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概況
沙田鎮系郴州市桂東縣的“南大門”,1982年12月為沙田鎮建制。沙田鎮地處湘、粵、贛三省交界處,東與江西上猶、崇義相鄰,南與湖南汝城接壤,西接本縣,貝溪鄉,北鄰本縣大塘鄉,平均海拔635m,年平均氣溫17.4℃,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1928年4月3日,毛澤東同志在沙田圩旁的三十六擔丘召開工農革命會議,頒布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沙田戲台、沙田萬壽宮至今保存完好。2005年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2006年被評為民眾喜愛的湖南風景之一。鎮域面積81.13平方公里,轄12個村和2個居委會,143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總人口22889人,鎮區常住人口1.5萬人,是湖南六大集鎮之一。106國道貫穿南北。交通便利,區域優勢十分明顯。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弘揚“攻堅克難,務實創新”桂東精神,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突出抓小城鎮建設、工業企業發展工作,以此推動沙田鎮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加快打創平安沙田,構建和諧沙田的進程。
管轄變更
2012年5月撤銷原湖南桂東縣大水鄉。將原大水鄉的古嶺、建林、雲里3個建制村成建制劃歸沙田鎮管轄,東風、新柳2個建制村成建制劃歸四都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沙田鎮轄15個建制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109.22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2015年11月27日,湖南省民政廳辦公室印發《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桂東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湘民行發〔2015〕101號),同意貝溪鄉、沙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沙田鎮,新設立的沙田鎮轄21個建制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59.65平方千米,總人口3.37萬人,鎮人民政府駐萬壽宮(原沙田鎮人民政府駐地);
產業經濟
2006年沙田鎮狠抓招商引資,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206萬元,完成財稅總收入超千萬元,占全縣財稅收入的六分之一,現在民營企業757家,全年共引進新上項目20個,契約利用外資11200萬元。一是以豐富的資源優勢為依託,拉動工業支柱產業的發展。截止2006年底,沙田有電站8座,裝機26000千瓦,其中石磨嶺電站、石壁山電站年創稅均過百萬元。沙田在抓好原有電站的同時,又新建裝機450千瓦投資220萬元的江灣電站,改建了裝機460千瓦投資220萬元的文昌電站,裝機2000千瓦,投資1200萬元的文昌大河電站也正在籌建中。小水電的發展,促進了冶煉、化工、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的發展。二是以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投資1200萬元的珠海金屬矽廠,投資5000萬元的香港利達鋅業有限公司,投資800萬元的水莊高氯酸鉀廠,投資800萬元的湘浙活性碳廠,投資600萬元的民晉高氯酸鉀廠,投資400萬元的江灣機磚廠,投資600萬元的潯盛木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百齡木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沙田汶昊包裝有限公司,投資1800萬元的永泰水泥廠等規模企業相繼落戶沙田工業園區。其中汶昊包裝有限公司現已建成3條生產線,每年可創利稅100多萬元。三是創新引資思路,最佳化發展環境,採用外出招商、網上招商、以商招商的有效辦法,派人下廣東,赴江西、浙江等地招商引資。加強了政府與企業的聯繫,建立了領導聯繫企業制度,項目跟蹤負責制,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家庭座談會為企業排憂解難,最佳化投資環境。四是搭建引資平台,擴大引資空間。進一步完善了沙田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周江紅橋至水泥廠、沙田至東洛、沙田至石磨嶺、江灣村等道路進行了硬化,自來水全部供應到各廠礦企業。在鞏固發展沙田原有工業園區的基礎上,積極籌建大皮坳工業園和沙田工業園,占地50公頃的沙田工業園區已完成論證和規劃。 耕地面積1.1萬畝,主要作物有水稻、蔬菜等。已建成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2.5萬畝,板栗、四月李等果木基地2000餘畝,糧食總產量各年在6000噸左右,活立木總蓄積量14萬立方米。 礦產豐富,煤炭採掘、經磚製作、石灰燒制是鎮域主要產業。境內現主要企業有新、老水泥廠、煤礦以及各類招商引資項目,如水泥預製件廠、鉀長石加工廠、木材加工廠、鑄鐵廠等。全鎮實現農村社會總產值13311萬元,財政總收303萬元,農民人平純收1248元。
基礎設施建設
沙田鎮狠抓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鎮有龍頭農業企業11農。2006年實現農產品加工值3000萬元,鎮企業增加值5124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193元。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最佳化,一批名優特新農產品已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公司+農戶”為基礎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對規模較大、有較強示範帶動作用的業主,在土地流轉、銀行信貸、稅費征管等方面給予優惠。大力開展科技致富的典型宣傳,全面深入開展“農村科技建設年活動”,實現科技項目6個,運用遠程教育等形式對廣大農民進行技術培訓,萬壽宮社區農民均學會了板栗、獼猴桃等果木栽培、嫁接技術,戶平果園年收入達7000餘元。重點加強了百齡木業、泰興木業、廣友人造板廠、德隆米業四家成規模、市場牽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建設。全年龍頭企業帶動聯結基地面積4100畝,帶動農戶1800戶,實現銷售收入500萬元,稅金100萬元。大力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全鎮成立了板栗協會、花椒協會、獼猴桃協會、枇杷協會、反季節蔬菜協會等5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農戶1380戶。堅持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引進外資400萬元,興建了800畝反季節蔬菜基地,引進外資400萬元興建了精細活性碳廠。 。
社會事業
沙田是湘南六大墟鎮之一,2005年被列為全省建設重點鎮,城區面積達3平方公里,每逢趕集日,商賈雲集,人氣旺盛,江西、廣東及周邊縣、鄉商客均紛紛趕赴,日人流量達3.5萬人,為加快城鎮化步伐,沙田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截止2007年上半年,沙田鎮完成了沙田至石磨嶺、沙田至東洛、周江紅橋至水泥廠、大河至文昌、大坑、聯洞村級公路改造和文化路的硬化,新建了484.4平方米的沙田中學實驗大樓,2056平方米的明德國小教學大樓,786平方米的江灣國小教學大樓,1980平方米的二中綜合樓,810平方米的派出所辦公樓,投資500萬元興建了沙田大道,美化、亮化東平路1800米,全鎮主要街道均安裝了路燈,沙田大道兩旁鋪設了人行道。引進外資3600萬元,興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000平方的湘贛邊貿大市場,該市場已成為我縣最大的農貿市場。二是加強城鎮管理,根據沙田的實際制訂了《沙田鎮總體規劃》,加大城鎮管理力度,杜絕了亂建、亂占的現象。向社會公開招聘了5名臨時執法人員,與原城管站人員組建成了綜合執行中隊,負責沙田城鎮管理和執法工作。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綜合執法的加強,進一步繁榮了市場,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達4528萬元,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000餘戶。藉助“環境保護日”、鎮容鎮貌集中整治等活動,印發宣傳資料2000餘份,發放《致城鎮居民的一封信》3000餘份,深入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的宣傳。聘請了多名保潔員,專門負責街道日常衛生保潔,做到城鎮垃圾日產日清。嚴格把好招商辦企業關,對環境有污染的企業、項目堅決不引進。對原有企業排污問題,按照環保要求,分別落實達標排放計畫,跟蹤督查,確保各項指標合格,真正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源。三是加強弘揚歷史文化。沙田緊緊抓住“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地列為全國重點紅色旅遊景點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契機,積極抓好生態旅遊和紅色旅遊產業開發。加強了旅遊服務工作,到沙田旅遊觀光的省內外遊客每年達10萬多人次。2006年投資5000萬元的第一軍規廣場建設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毛澤東同志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史料展室的改版工作也正在進行。
人口數據
2001年沙田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7852 |
男 | 9171 |
女 | 8681 |
家庭戶戶數 | 4721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7805 |
家庭戶男 | 9129 |
家庭戶女 | 8676 |
0-14歲(總) | 4216 |
0-14歲男 | 2165 |
0-14歲女 | 2051 |
15-64歲(總) | 12382 |
15-64歲男 | 6422 |
15-64歲女 | 5960 |
65歲及以上(總) | 1254 |
65歲及以上男 | 584 |
65歲及以上女 | 67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7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