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兩個故事:1) 馬汶靜,六歲,樂觀,父母分隔在中港兩地,寄住在香港市區姑媽的家裡,因為拍攝一個港台的劇集,要媽媽簽同意書。在一個星期天,導演帶汶靜去東莞找媽媽。匆匆短聚,母女在火車站說再會。
2) 汶靜因此便混在一批住在深圳的跨境學童當中,每天拿著證件和禁區紙,往返邊境關卡,進入香港邊境禁區內的鄉村國小讀書。在下學期最後的一天,汶靜又再要和媽媽道別了。一本劇集、兩個故事、同一個人物、演一樣的離情、最終帶出了一個活生生中港之間的社會問題。
影片背景
自八十年代中國開放後,中港便變得更親密。而中港婚姻的增加其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這些夫婦所生的孩子在一歲前後便會獲準來港定居,做香港人,可是媽媽卻往往要茫茫地等上七至十年才能來港一家團聚。
父母為了子女能儘早適應香港生活,故此有些孩子便要承受天天來往中港關卡到香港禁區鄉村國小上學的勞累;有些則在孩提時已和父母分離,住在香港親戚家裡。團聚對於這些父母分隔在中港兩地的孩子來說往往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關於演員
汶靜真有其人,本劇就是她本人演出汶靜自己;汶靜的姑媽、媽媽、江老師、姚校長及英文老師Paul均由是由現實中他們本人演出。
幕後
當張經緯得到港台外判劇的支助後,馬上便要構思一個關於《天地孩子》的半小時短片。汶靜是他早已認識的,這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是他一位經常合作的夥伴,又是他上一部影片任男主角的表妹,從他口中了解到汶靜的背景:她爸爸是香港人,職業需要經常穿梭中港兩地,在大陸娶了太太;汶靜出生後不久便跟爸爸來港,由姑媽照顧,她媽媽只能每隔數個月申請單程證來港探望家人。汶靜身上有一種對母親很單純、很原始的感情,身邊的人也很愛錫她,但她唯缺乏母愛,這一點就是令人感興趣的地方。開始創作劇本時已有了一個原則,就是要用回現實中的人物當演員,由於他們全是非職業演員,要他們在鏡頭前真情地演出這有一點困難,有時為了等待小孩的情緒平伏才可進行拍攝,拍攝進度亦經常會延期。而今次DV攝錄機的確幫助很大,他們對著輕便的camera也可以relax一點,而且不給演員看劇本及playback,免令他們發現自己不好的表現,防礙真情流露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