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H.

沙龍,H.

德國建築師。1893年9月20日生於不萊梅市,1972年11月25日卒於西柏林。1915年畢業於柏林夏洛滕堡工學院。1919年開設建築設計事務所,後同他人合作。1932年在柏林再次自己開業,直至逝世。早年,他同柏林一些主張革新建築的年輕建築師交往。1927年,他為德意志製造聯盟在斯圖加特舉辦的住宅展覽會(由L.密斯·范·德·羅主持)設計了一所獨立式住宅。1932年主持柏林西門子城住宅區的規劃。此後十多年,他一直致力於住宅、公寓設計和居住區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沙龍擔任西柏林市城市規劃部官員、聯邦德國科學院房屋研究部負責人,還先後在幾所大學任教,曾獲聯邦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柏林大學和義大利羅馬大學的榮譽博士稱號!

沙龍的建築設計十分重視現代派(見現代主義建築)提倡的現代功能和現代技術。但在造型上並不堅持立體主義形式,而講究輪廓的起伏變化、牆面的互相穿插,喜用曲線和曲面。例如他為斯圖加特住宅展覽會設計的獨立式住宅,布局自由,平面緊湊,有屋頂花園。在基本上像個方盒子的白色房屋的一邊,有一條從二樓屋面盤鏇而下的彎曲斜坡。這是一個平面呈弧形的樓梯間的屋面。他為德意志製造聯盟1929年在布雷斯芬舉行的展覽會設計的老年公寓,也採用曲線相互穿插的牆面。在住宅區的布局上,沙龍主張充分利用土地,重視景觀。如果北面有好景致,他寧願把大窗開向北面,南牆只開小窗。因此,他設計的建築物平面或立面往往出現不尋常的形狀。

沙龍的上述特點,在戰後的作品中表現得更明顯、更充分。他設計的斯圖加特市羅密歐與朱麗葉公寓(1954~1959,見彩圖),為使每一住戶都能得到好朝向和好景觀,又各據一方避免鄰舍視線干擾,其平面幾乎沒有一個直角,而是成銳角向九個方向突出。公寓的特殊輪廓和造型,建造時使很多人驚訝,但完成後卻很受住戶歡迎。柏林愛樂音樂廳(1956~1963,見彩圖)中的座位環繞樂壇分區布置,休息廳又環繞演奏廳布置,設計新穎,十分成功。但人們對它那帳篷似的外形和複雜多變的休息廳空間,議論紛紛。不過也有不少人同意他的構思:音樂廳的形狀要能象徵它是一個“音樂的容器”,複雜多變的空間可以避免使人一覽無餘。他設計呂嫩市女子中學(1956~1962)時,將教室和院子交相穿插,意在現代教育中打破家庭和學校、室內和室外活動的界線;這也是沙龍在30年代構想的“可生長的住宅”的再次體現。“可生長的住宅”意思是:房屋是一個個標準化的單元,而其總體布局卻是可以隨意增減伸縮的。儘管沙龍的晚期作品又趨於規整,但他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明顯的多元論傾向,對戰後現代建築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