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紅海腥--從阿曼到羅馬

義大利不敵英國,德國又不肯把主力投入北非地中海。 同盟國方面的正義之戰,得道多助和國力雄厚無疑都是勝因。 英美在北非地中海戰場化險為夷,直至最後勝利,十分得益於戰略指導的一致性。

內容介紹

有位哲人說過,人類歷史是建設和浩劫之間的競賽。地中海地區的歷史強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連線著歐、亞、非三大洲,後又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這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其特殊的戰略地位,特殊的戰略地位又使其和平與戰爭頻繁交替。戰爭頻繁成為地中海文明的一大特徵。古往今來,多少將士折戟沉沙,多少艦船葬身魚腹?
然而,迄今為止,地中海地區規模最大的交戰還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北非地中海戰場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戰場、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墨索里尼是點燃北非地中海戰火的罪魁禍首。大概他為,以亞平寧半島為中心的古羅馬帝國曾威加四方,打敗過太基名將、素有西方“戰略之父”之稱的漢尼拔;那么,樣生活在亞平寧半島上的義大利人也能夠摧毀英國在地中海的殖民統治體系,把地中海變為義大利的內湖。到頭來卻落得個空發思古之幽情泥古自斃的可恥下場。
德國和義大利在北非曾兵抵阿拉曼,逼近開羅城,為何最後卻落得個一敗塗地?它們的不義之戰、失道寡助和國力不足無疑都是敗因。然而,從戰爭指導的角度看,它們貌合神離,同床異夢,始終沒有一個共同的協調一致的戰略計畫。義大利不敵英國,德國又不肯把主力投入北非地中海。結果,在馬爾他和阿拉曼,千載良機失之交臂。
同盟國方面的正義之戰,得道多助和國力雄厚無疑都是勝因。英美兩國關於主要戰略目標和打擊方向始終存有歧議,然而,兩國的政治家、軍事家能夠求同存異,制定協調一致的戰略計畫,集中兵力於北非地中海,打敗義大利後再轉用兵力於西歐戰場。這是邱吉爾津津樂道的先邊緣後中心的戰略。英美在北非地中海戰場化險為夷,直至最後勝利,十分得益於戰略指導的一致性。但英美在打垮義大利、肢解了軸心後,在義大利北部山區陷入了與德軍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最後還不得不轉運兵力於西歐戰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