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沂源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建於1996年7月,是由原縣職業高中、縣職工中專、縣教師進修學校、淄博電大沂源分校合併而成的副處級事業單位。2001年4月,縣技工學校撤併,與學校合署辦學。2007年7月,原縣綜合高中(縣職業中專)主體教學區劃併到學校。現為一所融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全日制教育與業餘教育、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於一體的綜合性中等職業學校。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學校教育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校建立了教師隊伍管理的長效機制,重視校本培訓活動,走出去,請進來,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步伐。全體教職工每年都參加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和考試,並把考試成績作為評聘的重要指標。教師隊伍培養成效顯著,擁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首屆職業院校教學名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省教學能手1人,省優質課一等獎4人,省百名傑出職教教師1人,淄博市優秀教師13人、優秀班主任11人,市級教學能手9人,市級骨幹教師8人,市崗位技術能手3人,參加山東省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編寫的8人,94名教師獲得“雙師型”教師。
硬體設施
內部管理的不斷最佳化為學校發展創設和諧向上的氛圍。學校制訂了完善的教職工出勤、評優、職稱晉級、教學、學生管理、校園安全等管理制度。依法聘任教師,明確雙方責任和義務。依法保障教職工教學、科研、進修、培訓等權益,按時足額發放教師工資,不斷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依法維護全體學生的受教育權,尊重學生人格,杜絕了體罰、變相體罰及侮辱、歧視學生事件的發生。建立了風險管理制度、學生安全及傷害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和報告制度,建立學校安全防範機制,開展法制安全教育,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嚴格執行國家財經制度,實行財務公開、民主監督,內部審計,嚴格收費制度,杜絕亂收費現象發生。
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擴大學校社會效益。學校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為企業提供在崗人員技能培訓,承擔全縣的特種作業人員培訓,“陽光工程”培訓、企業安全人員培訓任務。同時,建立了面向企業在崗職工、城鎮下崗職工和農村富餘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每年為社會培訓各類技術人才3540餘人,增強了學校辦學的社會效益。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日臻完善的實訓基地為學生技能提高做好保障。學校現有各專業設備均能滿足實訓課一人一機(位)的實訓要求。優良的實訓條件,磨練了學生的技能,結出了豐碩的教育成果,在省市技能大賽中我們的學生成績突出,2009年,參加全國虛擬機器人大賽獲團體二等獎;參加2010年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鉗工專業獲優秀獎,參加淄博市技工院校技能大賽2人獲一等獎、6人獲二等獎、5人獲三等獎;2011年參加全市第二屆職業(技工)院校技能大賽,禮儀獲得團體一等獎,機電一體化獲得團體二等獎,學生個人一等獎27人、二等獎20人、三等獎17人。學校被評為市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
學校榮譽
學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先後獲得全國中職學校“文明風采”競賽組織獎、省首批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示範學校、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省職業院校就業安置工作先進單位、省學籍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省縣級示範電大等榮譽稱號。是淄博市德育教育教研中心。
文化傳統
近年來,學校在省、市、縣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全體教師群策群力,堅持以“政府滿意,企業滿意 ,家長滿意”的辦學宗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形成了“敬業、厚德、嚴謹、規範”的教風和“勤學苦練 ,一專多能”的學風,初步建立了“校企一體、產學一體、理實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牽頭組建了沂源縣職業教育聯盟,積極參與淄博市創業職教集團,形成了與行業、企業、學校多方聯合辦學的開放式辦學格局。
“校企一體、產學一體、理實一體”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凸顯成效。形成了四種實效性培養路徑:“訂單教育”、“預定式”、“嫁接式”、“速配式”,使之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深度融合、無縫連結。實施“遞進式工學結合”實習模式,即一年級認知見習,二年級任職實習,三年級頂崗實習。校企之間、學生和企業員工之間經常組織活動,相互溝通,增進了解,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實現了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融合與連結。
夯實教育教學質量,成就學生髮展的高平台。以“對口高職升學”、“技能大賽”、“文明風采”為依託,圍繞學校“發展、改革、建設”三大任務,遵循“寬基礎、活模組、全方面、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專業的調整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動”,跟著產業調整升級而“走”,圍繞企業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轉”,適應市場需求變化而“變”。規範教學管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教學模式創新,突顯學校專業教學優勢和德育教學特色。
課程體系改革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專業技能為主幹線。學校用大課程思想,整合教育資源,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以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個性拓展課程為框架的模組化課程體系。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走“校企合作、課程共建、利益共享”之路,打造個性拓展課程體系,讓課堂永遠充滿人文關懷,永遠閃耀著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