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介紹
基本介紹
從縣級到國家級,從產業到產業群
作為曾經的全省末尾、蘇北末尾縣,沭陽縣財政收入2005年才跨過5億元,2012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80.16億元,沭陽縣能夠成為接納產業轉移的“窪地”和客商投資創業的“福地”,憑藉的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跨越,更是銳意創新、奮發進取精神的體現。
從創建伊始到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的12年間,沭陽經濟開發區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成功之路,那就是項目引進培育與產業集群集聚的有機結合。在開發區2012年新引進的106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中,輕紡服裝類項目23個,電子信息類項目18個,裝備製造類項目31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項目28個。針對性的引進項目不僅壯大了園區自身主導產業的總量,建成了高新電池、紡織纖維新材料、智慧型機械以及軟體等4個省級特色產業園,也逐漸形成了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5大主導產業。
以商引商,打造“頂樑柱”型企業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集群的滾雪球效應,沭陽經濟開發區的做法是用“軟環境”彌合硬體的先天不足。他們除了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還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例如,在客商中定向培養68名招商大使,感召客商主動牽線搭橋、甘當“紅娘”,實現以商引商。近年落戶園區的新客商,70%是“紅娘”們穿針引線而來,這也驗證了以商引商不僅是最直接、最節約、最有效的招商引資路徑,更是同類型企業相互配套、加速產業集聚的法寶。
招商的業績展現在一個個大項目上,繼投資8億元的華機新能源項目10月25日開工以來,11月18日,5個總投資達33.6億元的工業項目集中開工。其中,由沭陽縣委辦和西圩鄉共同引進、由香港客商洪朝陽投資興辦的傲絲生態(中國)有限公司,總投資達20億元。今年1-11月份,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已舉辦5次大項目集中開工典禮,最多一次有33個工業項目集中開工。“我們開發區已完成到賬註冊外資1.4162億美元,大大超過年度目標。”12月14日早會上,沭陽縣政府黨組成員、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劉明向全體幹部職工通報了這一驕人成績。
崑山(沭陽)工業園
崑山(沭陽)工業園是崑山市與沭陽縣共同投資興建的南北共建園區,位於沭陽縣經濟開區內,規劃面積約5平方公里,緊臨京滬高速,新205國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獨特,配套完善。園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已建成2.86平方公里,現已完成基礎設施投入4.27億元,建成3縱4橫道路網路,全部達到“七通一平”標準。
為了進一步加快發展,使園區建設和招商工作同步推進,園區管委會在堅持縣經濟開發區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對南北共建園區在財政資金、電費補貼、用地計畫、金融扶持、用工培訓等方面給予的政策傾斜和全縣富餘勞力30萬人,著力引進紡織、服裝、五金、電子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園區。
高標準廠房是南北共建園區承載新型工業項目的重要載體,也是園區吸引項目來沭投資的一張亮麗的名片。昆沭工業園成功地創造了“高標準廠房建設與招引大項目相結合”的模式,豐富了“築巢引鳳”的內涵。2009年7月,崑山市援助2800萬元建設的總面積3萬平方米的一期標準化廠房全面竣工,成功吸引特大型外資企業景茂針織(沭陽)有限公司落戶沭陽,此模式為沭陽的招商引資工作探索出又一良方,為南北共建園區壯大發展以及沭陽經濟的騰飛作出了巨大貢獻。
2010年,江蘇崑沭工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投資約4500萬元,建成總面積5萬平方米的二期標準化廠房並部分出讓給客商使用。目前,江蘇崑沭工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正在籌備建設10萬平方米的三期標準化廠房。隨著每年標準化廠房的建設以及入駐園區企業的建成、投產,昆沭工業園作為一個承載各類項目的工業園區已見成效。
崑山(沭陽)工業園作為推動沭陽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新的增長極,已經成為引領沭陽經濟開發區跨越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正在向全省南北共建示範園區的目標大步邁進。
發展成績
成績簡介
2014年,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僅紡織服裝產業就實現銷售收入168.8億元,同比增長38.1%,占全區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的21.8%;實現稅收5.68億元,同比增長13.8%,占全區納稅總額的22.9%。在眾多產業中,蓬勃發展的紡織服裝產業形成了“一業獨大”和蜚聲海內外的喜人局面。
剛剛過去的2014年,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巨觀經濟壓力仍呈加大趨勢、眾多實體企業復甦乏力的複雜背景下,通過爭創新優勢、尋求新突破,各項經濟社會事業依然取得了驕人業績。與此同時,該區還在江蘇全省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排名中,比上一年度上升了6位,第三次跨入全省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評價“第一板塊”。
全年共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8個,引資總額達211.91億元,新開工工業項目34個,新投產項目27個,並引導浙江天能電池(江蘇)集團、瑞聲電子(沭陽)公司、江蘇四海不鏽鋼等企業,通過擴能升級,實現了做大做強,其中,天能電池集團不但安置了6000多名員工就業,還在2014年度實現納稅超億元目標。
產業集群
形成了以輕紡服裝、林木深加工、機械製造、電子電器等主導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態勢。其中畫材、包覆紗、聚酯薄膜、手機揚聲器、單缸機活塞、電動車蓄電池、遮光提花窗簾布等11個產品已發展成為“全國單打冠軍”產品基地。沭陽已由過去名不見經傳的經濟欠發達縣,成為了工業經濟“窪地崛起”的新標桿。
為了促進開發區轉型升級,該區還圍繞市政府確立的紡織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和裝備製造產業等(2+1主導產業),全力以赴做好產業規劃、培育、轉型工作,並切實注重放大主導產業特色,著重圍繞產業集聚,提升承載能力。
去年10月中旬,該區還聯合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成功舉辦了“中國針織萬里行.走進沭陽”活動,成了國內36家媒體的聚焦點。
同時,通過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科技創新,使企業在申報省研發中心、獲批研究生工作站、省高新技術產品、省高新技術企業、博士生計畫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績。
其中,浙江天能電池(江蘇)集團有限公司的“動力用鉛酸蓄電池膠體電解液”發明專利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該獎項在我市僅此一家。去年以來,該區還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7家,申報成功率在全市名列前茅。
獲得榮譽
智慧型機械、裝備製造、高新電池等5個省級特色產業園,
包覆紗生產、寬幅遮光面料生產等2個國家級基地
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稱號。
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
台商連鎖商業投資最具潛力城市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百強
基本配套
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從創建伊始便杜絕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落戶,目前開發區內已建成污水管網90公里,污水處理廠4座、熱電廠1座、垃圾焚燒發電廠1座,通過不斷完善基礎功能配套,提升了開發區吸納投資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環。
開發區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0億元,基礎設施配套面積擴大到24.5平方公里,供電、供水、電信、廣電、排水、排污等配套設施已敷設到位,基本實現“七通一平”。20萬平方米智慧型標準化廠房、2×1.5萬KW熱電廠、日處理5萬噸污水處理廠即將投入使用。 開發區實行“一個視窗”對外、“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的全過程服務體系,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扶商”的濃烈氛圍,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
發展規劃
江蘇沭陽經濟開發區位於沭陽縣城東部新區,規劃面積24.5平方公里,緊臨京滬調整公路和324省道,地理位置優越。2001年8月開始啟動建設。聘請蘇州科技大學專家,圍繞“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生態型”的建設目標,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地做好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注重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發展,保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注重產業布局科學規劃,設定了服裝紡織、工藝品加工、鞋帽玩具等傳統產業區,木材深加工、五金機械等特色產業區和出口加工基地。目前建成面積達18.5平方公里。各類產業區域間嵌入商貿、物流、金融、住宅等三產服務區,以不斷滿足入區項目建設生產需求。
為了確保新編制的主導產業規劃的權威性、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該區還專門委託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編制《沭陽針織產業園發展規劃》,委託中國輕工業西安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編制《沭陽裝備製造產業園發展規劃》,委託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沭陽電子信息產業園發展規劃》等
區位優勢
“ 六大優勢”:
一是交通區位優勢。沭陽區位獨特,地處長三角、距離上海500公里、南京240公里、蘇南城市群300公里,處在江蘇長江經濟帶、沿海經濟帶和沿運河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地帶。沭陽交通便利,周邊一個小時車程內有連雲港港口(城區距連雲港港口90公里,正在修建的344省道貫通後距離縮短為50公里,目前沭陽境內已完成)和淮安、徐州、連雲港三個機場(城區距徐州觀音機場120公里、距連雲港白塔埠機場55公里、距淮安漣水機場50公里);新長鐵路(北起江蘇省新沂市、南至浙江省長興縣,全長623.4公里,在沭陽設一個站點,實現客貨運輸與全國鐵路運輸聯網通車)、京滬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在沭陽境內長達56公里,設4個出口、1個服務區),205國道和324、326、245、344四條省道在縣城交匯,是區域性的交通樞紐;沭陽港是江蘇20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300噸以上,可通航船舶最大噸位600噸(納入省十二五規劃的河道疏浚工程已經啟動,疏浚後為國家三級千噸級航道),通過沭新河、薔薇河、古泊河可直達連雲港港口,通過淮沭河可進入大運河、長江。
二是發展載體優勢。沭陽城區基礎設施配套面積達85平方公里,集中居住人口65萬人,連續兩年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位列第51位。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56平方公里,基礎配套面積已達到35平方公里,並實現“九通一平”,在江蘇省級開發區綜合排名中位列蘇北第一,被商務部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2013年11月份被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蘇北縣份中唯一的國家級開發區;全縣還有四個專業園區、45個鄉鎮工業集中區,1000多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已全面竣工,具備了承載各種規模項目的能力。
三是人力資源優勢。沭陽有191萬人口,富餘勞動力30萬人,在外務工急待回流熟練工28萬人。擁有各類職業技術培訓機構135所,年培訓能力達8萬人。沭陽勞動力資源豐富致使成本相對低廉,一個熟練工人月工資只需2500元左右。
四是產業配套優勢。沭陽擁有各類工業企業 4300多家,其中開發區企業736家,已形成了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林木深加工、新材料等產業集群,高新電池、紡織纖維新材料、智慧型機械和軟體四大產業園躋身省級特色產業園,獲批國家級包覆紗產業基地和牆布及窗簾產品開發基地。已建成畫材、包覆紗、手機揚聲器、單缸機活塞、電動車蓄電池、遮光提花窗簾布等15個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具備了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
五是投資政策優勢。稅收方面:對落戶開發區的企業根據投資額的不同實行最少6年,直至終身的優惠期。設備獎勵方面:對設備投入超億元的項目,根據其設備投入的不同,按設備實際投入的5%—10%給予一次性獎勵;土地方面:對落戶開發區的工業項目,土地價格實行最高4萬元/畝,對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質態優的項目,可實行零地價。規費方面:對入駐開發區的工業項目,所有地方性行政事業規費全部免收。其他方面:我們還制定出台了鼓勵企業人才引進、科技創新、設備更新、市場開拓、融資擔保、財政扶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千方百計降低企業投入成本。
六是政府服務優勢。秉承“客商是企業之父,政府是企業之母”的理念,為客商提供“全方位、保姆式、零距離”的幫辦服務;成立了幫辦服務中心,創新完善了一個項目一個服務班子,一個班子由“開發區、引資單位、職能部門和幫辦人員”共同組成四位一體的幫辦服務體系。同時,通過建立完善“預幫辦”制度、職能部門總協調人制度、問題一線會辦制度、服務限時制度、落實督查制度、失職查處制度等多項制度,來保證政府服務的高效、便捷和優質。
機構設定
綜合辦公室
職能介紹:負責開發區綜合性會議、活動等事項的組織實施,做好來文來電的收發、登記、傳閱、轉送、催辦和投資協定的立卷歸檔等工作;負責黨工委、管委會印章的使用管理工作;負責車輛管理及行政後勤工作;負責上級和外地客人來開發區調研、參觀、考察等接待工作;負責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檔案的起草、會議材料和工作匯報的撰寫、領導交辦工作的督查和上報工作;負責開發區網站和黨務政務信息工作;負責縣委、縣政府和開發區的重點、重要事項,以及主要領導批示、交辦事項的督查工作;負責開發區目標考核工作。
規劃建設局
職能介紹:負責規劃管理方面的法律和落實;規劃的修編、管理、實施、監察及項目選址工作;入區項目圖紙審查及“一書兩證”的審批發放工作;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招標、施工管理及竣工驗收工作;負責項目施工進度保證金和工程質量保證金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實施工作;負責區內工程質量和安全的檢查監管工作;負責進入開發區施工單位的備案登記、資質審查等工作,規範開發區建築市場,督促擬開工項目完善報建手續,嚴格按審核後的圖紙監督施工,查處違章建築;負責開發區自來水安裝管理工作;負責開發區防洪排澇、泵站管理工作;負責開發區內環境整治、道路保潔、綠化管護及垃圾清運等工作。
開發區財政局
職能介紹:負責編制開發區財政預算,組織財政預算執行和編制財政決算,協調解決財政、稅務和開發區金庫在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問題;調查分析財政收支情況,提出增收節支和平衡預算的措施;辦理稅收優惠政策兌現、退稅工作,監督稅收法規和政策的執行情況,研究開發區財源變動情況和對財政收入有較大影響的各種財稅政策;綜合協調財政局日常事務,負責開發區機關經費及後勤服務工作;貫徹實施各項會計法令、法規、制度,負責開發區會計事務管理工作,指導和管理開發區企業的財務工作;負責開發區的投融資及企業信貸工作,管理好開發區國有資產;負責開發區征地、拆遷補償及各項工程審計簽證工作。
幫辦服務中心
職能介紹:負責全縣幫辦服務的分類指導工作,強化對幫辦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受理與幫辦服務有關的投訴,會同相關部門對違規違紀行為進行調查處理;對幫辦服務工作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督查,加強對幫辦服務單位及幫辦人員的考核;負責開發區項目推進工作,幫助企業做好項目立項、項目開工前的證照辦理、供電、供水、供熱、供氣等工作;做好項目的土地點供等服務與協調工作,及時處理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項目為單位,建立幫辦項目、駐廠幫辦人員、幫辦服務單位資料庫,及時記錄、更新幫辦服務情況,及時收集、整理幫辦單位上報的困難和問題;對幫辦企業實行“一月一拜訪”,實施“一周一會辦”制度,協調解決企業在建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