢日益殘酷,於是第二期就提前結業了。一九三九年二月初,全體師生轉移到饒陽、安平邊界集合,大部分分配到冀中五個分區工作,一部分參加了一二○師教導團,還有一部分由邢仁傑帶隊去了冀南。
相關詞條
-
河北科技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坐落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是一所成立於1996年5月的地方一流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為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教...
歷史沿革 辦學規模 學術研究 合作交流 文化傳統 -
河北[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河北省是中國下轄的一個行政省,簡稱“冀”,位於北京、天津兩市的外圍,自古即是京畿要地。河北是中國的文物大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8處,名列全國首位,...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河北[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簡稱]
歷史沿革河北古稱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為幽州。《禹貢》亦為冀州...封召公之子於燕國,封周公之子於邢國,河北成為燕、邢之地。春秋時期河北省...郡、漁陽郡、右北平郡的地域。西漢時河北屬幽州、冀州、并州小部分,幽州治...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學和天津仁愛集團合作創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的校園校舍、獨立招生和獨立財務的本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雙甲學府譜新篇 現任領導 辦學宗旨 教師風采 專業設定 -
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前身是創辦於1931年的天津河北女子師範學院教育系,1960年定名為河北大學教育系,2000年更名為教育學院。在70餘年的辦學歷史中,教育學院曾湧現出一...
學院介紹 歷史沿線 學院地位 八大教授 學院領導 -
南通學院
因民國《大學組織法》中無紡織學院,私立南通大學於1930年11月更名為私立南通學院。私立南通大學(Nantung University)是由私立南通醫科...
戰後第二次合併(1945-1949年) 因院系調整第二次分開 -
河北大學博物館
河北大學博物館創建於天津工商學院時期,其前身是著名的1914年由法國天主教神甫桑志華創立的北疆博物院,後與河北大學分離,現身為天津自然博物館。現在的河北...
簡介 建築布局 發展歷史 科學研究 社會展出 -
河北工業大學歷史沿革
河北工業大學坐落在天津市紅橋區北運河畔,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前身為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藝學堂,光緒皇帝欽點周學熙為學堂首任督辦。為中國最早的工科高...
歷史介紹 滄桑百年 -
河北大學青年志願者服務團
河北大學青年志願者服務團(以下簡稱服務團),成立於2006年12月1日,是直屬於共青團河北大學委員會的公益性學生組織,專門從事校園志願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
發展歷程 結構體系 活動介紹 榮譽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