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沙堆鎮1955年屬古井區,1958年初分古井、崖東、沙梅、那嶺4個鄉,1958年屬古井公社,1961年析設沙堆公社,1984年改區,1986年建鎮。1996年,面積97.4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鎮政府駐沙堆墟鎮,距會城鎮35千米,轄梅閣村、行灣村、沙南村、沙東村、居安村、沙西村、梅灣村、沙灣村、大灣村、中興村、梅沖村、八頃村、大環村、獨聯村、那伏村、鵝溪村、沙堆墟鎮、紅關漁業18個管理區(行政村)。
地理位置
沙堆鎮位於新會區的東南部,銀洲湖的東側,境內河網密集、物產豐饒,向來有著“魚米之鄉”的美譽,全鎮土地面積97.88平方公里。
人文景觀
沙堆鎮得名於宋末,顧名思義,該鎮為新會三角洲泥沙堆積而成,屬低沙田區。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沙堆鎮群居。沙堆鎮物產豐饒,民風淳樸,在此後的發展長河中,湧現了如高竹等眾多名人俊士。
沙丘遺址 1983年3月被當時的新會縣文物普查隊發現。遺址在沙堆鎮梅閣鄉炮台山西側,背靠雞山與獨松嶺群山,面向虎跳門內河,距崖門口約4公里,面積約6000平方米。
文物層在離地表30厘米處,厚約100-125厘米。出土文物遺物有石器、陶器兩種,當中石器有石奔、斧、鑿、刀、網墜、穿孔石器、石桿、礪石等,陶器有灰砂陶與泥質陶釜、罐、瓮、器座等,紋飾有繩紋、雲雷紋、格線紋、幾何紋、葉脈紋等十餘種。據考古分析,從採集到的石器造型以及陶器上紋飾推斷,炮台山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沙丘遺址,所屬年代相當於中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據此可以證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沙堆鎮就有人類群居,除捕魚外,還重視原始生產。
中國早期西醫師高竹(約1658-?),字嘉淇,號廣瞻,沙堆鎮那伏村人,前所知的第一位在廣東開設西醫館的中國人。
據那伏村高氏族譜《高氏宗祖貴顯徙居捷錄》所載,高竹幼時父親遭匪賊擄殺,奔逃出國,到了暹羅(今泰國),與葡萄牙人同住,習西洋學問,後習醫理,歷時16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7月回國,醫術高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八月,被康熙皇帝賜為“欽天監天文學候選博士”,安排居住在順天門,每天入宮為帝後看病,授養心殿御醫,後辭呈獲準居鄉,曾在會城設醫館,以西醫為人治病,新會人時稱其為“高佬番”。
文化教育
沙堆鎮地形狹長,南北相距24千米,學校布點分散。1997前全鎮共有國中、國小共18所,經過3年“改薄建規”,撤併了規模過小、辦學條件較差的6所學校,到2000年全鎮保留3所國中、9所國小。為適應教育發展形勢要求,到2004年撤併了300人以下的大環、梅沖兩所國小,把獨聯國小與獨聯國中、梅閣國小與梅閣國中分別合併為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全鎮保留1所獨立國中、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獨立國小。但是,在這8所學校中,不足300人的仍有3所。
根據國家關於農村中國小建設的有關規定要求,為進一步最佳化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2005年初鎮府經人大會議決定選址新建一所中心國小。新校占地87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計畫投入資金1300萬元,可容納36個教學班1800名學生。學校按規範化標準興建,2005年底進場施工,首期工程2006年9月竣工。新校建成後,將沙西國小、沙東國小、梅灣國小、八頃國小合併。同時將那伏國小併入獨聯學校。這樣,全鎮保留一所國中、一所國小、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布局更趨合理,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最佳化。
二、提高辦學效益,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沙堆鎮把創建優質學校作為提高辦學效益的重要舉措。沙西國中1999年4月評為新會市一級學校,成為全鎮第一所等級學校;2003年12月評為江門市一級學校;2005年12月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獨聯學校於2005年6月評為江門市一級學校;同年12月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梅閣學校2005年12月評為江門市江門市一級學校。等級學校的創建,為沙堆鎮廣大學生提供了大量優質學位。
沙堆鎮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確立“經濟要發展,教育須先行”觀點,努力促進教育事業持續發展。一是確保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長,按時足額發放教師工資和補貼;二是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水平;三是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教育質量不斷上新台階;四是營造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創造條件申報廣東省教育強鎮。
工農業經濟
沙堆鎮把發展重點放在招商引資和發展工業上,工業產業迅猛發展,工業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以紡織製衣、建築材料、拆船軋鋼造船三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格局日趨穩定,順和實業、偉綸染紡、銀星造船、兆倫石業等新項目已投產,萬濠紡織、長興造紙、宏美針織、寶發紡織、鴻達造船、冠豐旅行產品、浩華織造、方東燈飾等新項目將從2006年起陸續開始投產,成為新的增長點。
在鎮政府的扶持和指導下,傳統的農業和水產養殖業也煥發出新的活力。近年來,該鎮在繼續發展荔枝(國家級綠色食品)和有機稻米等特色農產品的基礎上,引進靈芝培植等新興農業產業,逐漸形成效益農業和特色農業產業鏈,增強市場競爭力。此外,沙堆鎮境內水網密集,還是遠近聞名的“廣東省綠色水產養殖專業鎮”,以“兩蝦”(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養殖著稱。為促進沙堆鎮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該鎮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和科學養殖,多次從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邀請水產專家教授到該鎮授課,目前已湧現了一大批養殖能手。至2005年,沙堆鎮的水產養殖全年總產量1.2萬噸,總產值2.648億元,水產養殖面積為2萬畝,品種除“兩蝦”外,還有太陽魚、花斑魚、黃桑魚、海鱸、丁桂、長江吻、和順、花豹、珠江鯽、河豚魚以及四大家魚等。
●2005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5.6256億元,比2000年年均遞增13%。
●2005年工業總產值15.0572億元,比2000年年均增長20.77%。
●2005年農業總產值4.6746億元,比2000年年均增長2.43%。
●2005年固定資產總投資3.1348億元,比2000年年均增長39.5%。
●2005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37萬元,比2000年年均增長27.5%。
●200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37萬元,比2000年年均增長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