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行動

沒落行動

沒落行動(Operation Downfall)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軍所醞釀的對日本本土的進攻計畫。後由於日本在廣島和長崎遭受兩次核打擊,同時蘇聯也對其宣戰,而於8月中旬無條件投降,計畫遂告取消。沒落行動包括兩個部分:奧林匹克行動(Operation Olympic)和小王冠行動(Operation Coronet)。奧林匹克行動計畫於1945年10月實施,目標是占領九州島南部約三分之一左右的領土,使之與已經占領的沖繩成為下一步進攻的主要基地。小王冠行動則計畫於1946年春天實施,其目標直指迫近東京的關東平原。按計畫,此時位於九州的機場將為行動提供機降補給。

沒落行動(Operation Downfall)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軍所醞釀的對日本本土的進攻計畫。後由於日本在廣島和長崎遭受兩次核打擊,同時蘇聯也對其宣戰,而於8月中旬無條件投降,計畫遂告取消。沒落行動包括兩個部分:奧林匹克行動(Operation Olympic)和小王冠行動(Operation Coronet)。奧林匹克行動計畫於1945年10月實施,目標是占領九州島南部約三分之一左右的領土,使之與已經占領的沖繩成為下一步進攻的主要基地。小王冠行動則計畫於1946年春天實施,其目標直指迫近東京的關東平原。按計畫,此時位於九州的機場將為行動提供機降補給。

簡介

由於日本列島的地理特徵,日本軍部對於入侵的可能方向作出了精確的判斷,並相應地謀劃了本土防禦作戰計畫—“決號作戰”。其計畫欲傾日本最後之全部國力,而不打算為任何可能的後續作戰計畫留存餘裕。

雖然對日決戰最終未能付諸實施,但倘若果真實現,參戰雙方必將付出巨大傷亡。視日本一般民眾的抵抗程度若何,盟軍的傷亡估計約數百萬,而日本軍民死傷則可能逾千萬。

計畫

沒落行動的計畫由美軍主導負責完成。參與者包括海軍上將尼米茲,陸軍上將麥克阿瑟以及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海軍上將恩斯特·金恩、威廉·雷西;陸軍將領喬治·馬歇爾和亨利·阿諾德。此時,關於核武器的開發計畫仍處於極度機密狀態,除了“曼哈頓工程”參與者外,只有極少數美國高官知情。故行動計畫過程中並未考慮核子彈的存在。

對於盟軍而言,太平洋戰場與歐洲戰場的一個主要不同是,盟軍始終未能就戰區總司令的設立達成一致。因此,盟軍的指揮始終劃分為幾個區域:比如,到1945年時,尼米茲任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而麥克阿瑟則為西南太平洋地區最高盟軍指揮官(Supreme Allied Commander)。然而,對於進攻日本本土這樣的計畫,一個統一的指揮系統是必要的。但是,對於人選問題—是尼米茲還是麥克阿瑟—則在美軍內部發生了嚴重爭吵,以致於影響到了制定計畫本身。最終,海軍作了讓步,同意一旦形勢必要,可由麥克阿瑟全權指揮所有部隊。

考量

計畫的兩個考慮重點是時間和傷亡,即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傷亡代價,迫使日軍投降。在1943年魁北克會議之前,一個美英聯合計畫組就曾提出過一個"對擊敗日本的評估與計畫(Appreciation and Plan for the Defeat of Japan)"的方案。方案中指出對日本本土進攻不應早於1947或1948年。但是,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過渡地延長戰爭會嚴重損傷國家的士氣,於是在魁北克會議上,聯合司令部明確應在德國投降後一年以內迫使日本投降。

美國海軍迫切於通過封鎖和使用空中打擊來達成日本的有條件降伏,並提出了通過奪取位於上海以及朝鮮的空軍基地,從而發動持續的對日轟炸來迫使其投降的方案。而美國陸軍則認為這種辦法只會無限期地延長戰爭以及造成不必要的傷亡,並要求以陸上進攻取而代之。陸軍提出發動一個大規模的、深入日本腹地的突入式進攻來贏得戰爭。最終陸軍的觀點占了上風。

從地理上看,日本列島幾乎沒什麼適合登入的沙灘,這使作戰計畫的制定十分困難。僅有的兩塊可登入地點就是九州南部和本州島關東平原南部的沙灘。因之,盟軍提出了兩階段作戰計畫。首先通過奧林匹克行動攻占南九州,確保空軍基地;隨後由九州為小王冠行動提供空中支援

假設

沒落行動進攻圖
由於日本的地理特徵是固定的,行動計畫者們只剩下去評估他們會遭遇多少抵抗。基於1945年初所掌控的情報,參謀部的假設包括如下幾點:

進攻所遭遇的抵抗不將只來自有組織的軍事力量,而且還包括狂熱的敵對民眾。
在實施奧林匹克行動時,日軍在九州南北會各部署三個師團。
日軍在九州投放的兵力不會超過8到10個師團。而且一旦開戰這個部署會迅速完成。
在本州的部隊,包括預備部隊,約為21個師團。在實施小王冠行動時,會有約14個師團部署於關東平原。
日軍有可能將其陸基空中力量撤退到中國大陸或朝鮮半島,以避免遭受盟軍的消耗性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有2000到2500架飛機使用位於大陸的空軍基地阻擊盟軍的九州登入作戰。奧

林匹克行動

奧林匹克行動的目標是進攻日本列島的最南部地帶—九州。計畫將於“X日”發動,並預定為1945年11月1日。盟軍海軍將前所未有地聚集,為進攻提供海空支援:總計包括24艘航母,24艘戰列艦以及40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美軍將有14個師參加登入作戰。通過使用沖繩作為前進基地,作戰目標是完全控制九州南部地區。這個地區將在隨後的戰役中作集結地之用。

奧林匹克行動還包括一個欺騙性的計畫,代號為“彩蠟筆行動(Operation Pastel)”。彩蠟筆行動的目的是使日本相信盟軍聯合司令部拒絕了登入進攻方案,而以包圍和轟炸為對日作戰策略。行動將包括奪取日本位於台灣、中國東海岸、及黃海海域的軍事基地。

美國空軍第20軍將繼續擔當對日戰略轟炸任務。美國遠東空軍提供戰術空中支援。遠東空軍負責攻擊日本位於九州、本州兩地的機場和運輸動脈,包括關門海底隧道也納入攻擊目標;同時還負責確保登入沙灘地帶的制空權。

在登入作戰之前,即X-5日左右,會先奪取種子島、屋久島以及甑島列島等幾個周邊島嶼。之前的沖繩戰役顯示,對於此種登入作戰,在戰場附近建立安全的停泊地十分必要,以供已投放完部隊的登入艦和因空中打擊受損的艦隻使用。

美國陸軍第六集團軍將從宮崎、有明町(鹿兒島)和串木野(鹿兒島)三個主要地點進攻九州。如果在九州的地圖上畫一個鍾,這三個地點大約分別位於4、5、7點方向。35塊登入沙灘全部以汽車品牌命名,如奧斯汀、別克、凱迪拉克等。每塊登入沙灘被分派給1個軍團。最終的兵力對比約為3名美軍對1名日軍。在1945年初的時候,宮崎基本上是不設防的,而有明町及其周邊的良港則被嚴密防禦。串木野儘管防守薄弱,但其地形十分險惡,預計將給盟軍造成最嚴重的傷亡。

最終目標如圖[3]中標註“general limit of northern advance”之虛線所示,僅止於九州南部地區。總的來說,奧林匹克行動只是為隨後的本州進攻計畫提供一個前進/支援基地。

小王冠行動

小王冠行動的開始日為“Y日”,並預定在1946年5月1日。行動規模將超過諾曼第登入,成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入作戰。預計會有25個師直接參與登入作戰。美國陸軍第一(集團)軍將從房總半島的九十九里濱展開登入;第八(集團)軍的進攻地點則是位於相模灣的平冢市[4]。兩軍登入後分別北上,最終在東京會師。

再部署

奧林匹克行動將基本上只使用當時太平洋戰區已存在的軍事力量。這包括英國太平洋艦隊(一個由英國指揮的大英國協聯合艦隊,計有12艘航母和若干戰列艦),以及曾參加菲律賓戰役的澳大利亞第一戰術空軍。後者將為美軍提供有力的近距空中支援。唯一的主要再部署是大英國協的一支轟炸機部隊(綽號“Tiger Force”),計畫由歐洲轉往沖繩的空軍基地。

小王冠行動則需要全面的再部署,包括從歐洲、南亞、澳大利亞及其他地方召集部隊。當時美國第一集團軍(15個師)和空軍第八軍都在歐洲。伴隨再部署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同時進行的復員,這導致許多部隊中經驗最豐富的官兵離開,整體戰鬥力遭到削弱。此外,如果九州戰局不利而需要援軍,將直接從為小王冠行動預備的部隊中調撥。

根據美國歷史學家約翰·雷伊·斯蓋特斯(John Ray Skates)的說法:

美國的計畫制定者們最初沒有注意到非美國地面部隊參與進攻關東平原的可能性。他們所發布的計畫暗示所有的攻擊、支援和預備部隊都將來自美國。不過,當1945年夏天重新規劃小王冠行動時,所有的同盟國都提供了地面部隊,而對於這些部隊的規模、任務、裝備和支援等問題,在最高決策層中產生了爭論。[5]
澳大利亞曾要求將其部隊納入奧林匹克行動的第一波攻擊序列中,但為美國指揮官們拒絕。根據隨後的磋商,最終決定一個由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組成的大英國協軍團將參加小王冠行動。如果必要,這些國家,以及其他大英國協成員國,還將提供其他援軍。麥克阿瑟以語言、組織、構成、裝備、訓練、信條等為由拒絕了關於讓印度部隊參戰的提議。他還建議所有外籍部隊需要按美軍模式進行組織,只使用美式裝備和後勤,以及在部署前於美國進行為期六個月的軍事訓練。這些提議均被接受。一名英國軍官,查爾斯·凱得利(Charles Keightley)中將,被提名指揮大英國協軍團。澳大利亞政府對此提名表示懷疑,認為讓一個沒有對日作戰經驗的人擔當指揮官是不合適的,並同時提名萊斯里·莫希德(Leslie Morshead)中將為指揮官。不過,還沒來得及敲定最終人選,戰爭即已結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