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積達264萬km ,占國土面積的27.5%,其中尤以沙漠危害最為嚴重,其面積已達80.9萬km ,並且還在繼續擴大蔓延,平均每年有610km 左右的沙漠出現活化,其中有310km 土地淪為沙地。沙漠化造成生態系統失衡,可耕地面積不斷縮小,對中國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中國西北乾旱區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沙塵暴的主要源地之一,給國家社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為了扼制沙漠蔓延的態勢,長期以來人們都在與之鬥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號召和組織人民與沙漠作鬥爭,與之爭地、要糧,並在長期治理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沙漠治理成效顯著。然而,自然災害是不易戰勝的,短期內的沙漠治理最終收效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技術落後、經濟費用跟不上等因素。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綜合國力逐步增強,科技實力不斷提升,為現今沙漠治理提供了有力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當前中國沙漠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經過長期的沙漠治理,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荒漠化防治技術,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機構、教學和科研體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在防治荒漠化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是,發人深省的是,雖然投入越來越多,治理力度逐年加大,荒漠化擴展的速度卻越來越快,而且有進一步加重的趨勢。這說明當前沙漠治理當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重“防”偏“治”
當前中國荒漠化治理沿襲了傳統的“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理念。在實際中,由於配套措施不健全、防治荒漠化的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沒有落實等原因,荒漠化預防很難達到預期目標,而由於面上的破壞一直在擴大,因此造成了“治理跟不上破壞”、“綠化跟不上沙化”,荒漠化局部逆轉,整體惡化的被動局面。因此,重“防”偏“治”是不可取的,必須加大對沙漠治理的重視力度,變被動預防為主動治理。
治理規模小、速度慢、發展不平衡
當前沙漠治理基本局限在一些基礎條件好、見效快的地區,而在很多荒漠化擴展速度快、危害嚴重、自然條件惡劣、治理難度大的地區卻很少開展實施。造成的結果是荒漠化繼續擴大的實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投資力度不夠
長期以來,由於沙漠治理的政府投入與實際需要差距極大,投入的錢連挖坑都不夠,嚴重影響了民眾造林的積極性,沙漠治理進程緩慢。即使在勉強完成了前期沙漠治理工作的地區,由於後期資金不足,前期沙漠治理的成效難以得到鞏固和維持。
總而言之,中國在防治荒漠化方面雖然取得很大成績,但得到治理的只是局部,並且治理進度仍然趕不上荒漠化的進度,荒漠化面積仍然在增加。因此,傳統的沙漠治理的方法不能夠滿足現今沙漠治理的要求,必須尋找沙漠治理的新途徑新方法。
沙漠治理的新途徑新方法
探討荒漠化擴展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的不合理活動,乾旱缺水、植被稀少、風力助推作用。因此,如果能從緩解水資源短缺、增加荒漠區地表植被、降低風力助推作用等方面尋找突破口,沙漠治理就能迎刃而解。
以水治沙
以水治沙法是指通過對當地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採取調水措施引水以解決荒漠地區水資源不足,達到治理沙漠的目的。因為即使是在沙漠,有水的地方就會有綠洲出現。因此,水對於沙漠治理的效果來說,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必須充分利用或調配好荒漠地區的水資源。
以水治沙法包括以下幾個途徑:
①充分利用好北方荒漠區的季節性水資源。在新疆北部、內蒙等地區,冬季雨雪資源豐富,可以通過修築沙漠水庫,修建地下暗渠等方式,將冬天的雪水保留在沙庫內,以提高地下水位,需要時又可抽取出來利用。
②尋找地下水資源。由於地勢、海拔不同等因素,有些地方有較豐富的地下水,我們應當充分合理地使用當地的有限資源,以解決人畜,植物的應急用水。
③南水北調工程。調取長江之水灌溉黃河下游土地,而黃河之水又用來解決內蒙之乾旱。目前中國在南水北調工程上雖然以取得初步成效,但還應加大投入,儘快解決旱澇不均的狀況。並在黃河上游逐級修築畜水水庫,提高水位,擴大庫容量,修築水的提升泵站,使廣袤的沙漠儘可能多地得到水的滋潤。讓沙漠變糧倉,我看也不是夢。
④引渤入疆工程。2010年11月5日,在“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上有專家提出通過修建防滲渠道,將渤海淡化之後的海水引入新疆,通過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乾鹽湖、鹹水湖和封閉的構造盆地,形成人造海水河、湖,從而鎮壓沙漠的建議。該項目全程涵蓋中國西部的八大沙漠,本人認為,該工程如果得以成功實施,不僅會對荒漠綠化工作起到很大促進作用,而且引入的海水在夏季大量蒸發後,形成的水汽與入侵的夏季風相疊加,可以增加西北沙漠及周邊地區的降水總量與幾率,從而對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起到持久的改善作用。
以沙治沙
以沙治沙法是指在治理沙漠過程中,通過採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將沙漠砂石加以利用,從量上減少沙漠化的危害,從而達到治沙的目的。
沙漠沙石利用的主要途徑有:
①利用沙漠石英砂製備燒結磚。郝成偉,吳伯麟,楊雲濤等通過對利用粉煤灰和沙漠石英砂為主要原料製備燒結磚的研究表明:用該法製得的燒結磚抗壓強度達到了19.56MPa,滿足國家標準對MU15級燒結磚的要求,具備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②利用沙漠細砂生產泡沫混凝土。宋旭輝,侯文虎,楊樹新等通過對利用沙漠細砂生產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表明:直接利用沙漠細砂、普通水泥、發泡劑等材料生產泡沫混凝土,產品的各項指標均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指標要求,再與一些材料複合製作建築磚塊,可以達到國家三步節能要求,在沙漠資源豐富的地區可以實現變“廢”為寶。
以沙治沙法在沙漠治理中有兩方面的優勢:一方面通過用砂石制磚、生產混凝土等方法,可以減少沙漠沙石的量和產生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通過對製成的磚塊和混凝土加以利用,在沙漠地區堆造一道道沙障,以減緩荒漠化過程中風力助推的作用。
抽沙治沙
抽沙治沙法是指將沙漠砂石壓製成的沙磚運往中國南方,運用在建設工程上,從而減少部分沙源,實現沙漠治理的目的。
一方面,南方在建築建設上需要大量磚塊。目前制磚材料主要是從江里淘沙、挖掘大片土地來獲取的,這就毀壞大片農田,使得土地荒漠化;江里過度淘沙,造成江堤垮塌,危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由農業大國轉化為工業化國家,人口也逐步城鎮化,產生的工業和生活垃圾也與日俱增,難以消化,垃圾的排放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使很多河、湖水環境受到污染。南方為了城鎮清淤和改善水環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然而效果總是不如人意。因為城鎮清淤,不論是將污泥挖起來或是攪成污水排出去,都只不過是將污染源挪個地方,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造成再污染,如果將清淤的河湖之泥和生活垃圾中分類出來的有機肥料運往北方沙漠之中,讓它與沙土中和,治沙保水,以改善土壤的結構,便可為沙漠綠化創造有利條件。
抽沙治沙法將危害北方的沙調往南方,讓它變害為寶,既解決了北方沙漠化問題,又使得南方生態環境污染免遭破壞,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