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國郡寧遠堂朱氏

沛國郡寧遠堂朱氏

沛國郡寧遠堂朱氏

族譜序一:(簡體版)

嘗聞當年,元滅金絕宋世(1234年元太宗窩闊台聯合北宋滅金,1279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宋,定都大都,改國號“元”),得年八十有九。歷數屬於布衣朱元璋而大明興焉。太祖當元季起兵鳳陽,掃除群雄,驅元順帝於溯漠,平一天下,遂建都於金陵(今南京),是為太祖高皇帝,號洪武。(洪武)二年間,吊(調)民宿州,聞聽我祖遺言:朱氏二祖,一在前井,一在後門。自海州日照縣(今山東日照市)野雀窩,遷宿州北黃町橋,遂家焉。惟有亮祖在家。亮祖,元進士,(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丁酉四月歸(順);洪武元年(1368年)(受)命取廣西平樂(縣)等處,屢有奇功,三年(1370年)八月,晉封(為)永嘉侯,出鎮廣東,十一年(1380)罷(罷官)居江寧(縣),未幾病卒。至(明)永樂二年(1404年),子池五歲,遂(意即跟隨)父遷卜築(意即定居)平陰縣永寧鄉為家。後日裡,謚(號)“孝義先生”,江南(今安徽)鳳陽府宿州北人也;生三男:諱、字俱弗(意即不知道),傳後有諱德、諱里二祖,至五世;一(人)諱富,為(地名)海子中支;一(人)諱河,為(地名)東豐支;一(人)諱忠,為(地名)西盈支,皆始祖(指亮祖)之元孫(玄孫)矣。以永嘉公(即亮祖)病卒之年(即1385年前後)與孝義公(即亮祖之子池公)北遷之年歲考之,俱永嘉公之元孫歟(意為乎)。當明舉人、進士時之工部司徒、司空(古代官名)。仕者,未仕者,指不勝出,前以世稱賢士大夫之家也。自我祖遷宿州以來,族人甚多,因各居異方,相去久遠,舊譜失亡,或相遇而不相識,或知同族而不能溯。厥本源今增修族譜,但知其相近之一脈耳(意啊),無由考實者,不敢妄續耳。

(明)萬曆九年(1581年)立朱字賢(即姓朱名賢),始祖之碑;(朱字賢生)一男:文進;(文進生)四男:天相、天信、天心、天敘;(天敘生)孫三人,不知名諱。(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立朱大公、朱二公之碑。朱大公:邦禮,生二子:承習(乏嗣)、承教(乏嗣);朱二公:邦智,生五子:承恩(乏嗣)、承保(乏嗣)、承玉、承明、承璽。分三支。一.因久未修譜,前人今人名諱相重者茲多,勢難更改,以後命名宜查閱族譜,敬避先人名諱,夫(意即希望)各支遵行排行字命名,不可擅自改易矣。一.凡修譜之後,每三五十年重修一次,永為定規,雖各居異方,即百餘年莫能相重(逢),照然不紊(亂)矣。

輩序字:五紹寶忠義,朝正乾志士。

大清光緒元年(1875年)小陽(八月)吉日

練長:紹清

十世孫壽官,登仕郎:紹上 謹敘

戶吏:寶絢

族譜序二:(簡體版)

嘗聞當年元滅金絕,宋世得年八十有九,歷數屬於布衣朱元璋而大明興焉。太祖當元季起兵鳳陽,掃除群雄,驅元順帝於溯漠,平一天下,遂建都於金陵(今南京),是為太祖高皇帝,號洪武。(洪武)二年間,吊(調)民宿州,聞聽我祖遺言:朱氏二祖,一在前井,一在後門。自海州日照縣(今山東日照市)野雀窩,遷宿州北黃町橋,遂家焉。惟有亮祖在家。亮祖,元進士,(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丁酉四月歸(順),洪武元年(1368年)(受)命取廣西平樂(縣)等處,屢有奇功,三年(1370年)八月,晉封(為)永嘉侯,出鎮廣東十一年,罷(後)居江寧(縣),未幾病卒。至(明)永樂二年(1404年),(兒)子:池五歲,遂(意即跟隨)父遷卜築(意即定居)平陰縣永寧鄉為家後日裡(地名),謚(號)孝義。先生江南(今安徽)鳳陽府宿州北人也,生三男:諱、字俱弗(意即不知道),傳後有諱德諱里二祖,至五世,一(人)諱富,為(地名)海子中支;一(人)諱河,為(地名)東豐支;一(人)諱忠,為(地名)西盈支,皆始祖(指亮祖)之元孫(玄孫)矣。以永嘉公(即亮祖)病卒之年(即1385年前後)與孝義公(即亮祖之子池公)北遷之年歲考之,俱永嘉公之元孫歟(意為乎)。當明舉人、進士時之工部司徒、司空(古代官名)。仕者,未仕者,指不勝出,前以世稱賢士大夫之家也。自我祖遷宿州以來,族人甚多,因各居異方,相去久遠,舊譜失亡,或相遇而不相識,或知同族而不能溯。厥本源今增修族譜,但知其相近之一脈耳(意啊),無由考實者,不敢妄續耳。

(明)萬曆九年(1581年)立。朱字賢(即姓朱名賢),始祖之碑,(生)一男:文進;(生)四男:天相、天信、天心、天敘,孫三人,不知名諱。(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立。朱大公、朱二公之碑。朱大公:邦禮,生二子:承習、承教;朱二公:邦智,生五子:承思、承保、承玉、承明、承璽。分三支。一.因久未修譜,前人今人名諱相重者茲多,勢難更改,以後命名宜查閱族譜,敬避先人名諱,夫(意即希望)各支遵行排行字命名,不可擅自改易矣。一.凡修譜之後,每三五十年重修一次,永為定規,雖各居異方,即百餘年莫能相重(逢),照然不紊(亂)矣。

輩序字:五紹實忠義,朝正乾志士。

大清光緒元年(1875年)小陽(八月)吉日

練長:紹清

十世孫壽官,登仕郎:紹上 謹敘

戶吏:寶絢

明史—列傳第二十:

朱亮祖,朱亮祖 (?——1380),明初將領。六安(今屬安徽)人。元末為“義兵”(地主武裝)元帥,後為朱元璋所俘,遂投降。參與攻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役。洪武元年(1368年),隨廖永忠取兩廣。封永嘉侯。後出鎮北平(今北京)、廣東,以“所為多不法”,與其長子朱暹共同被鞭死。六安人。元授義兵元帥。太祖克寧國,擒亮祖,喜其勇悍,賜金幣,仍舊官。居數月,叛歸於元,數與我兵戰,為所獲者六千餘人,遂入宣城據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討也。已,遣徐達等圍之。亮祖突圍戰,常遇春被創而還,諸將莫敢前。太祖親往督戰,獲之,縛以見。問曰:「爾將何如?」對曰:「生則盡力,死則死耳!」太祖壯而釋之。累功授樞密院判。從下南昌、九江,戰鄱陽湖,下武昌。進廣信衛指揮使。李文忠破李伯升於新城,亮祖乘勝燔其營落數十,獲同僉元帥等六百餘人、軍士三千、馬八百匹,輜重鎧甲無算。伯升僅以數騎遁。太祖嘉其功,賜賚甚厚。胡深請會兵攻陳友定,亮祖由鉛山進取浦城,克崇安、建陽,功最多。會攻桐廬,圍餘杭。遷浙江行省參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帥馬步舟師數萬討方國瑛。下天台,進攻台州。國瑛出走,追至黃岩,降其守將哈兒魯,徇下仙居諸縣。進兵溫州。方明善拒戰,擊敗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復敗明善於盤嶼,追至楚門。國瑛及明善詣軍降。洪武元年,副征南將軍廖永忠由海道取廣東。何真降,悉定其地。進取廣西,克梧州。元尚書普賢帖木兒戰死,遂定鬱林、潯、貴諸郡。與平章楊璟會師,攻克靖江。同廖永忠克南寧、象州。廣西平。班師,太子帥百官迎勞龍灣。三年封永嘉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伐蜀。帝以諸將久無功,命亮祖為征虜右副將軍。濟師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縣。師還,以擅殺軍校,不預賞。八年同傅友德鎮北平。還,又同李善長督理屯田,巡海道。十二年出鎮廣東。亮祖勇悍善戰而不知學,所為多不法,番遇知縣道同以聞。亮祖誣奏同,同死,事見同傳。帝尋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與其子府軍衛指揮使暹俱鞭死。御製壙志,仍以侯禮葬。二十三年追論亮祖胡惟庸黨,次子昱亦坐誅。

最早投奔元朝,任義兵元帥,勇悍善戰,有弟朱亮元、朱亮宗。

至正十七年(1357年),為朱元璋所俘,投降。後參與鄱陽湖水戰,進軍武昌,升廣信衛指揮使。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遣朱亮祖、湯和、吳楨、廖永忠出兵浙東討方國珍。朱亮祖進攻台州,其部將嚴德破關嶺山寨。洪武元年(1368年)九月,朱亮祖進攻台州,方國瑛奔黃岩。朱亮祖追至黃岩,方國瑛又逃亡海上。十月,亮祖從太平嶺進克溫州,方明善挈家逃走。亮祖分兵徇瑞安,守將謝伯通以城降。又隨征南將軍廖永忠平定兩廣。

洪武三年(1370年),封永嘉侯。次年參與伐蜀戰役,因擅殺軍校,無加封。洪武十二年(1379年),鎮守廣州。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亮祖擴建廣州城,將北城墻擴展到越秀山上,修鎮海樓。亮祖為人驕矜,“不知學,所為多不法。”番禺縣(今廣州市番禺區)縣令道同為人耿直,與當地惡劣士紳為難,土豪惡霸勾結亮祖,亮祖上奏皇帝,言道同無禮。道同被朱元璋處死。但朱元璋隨即察覺,悔之不及,深恨亮祖。

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三日,朱元璋召亮祖到帝都金陵,將朱亮祖及其長子朱暹以鞭子抽死,親自寫墓誌,以侯禮下葬。其子朱暹等人的皮被剝下,懸掛於鬧市,以儆效尤。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胡惟庸案連坐,朱亮祖被除爵,其次子朱昱亦被殺

永嘉侯朱亮祖的後裔大體有兩支,長支在廣東茂名市、廣西博白縣等地,為增城--茂名系(朱暹後裔)簡稱朱暹系。二支在山東省平陰縣、東阿縣、東昌府區、東平縣和茌平縣等地,為宿州--平陰系(朱昱後裔)簡稱朱昱系。

朱昱系-----朱昱系淮北派部分家譜

亮祖次子朱昱仕明有功,晉封千戶,後襲侯爵,宦居青郡(今山東青州),約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卒。後靖難兵入,闔家死節者甚眾,朱昱之後朱子科偕弟朱子池,自青郡西避平陰永寧鄉(今東阿縣高集鎮朱海子),家僕朱肘子冒死護行。洪熙年間(1425年)子科公又自平陰永寧鄉徙居東原(今山東東平縣),守籍衛所,世襲千總,卜住朱家屯(今東平縣茶棚村),此為東原支,堂號“親睦堂”。

孝義公朱子池留居平陰縣永寧鄉,自明朝末年,後裔逐漸興旺起來,有的官至尚書、翰林,朱氏成為當地名門望族。其間族人逐漸分散至縣域四周及外地。此支為孝義支,堂號“孝思堂”。子科、子池二公皆稱江南鳳陽府宿州人。

東平“親睦堂”、平陰“孝思堂”行輩為:

朱昱系平陰孝義支(孝思堂)家譜 朱昱系淮北一派(寧遠堂) 朱暹系茂名支部分家譜

芳鼎景輝;續光衍慶,學正名成,世傳忠厚,良法永行;盛家樹德,立本培元,茂昭宜訓,宗嗣長繁;寧靜致遠,仁才華章,崇善和展,韶澤民康。

朱昱系又有淮北一派(寧遠堂),居宿州北黃町橋(今淮北市烈山鎮黃橋村),據譜似是朱子池玄孫之後裔(待考證),開派始祖朱字賢,後於乾隆年間傳世四支至今。

淮北“寧遠堂”行輩如下:公兆五紹,寶忠義朝,正乾志士,從啟慶祥,運同光化,心存德厚,本立道長。

朱暹系

朱暹系茂名支部分家譜

朱暹之子朱孥子入住增城,生九子。兄弟九人永樂二年(1404年)七月十六日撥下高州府茂名縣,散住各鄉。惟次子朱敬忠與妻鍾氏居茂名陝山村,生有三子。敬忠次子朱織又徙居廣西博白縣。

茂名朱氏行輩如下:禎祥鴻祖澤,哲嗣振家聲,纘緒箕裘衍,高輝達殿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