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溝鎮[江蘇省興化市沙溝鎮]

沙溝鎮[江蘇省興化市沙溝鎮]

沙溝鎮位於江蘇省興化市西北部,面積72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2.86萬人。始建於公元前206年,為著名古鎮。

地理環境

沙溝是“五縣通衢”的中心鎮。沙溝位於江蘇省興化市的西北部,東鄰鹽都,西與高郵、寶應毗鄰,北與建湖隔河相望,處於五縣(市)交界處,是周邊鄉鎮經濟區的交匯中心。

沙溝鎮 沙溝鎮

沙溝是優良的生態環境示範區。沙溝地處江淮之間、里下河腹部;地貌屬於海灘演變陸地,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氣候特徵,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平均氣溫15℃,年均降雨量1016毫米,年均日照2620小時,相對濕度80%,無霜期226天,全年主導風為東南風。

自然資源

沙溝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水土資源十分豐富,擁有耕地3.1萬畝,水域面積6萬多畝。境內河湖縱橫,土地肥沃,物產豐殷。

歷史沿革

沙溝鎮歷史悠久,古時歸鹽城管轄。早在公元前206年,漢劉邦封關,劉邦為感念項伯當年在鴻門宴時的解救之恩,賜劉姓,並封為射陽侯,死後葬此,所有當時有射陽村之說。後來兵荒馬亂,來沙溝避兵的人越來越多,人們覺得這裡太平,紛紛在此定居,小村子便成了小鎮子。由於當時鎮子周圍和鎮中都是河溝小溪,故名曰沙溪鎮。

明朝正德9年,沙溝出了個進士,姓萬名雲鵬。據《鹽城縣誌》記載:“萬雲鵬,正德時人,守湖州,副湖廣,按察浙江,布政福建。既歸里,閉門著書,風節驕然,人謂:布政凜凜,若天山之雪。”由於他一生為官清正,潔白無遐,受到了故鄉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他死後,為了紀念他便將沙溪鎮改為石樑鎮了。

到了明末清初,因為石樑是明朝的官員,用他的名字做地名顯然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清朝地方政府根據鎮子溝河縱橫的特點,將石樑鎮改為沙溝鎮了。

沙溝鎮從清朝開始一直設有巡檢司,負責周邊地區的治安維護。民國出版的《鹽城縣誌》還載有民國8年,沙溝建市之說。1945年春節後,沙溝第一次解放,同年3月9日,沙溝建市,隸屬於蘇中行政公署。1946年7月,蘇中二地委改沙溝為縣。後沙溝撤縣劃歸寶應,1947年又劃歸高郵市。1949年5月沙溝正式劃歸興化管轄。

經濟

沙溝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勞動力資源豐富,全鎮總人口2.86萬人,鎮村勞動力1.6萬人,且受教育培訓的程度較高。沙溝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全鎮水生經濟作物2萬畝,年產蓮藕、茨菇、荸薺等達3萬噸;水產養殖面積達5萬畝,盛產魚蝦蟹等淡水產品60多種,年產水產品達2萬噸,是江蘇省重要的淡水養殖基地。仲春菜花滿垛,盛夏荷花滿塘,金秋遍地金黃,隆冬蘆花漫盪。是一個聚平川之秀色,匯江河之便利的“魚米之鄉”,有“金沙溝”之稱。

沙溝是自古以來的商貿重鎮。沙溝自古商賈雲集,集鎮商貿是沙溝的傳統產業,鎮區面積2.44平方公里,集鎮人口達1萬人。沙溝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較大的農貿市場,使沙溝商貿流通具有了較好的發展基礎,成為周邊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70年代沙溝的商業銷售額曾列原揚州地區鄉鎮第一。

經過數年的發展,現已形成糧油、水產品、蔬菜瓜果、生豬、建材、魚需物資、小商品等7個專業市場,年成交額達20億元。沙溝水產品批發市場已成為江蘇省最大的淡水魚產地批發市場,年銷售水產品15萬噸,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各大城市,並遠銷韓國、俄羅斯及東南亞國家。

沙溝是新興加工業的基地。全鎮擁有糧飼加工、食品加工、服裝加工、能源配件加工、塑膠製品等行業的系列產品100多種,初步形成以農副產品加工、外貿出口為主的特色加工業體系。

旅遊文化

沙溝是歷史文化名鎮。沙溝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底蘊豐厚,明正德九年間沙溝出了進士萬元鵬,此人為官德正,皇帝賜給他立進士坊,以其紀念。具有濃厚地域色彩和獨特水鄉風情的傳統文藝“板凳龍”是泰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沙溝的廟會、燈會和石刻、紙紮、制鐵、竹業、衡具等傳統文化產業享有盛譽,境內遺存的古街巷、店鋪、民居、石橋等,都極富歷史神韻,沙溝市政府舊址、蘇中公學舊址、虹橋、益民巷古民居群、魚市口石板街等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沙溝益民巷位於千年古鎮沙溝的後大街,全長100米,寬1.7米,南接鎮區居民區,北臨後河清水碼頭。整條巷子樓房聳立、青磚黛瓦、座座屋脊高翹,門前牆磚浮雕,狹窄幽長、古色古香。益民巷初建於嘉慶20年(1780年),距今已約有200餘年。當時名為儒學巷。沙溝姜氏儒學總部在該巷巷底偏東處的北張仙祠內。在北張仙祠西邊十多米,還有一大戶院宅,該院四合頭,大門朝西,整個建築很有氣派。

該院的主人叫趙鴻儒,是趙氏家族儒家之首,他常帶領趙氏儒派到文廟與姜氏儒派匯文賽詩,在這當中,常有因觀點不同發生爭論,加之自古以來沙溝姜趙兩大家族矛盾重重,兩大家族在商業、文化等領域內都在明爭暗鬥,雙方均想爭個上風。因而矛盾不斷加深。後來,趙氏有三戶在巷中建豪宅,為趙氏儒學展現雄威,企圖在文學上超過姜族。姜氏第16代孫姜益吾的上祖在巷南建一大宅,叫姜氏龍庭,有蓋趙之意,他住巷頭如鶴立雞群,且與鹽城官員來往,專與趙姓打筆墨官司。他拉攏宋氏在巷頭東側建房,共同與趙儒相搞到底。

民國初年,戰爭不斷,時代變遷,民主沖儒,儒學銳減。儒學巷內有數戶出於種種原因棄宅去揚州,更有兩戶賣房給它姓。此後,有二戶江姓問卦建房,在巷底建宅。陳玉成祖父在巷南也建一高宅,門不開在巷內,意在不與姜趙爭鋒。其後儒學無人問津,儒學巷也亦隨之消失。民國初年,沙溝始設郵局,當時郵局的位置就在益民巷南對面,故人們習慣性稱此巷謂“郵局巷”。文革前期,巷內住了好幾戶基層幹部,一心為心謀利,在民眾中口碑頗佳,在以後的巷名普查變更中遂被改為“益民巷”。沙溝益民巷古宅成群,共有16戶,百年以上民居有13戶。其中有5戶房屋布局呈四合樓,中間一方天井,集中體現了明末清初的建築風格,且目前大都數房屋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水鄉建築史的最佳歷史實物,非常難得。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著名教育家宋澤夫、作家海笑、漫畫家蔣義海、詩人馮亦同、龐余亮等文人墨客曾在沙溝工作、生活多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曾多次來沙溝拍攝水鄉風光和《沙家濱》的姐妹片《雙天湖》。

飲食文化頗具特色,名聞遐邇,享譽大江南北的名菜名點有沙溝魚圓、藕夾子、酥皮春卷、小麻餅、水粉炒雞,並被列入中國維揚菜譜,有“游在東吳杭州,食在廣陵沙溝”之說法。

交通

境內有國家級航道沙黃河、省級航道下官河、市級航道寶應河、李中河;興沙、鹽沙公路與大興金公路、興泰公路、寧鹽公路、高興東公路相通,東到寧靖鹽高速,西至京滬高速僅需40分鐘;距新長鐵路興化站35公里、寧啟鐵路泰州站80公里、鹽城機場50公里;驅車至鹽城40分鐘,至南京2.5小時,至上海3小時;南行80分鐘可達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泰州港。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基本形成公路、水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受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圈輻射。

榮譽

201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