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沈從文先生是中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考古學家,鳳凰縣人,生於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病故於北京,終年86歲。
先生一生中,著有五百萬字的著作文章,《邊城》、《長河》、《從文自轉》是其代表著。他晚年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填補了中國物質文化史上的一頁空白。先生從鳳凰走向世界文壇,為家鄉為民族爭得了榮譽。
家鄉人民非常崇敬他,縣委、縣政府與其家屬商議,決定將先生骨灰安葬在“聽濤”山下。沈家主動自理安葬費。
地理位置
沈從文墓地位於沱江畔的聽濤山,從古城的東門城樓外的虹橋前沿江下行3華里路程,到得聽濤山,從山道向右拾階而上,不遠處便能看見一塊石碑,上寫“沈從文墓地”5個遒勁大字。再不遠處置有一塊豎長的石碑,上面刻有畫家黃永玉為表叔沈從文題寫的碑文:“一個士兵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墓地建在一塊狹長的小草坪上,沒有墳冢,只樹有一塊6噸多重的天然五彩石,石正面鐫刻的是沈從文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石背面是沈從文的姨妹張充和的撰聯:“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其聯句尾四字:“從文讓人”透射出先生一生的高風亮德。沈從文墓地清幽靜謐,四周綠樹環抱,墓地上和四周的草坪上擺放著無數的野花和竹編的一些蝴蝶,這些都是前來膜拜的旅人們留下的。
墓地歷史
沈從文墓地所在地前身是清代曾任欽差大臣、雲貴提督的鳳凰籍苗族人田興恕為孝敬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園,也是文人墨客在鳳凰休閒觀光的場所。又名“杜母園”。
墓穴後有一不規則的天然五色巨石肅然矗立,是沈從文墓獨特的標誌。巨石高1.9米,重6噸多,前面刻有沈從文富有哲學內涵的語句: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背面刻有沈從文侄女婿、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劉煥章教授鐫刻的輓聯。
1911年11月,民國大總統黎元洪得知鳳凰辛亥革命成功的訊息後,曾在這裡的山崖石壁上鐫刻”興廢周知“四個大字。
墓地介紹
杜田村“聽濤”山距離縣城中心一公里半,遠則積山萬丈,爭氣負高, 含霞飲景,參差岱雄;近則圭壁聯植,環美幽麗,沱水通脈,清瀅秀澈,岩澤氣通,如珠走鏡,似仙境也!
1911年11月,民國大總統黎元洪得知鳳凰辛亥革命成功的訊息後,曾在這裡的山崖石壁上鐫刻“興廢周知”四個大字。杜田村“聽濤”山距離縣城中心一公里半,遠則積山萬丈,爭氣負高,含霞飲景,參差岱雄;近則圭壁聯植,環美幽麗,沱水通脈,清瀅秀澈,岩澤氣通,如珠走鏡,似仙境也!先生碑,采天然五彩石,狀如雲茹。碑石正面,集先生手跡,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為先生姨妹張充和撰聯並書,聯曰:“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由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劉煥章教授鐫。
先生碑,采天然五彩石,狀如雲茹。碑石正面,集先生手跡,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為先生姨妹張充和撰聯並書,聯曰:“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由沈從文侄女婿、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劉煥章教授鐫。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奮、儉樸、謙遜、寬厚、自強不息。先生愛祖國、戀故鄉,時刻關心國之安、鄉之勃興、民之痛癢、人之溫愛,堪稱後輩學習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遠懷念!
鳳凰縣人民政府
一九九二年清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