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故城

元朝沛城,明時沛人馬津在其《沛縣新城記》中記述:“泗水之東,沛故有城,元人築之,湮沒久矣。 ”清乾隆《沛縣誌》中亦有“舊泗水東岸,有元時城址,玉虛宮、琉璃井皆在其中”的記載。 嘉靖二十一年,知縣王治以舊泗水西岸縣治所在地為中心,建設土城。

沛縣置城,始於秦朝末年。《水經注》引東晉郭緣生《述征記》稱:“沛城極大,四周塹通豐水”。據唐《元和郡縣制》及宋《太平寰宇記》記述,唐朝元和年間的沛縣城,即秦代的古沛城。因年代久遠,城址湮滅,古沛城遺址史說互異,且宋朝以前的古沛城遺址至今尚無定論。 元朝沛城,明時沛人馬津在其《沛縣新城記》中記述:“泗水之東,沛故有城,元人築之,湮沒久矣。”清乾隆《沛縣誌》中亦有“舊泗水東岸,有元時城址,玉虛宮、琉璃井皆在其中”的記載。其遺址即今沛城以東,胡屯鄉西部。
明、清兩代沛縣故城在城北一里許。據乾隆《沛縣誌》記載,明洪武元年至嘉靖二十年(1368-1541年),沛縣治無城垣達173年之久。明洪武二年,知縣費忠信將縣治所在地從舊泗水東岸前往西岸,但未築城。嘉靖二十一年,知縣王治以舊泗水西岸縣治所在地為中心,建設土城。這座土城周長約5里,城牆高2丈,護城河深2丈,河面寬3丈。城四方建置城門,東曰“永清”,西曰“恆休”,南曰“會源”,北曰“拱極”,後因水患坍毀。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周涇遂就原城址建置磚城。清朝沛城,因屢遭水患和戰亂,曾三次遷移。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因黃河決口,洪水淹沒,縣城遷往棲山,建磚城;鹹豐元年,黃河於蟠龍集決口,洪水淹沒棲山沛城,遷往微山湖東夏鎮;鹹豐十一年三月,捻軍攻克夏鎮,11月又遷至大橋寨(今沛城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