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兆豫

1935年12月,沙兆豫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並受天津學聯委派,參加天津學生代表團到南京向國民政府請願,要求抗日救國。 1941年3月,沙兆豫奉命至成都,以教書為掩護,開展地下工作。 1976年,沙兆豫再次受到迫害,終至重病不起,1977年7月逝世。

沙兆豫(1912~1977),又名吳寄寒,吳江,漢中市塔兒巷人,回族。在漢中聯中上學時,研讀進步書刊,參加“新文學研究會”,組織“青年勵進社”,發行周刊,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1935年,赴上海,在大夏大學、滬江大學夜校讀書。5月,加入新社會主義联盟組織。不久,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他團結同學推翻壓制學生運動的學生會,成立了新學生會,被選為秘書長。與進步學生一道組織讀書會、夏令營,舉行遊行示威,發宣言,出版《新生》(期刊),宣傳抗日。同年受中共指示,與其他同志成立了《中外新聞社》,發行報導中國抗日戰爭和學生運動的新聞和圖片。
1935年12月,沙兆豫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並受天津學聯委派,參加天津學生代表團到南京向國民政府請願,要求抗日救國。在下關車站,當局派人以教育部名義,把沙兆豫等3名代表帶往旅館軟禁,陳立夫和教育部長王士傑前來“勸導”。後來,他們逃出旅館,與金陵大學學生串連,當局甚為恐慌。6天之後,又把他們押回天津。
1937年初,沙兆豫以北平《晨報》特派記者身份,赴西安採訪西安事變情況,拜見了周恩來,並赴延安參觀學習,受到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的接見。周恩來指示他返回天津,以中外新聞社為基礎,正式成立由中共領導的通訊社。4月下旬,他和周恩來等20多人乘車赴西安,途中被土匪襲擊,沙身負重傷,住進延安醫院。5月,回到天津,繼續治傷。
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沙兆豫根據周恩來指示,在太原創辦了由中共中央和上海救國會合營的“全民通訊社”,由救國會負責人李公朴擔任社長,實際負責人是沙兆豫。該通訊社受八路軍太原辦事處參謀長彭雪楓領導。“全民通訊社”9月在太原成立,10月遷武漢,12月遷重慶。沙兆豫抽空回漢中一次,徵得中共陝南特委的同意,利用有利的社會關係,保舉思想進步的岳秀鵬任漢中中山街女子國小校長,又聘任一批進步青年教師任教,中共在女小建立了支部,開展了抗日救亡活動。中山街女小一時成為漢中地下黨的活動中心。
“皖南事變”後,“全民通訊社”結束工作。1941年3月,沙兆豫奉命至成都,以教書為掩護,開展地下工作。1946年4月,沙兆豫到重慶《新華日報》任編輯主任,次年2月底隨報社工作人員撤回延安,先後任《晉綏日報》編委秘書、新華總社《參考訊息報》主編。
全國解放以後,沙兆豫任《光明日報》編輯主任、上海市新聞處新聞發布室主任。1950年10月調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高等教育工作,任宣傳部辦公室副主任、教育處副處長、處長。1961年4月任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編審工作辦公室主任,制定全國文科7類、14個專業的教學方案,273件教材的編選計畫。
“文化大革命”期間,沙兆豫遭受殘酷迫害,被長期關押。1973年調國務院科教組,後任高教部負責人、教育部高教司負責人。1976年,沙兆豫再次受到迫害,終至重病不起,1977年7月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