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古橋遺址博物館

沙河古橋遺址博物館位於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鹹戶路王道村南,2006年3月由區政府成立“秦都區沙河古橋遺址旅遊文物管理所”,為區旅遊文物局二級事業單位,2007年更名為現名。隸屬於秦都區旅遊文物局。

博物館概況

1986年元月,釣台鎮農民在取沙時發現成排木樁,這就是後來被公認的秦漢沙河古木橋遺址,稍後,在一號橋的東側300米處又發現二號橋遺址。1989年,文物部門對一號橋遺址進行了發掘清理。同年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1992年,沙河橋遺址被省政府公布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處發現的秦漢古橋是目前世界上迄今所知規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大型木構橋樑,在人類交通史、世界橋樑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博物館館區建築於2000年建成,占地1800平方米,大門為秦漢門闕建築形式,前廳為圖片文字介紹區域,後廳為古橋遺址保護大廳。

博物館現有藏品12件,均為古橋遺址地區出土,現分別保存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鹹陽市文保中心。博物館現有在編人員7人,管理人員1人。

古蹟陳列

銅飾件·秦 銅飾件·秦

一號橋,方向正北,寬16米,殘存總長106米,發掘的長度76米,暴露出橋樁16排,112根,每排間距3—6米,已經露出的木樁高平均在2米左右,直徑平均為40厘米。橋樁上端殘缺不全,有火燒痕跡,橋面已不復存在。橋南端最末一排橋樁內共發現7塊約700厘米×110厘米×7厘米的巨型鐵板,每塊重約2—3噸。二號橋發現5排4l根木樁,排距8米左右,露出的木樁高2—3米,還發現了9.54米長的方形大橋樑一根,榫卯俱在。兩座橋均寬16米,根據史料和河道寬度推測,這兩座至少長約500米左右。

沙河古橋(1號橋)遺址保護大廳 沙河古橋(1號橋)遺址保護大廳

發掘清理中,在橋址附近還出土有秦漢時期的銅器、鐵器、磚瓦等文物100多件,以磚瓦和瓦當數量最多,其中時代最早的是變形夔紋瓦當、五角水道、素麵半瓦當、繩紋筒瓦、板瓦等,它們的形制和秦鹹陽遺址出土的同類文物幾乎完全相同,其時代當為戰國晚期和秦代。尤其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在一號橋南30米處發現的一件大型銅飾件,其外形呈葉狀,長116厘米,寬43厘米,厚3.3厘米,重32.5公斤,兩面都鑄有精美的花紋,一面為簡化夔紋,另一面是三角形幾何紋,面面有細線、連珠、雲雷等紋樣,與秦雍城出土的銅器和秦鹹陽出土的空心心磚、方磚上的紋飾風格大體相同,屬國家一級文物。

這兩座古橋,根據中科院和省考古所的碳同位素年代測定數據為:一號橋年代為距今約2120±80年,二號橋為1900±80年。兩個數據都沒超過秦至西漢的年代界限,與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時代基本吻合。經過深入的調查考證,一號橋始建於戰國末期或秦遷都鹹陽後不久,毀於秦末項羽“西屠鹹陽”;二號橋始建於西漢初期或中期,毀於西漢末年導致關中“生靈塗炭”、大型建築“十不存一”的王莽變亂。這兩座古橋雖位於現在的沙河古道,但根據文獻記載,並結合實地考察,有專家認為,古橋所在的現今沙河曾是古豐水的主河道,這兩座橋就是秦漢時期首都鹹陽和長安去往皇家園林上林苑的長楊宮、五柞宮、黃山宮及巴蜀等地跨度豐水的古豐水橋址。也有專家認為,沙河橋是漢唐時期的西渭橋。

參觀信息

地址:成陽市秦都區成戶路王道村南

開放時間:9:00一17:00(周一下午閉館)

門票:免費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