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沙河鎮清屬吳埡鄉地,川陝蘇區時屬南江縣第七區(八廟區)轄地,民國34年(1935年)至1951年為第二區轄地,1956年至2001年4月為沙河區轄地,2001撤區強鄉設沙河辦事處,屬沙河片區轄地至2005年4月,2005年4月鄉(鎮)機構改革撤辦事處合併鄉(鎮)後,屬南江縣獨立的建制鎮。
自然景觀
沙河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四周群峰環抱,南江河穿境而過,年降水量充沛。氣候溫和,光照適宜,冬冷,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全鎮有林地面積27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50.2%,是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示範鄉(鎮)之一。
境內年代久遠的“皇柏林”,古樹挺拔,枝繁葉茂,遮天蔽日,風景如畫。鎮政府北約2公里處沙南路一側,天生一石南北跨度36米,東西寬約6米,氣勢雄偉,酷似石拱橋,故名“天生橋”,橋上建廟宇一座,長年香火裊繞,香客不斷,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諸葛寨”位於聯盟村境內,方圓2平方公里,傳說古時諸葛亮曾屯兵於此,故而得名,寨下兩株“千年鴛鴦銀杏樹”,直衝雲霄,狀如華蓋,神似情侶,難捨難分,2001年3月溫家寶總理視察聯盟村時,與省、市、縣、鄉、村幹部在此合影留念。由於樹立了“改土、治水、還林”的生態理念,狠抓“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倡導全民保護“母親河”,大力整治環境,野山羊、野豬、鹿子等野牛動物重現森林。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基礎設施
沙河鎮地處巴廣(巴中——廣元)、巴南(巴中——南江)公路交匯處,自古足川北重鎮,亦是縣境內的交通樞紐,1999年被列入全省100個試點小集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鎮加密電視村通率達100%,有95%的家庭購買了電視機。通訊實現全部程控化,全鎮3897戶安裝了程控電話機,其中村社占2258戶,九青、聯盟、洛坪等村建起移動、聯通、小靈通基站。村通電話率達98%,全鎮95%的單位使用上傳真、電腦等現代辦公用品,為實現無紙化辦公奠定了良好基礎。
全鎮15個村59個社,村村社社通公路,村標美泥碎路達到98%,其中聯盟、九青兩村建成了標美水泥路。鎮內有電力公司1個,年發電量達800萬度,電力充沛,農網改造達到90%,電網健全,農比(居民)用電安全。有柴家溝、五郎溝、紅星小二型水庫三座,堰塘147口,大小微水池452口,年蓄水量達185萬立方米,農田可灌面達90%以上,建自來水廠兩個,農(居)民飲用水達到衛生標準。
有綜合農貿市場1個,全鎮有個體工商戶538戶,生豬、黃羊、海椒、銀花、火紙、鐵器專業市場6個,有攤位500多個,能容納5000餘人入市交易。沙河鎮牢固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的招商理念,狠抓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集鎮綜合執法力度,成立專門機構,為外來投資者在土地徵用、手續辦理、能源供應、勞務輸入、子女人學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務,僅2005年就成功引進建樺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200萬元,引資100萬元建沙河車站,引資700萬餘元建廣灘灣電站。
農業生產
沙河盛產水稻、玉米、小麥等10多種糧食作物和油菜、銀花、西瓜、辣椒等10多種經濟作物。年產銀花1200噸,海椒1000噸,年出欄生豬33萬頭、黃羊8000頭、牛2000頭、小家禽20萬隻。建千羊黃羊養殖場1個,黃羊發展小區15個,其中標準示範小區3個,年飼養黃羊達1 3萬頭。建“三元雜交”仔豬繁育基地1個發展“三元雜交”母豬2000頭,年飼養生豬5.1萬頭。培育了“紅旗仔豬”、“五郎黃羊”、“紅旗西瓜”、“洛坪蔬菜”、“石嶺辣椒”、“五郎銀花”、“金星鐵器”、“九青火紙”等專業村。
社會事業
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4568萬元,比1995年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880元,比1995年增長11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80元,比1995年增長125%。有中學1所,國小15所,幼兒同3所在校教職工151人,中、國小高級教師58名,每年有在校學生5200餘人。有中心衛生院1個,村衛生站15個,衛生技術人員71人。80%以上村社建成文明村社,實現了“五通”(通電、通水、通公路、通有線電視、通電話),90%以上的戶是文明戶,戶平有1—2個經濟成長項目,懂1—2門適用技術。全鎮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在5‰以內。人民道德、文化、健康素質、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民安居樂業。
發展思路
今後,沙河鎮將緊緊圍繞縣委“三大目標”,切實做好“山頭”、“石頭”、“水頭”三篇文章,大力發展“綠色”、“民營”、“旅遊”三大經濟。一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努力實現特色富民;二是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最佳化招商環境;三是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四是大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