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介紹
贛州開發區黃金嶺街道辦事處大坪村,清晨,農貿市場內各類攤點整齊有序,新鮮的瓜果蔬菜擺在案頭等待顧客的挑選;午後,老老少少聚集在村便民服務中心裡,下棋聊天、翻閱報紙雜誌、收看電視節目;傍晚,大家聚集在村內小廣場上,在健身教練的帶領下,邁起歡快的舞步,現今大坪村人的生活不禁讓人艷羨。大坪村是贛州開發區首個“三全”(全失地、全拆遷、全遷墳)村,10年前還是一片荒山野嶺,村級經濟收入不到2萬元,10年後,大坪村人住進了現代化的社區,進入工業園實現再就業,由地道的農民變身為城市居民,村集體資產從不足50萬元發展為擁有固定資產超5000萬元。大坪村是如何在10年時間裡實現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移動地圖
發展前景
1 找準方向 邁出堅實步伐
大坪村位於贛州開發區中心區域,金嶺西路穿村而過。全村村民原以農業為主、外出務工為輔,隨著贛州開發區項目建設的推進,土地大部分被徵用,大坪村成為贛州開發區首個“三全”村。
1999年,從事村組工作多年的鐘貞輝被村民高票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鍾貞輝告訴記者,剛接手村委會工作時,村委會只有現金56元,村里還背負著不少債務,僅有的資產是占地270平方米的三層辦公樓及一個榨油廠。“開展工作難,但是發愁也沒用,村民沒了土地,就必須找到發展的新路子,帶領大夥發家致富才是硬道理。”鍾貞輝說。
隨著中心城區南擴西移,華堅鞋城、翠湖山莊、市車輛檢測中心等相繼落戶該村,這一切使該村大量農民在面臨拆遷安置的同時,也給大坪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何抓住機遇,在尋找失地農民出路的同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呢?村黨支部、村委會多次召開會議,廣泛聽取村民的意見、建議,最終,找到了發展經濟的切入口——抓住贛州開發區大開發的契機,做好返遷安置地這篇文章,並制定出了村裡的遠景規劃。
當時贛州開發區剛開始征地拆遷,全村已不能批地建房,有的村民確實沒房住,又不能建房,怎么辦?為了解決村民住房與項目開發的矛盾,村黨支部、村委會通過討論,決定在村里開發一個中心村,中心村內的房屋採取商住合一的模式,使每戶搬遷戶在獲得安置住宅的同時,還可以分到幾十平方米的商鋪,既解決村民的住房問題,又保障了失地後村民的生活來源。為此,鍾貞輝帶領村幹部們積極向上申請土地,找規劃部門幫助設計。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一個占地86畝的新型大坪中心村規劃圖出爐了。規劃出爐了,但真正要實施,資金從哪裡來?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村“兩委”採取了從有需要建房的村民預收開發成本費、爭取上級資金、施工單位全墊資施工、征地拆遷資金與村民協商欠資等形式,很快一期工程就風風火火地實施了。緊接著大坪中心村的整體開發也緊鑼密鼓地開始了。
2 迎難而上盤活村級經濟
“在發展村級經濟上,中心村的建設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鍾貞輝說。隨著大坪中心村建設的推進,為了方便居民購物和辦理相關事務,同時更好地盤活村級經濟,鍾貞輝又帶著村幹部們開始謀劃自籌資金建設大坪村綜合農貿市場和村綜合辦公樓。建設農貿市場因為前期資金短缺,困難非常大,當時不少人勸鍾貞輝歇手,怕村里背上債務包袱。鍾貞輝頂住種種壓力,帶領村幹部們硬是跑了幾年,籌集資金500多萬元,建起了占地2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647平方米的村農貿市場。如今,村農貿市場內可安排100個攤位,解決了200餘名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村委會收攤位年租金約10萬元,樓層年租金約15萬元;村綜合辦公樓除村委會辦公留用了450平方米,其他全部已通過招商發揮了效益。
在村農貿市場和村綜合辦公樓建設的同時,村“兩委”又看準了預留地的開發建設。預留地要征地拆遷,資金又是一個問題,通過招商,由投資商先預付資金及村籌資等,解決了征地拆遷及土地平整等問題。在征地拆遷中涉及一個祖廳,村幹部們做了大量的工作,這個祖廳才得以順利拆遷,現在該宗預留地年純收入達到180萬元。
近年來,隨著“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以下簡稱“三送”)工作的推進, “三送”工作組積極與大坪村的村組幹部交流,並對當前的市場進行定位,將村級經濟發展規劃為利用村預留地發展商貿服務業和租賃業,大坪村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了。在“三送”工作組和村“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預留地開發管理的有關程式,將金嶺路以南,大坪安居社區以西,面積為92畝的預留地租賃出去,用於二手車交易市場的開發,僅此一項收入每年就達184萬元;藉助贛州開發區的招商平台,引進開發商投資經營星洲灣大酒店和樂天雅餐飲公司,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72萬元的租金收入。通過多年的努力,大坪村已由原來村級經濟收入不到2萬元,發展到目前固定資產超5000萬元,人均年純收入6100元。
“《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的正式出台,就像是一針‘強心劑’,讓我們抓好村級經濟發展的勁頭更足了。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做大做強村級經濟,充分利用預留地發展商貿服務業和租賃業。我們還打算在村里新建一棟占地3畝的大坪賓館。”談到未來的發展規劃,鍾貞輝黝黑的臉上滿是希望與堅毅。
3 夯實基礎打造幸福新村
“以前做夢也沒想到會住上這么好的房子,擁有自己的店面,出行有寬敞乾淨的水泥路,孩子考上大學有補助,參加新農合自己不用繳費。在村幹部們的帶領下,村裡的經濟搞得紅紅火火,過年過節還給村民發紅利。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沒有村幹部們的苦幹實幹,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日子!”大坪村村民鍾元球嘴角含笑,跟記者說起生活的種種變化和心中的感恩之情。
由於全村的征地拆遷已完成,村民的居住也基本安置集中在兩個小區。為了全體村民能有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村“兩委”在“三送”工作組的幫助下,一方面抓好村級經濟發展,一方面加強了社區的建設和管理。村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小區實施了硬化、綠化、美化,安裝了金輝路、金贛路以及小區內的路燈;“三送”幹部入村後,幫助村里向上爭取20萬元資金,完善了村裡的便民服務中心,安裝了16路監控設備和20餘台健身設備;在“三送”幹部和村“兩委”的努力下,村里還註冊成立了大坪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聘請了管理人員、保潔人員、清運人員及保全人員,結合社區實際,制定了物業管理制度和物業管理費的收取標準,在小區內劃定停車泊位,製作便民服務信息欄和宣傳欄。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的同時,村裡的各項服務制度和保障措施也逐步完善起來。為方便村民辦事,村里建立健全了幹部輪流坐班、公開承諾等制度,村級權力運行做到了公開透明;為增加居民收入,通過創業貸款,鼓勵有創業能力的家庭利用分配到的店面從事各類商貿服務,暫時不具備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家庭則出租自己的店面獲取租金收益,實現了戶戶有財產性收入;村委會還投入7.5萬元為村民繳納辦理了新型合作醫療,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每年投入近萬元扶持老、弱、病、殘及孤寡老人;建立了失地農民再就業服務體系,為村民提供再就業信息,幫助失地農民實現再就業。
“村裡的經濟發展起來了,就該夯實基礎,為村民多謀福利,加快融入主城區的步伐。村里還將繼續完善社區的管理機制,做好服務工作,努力把大坪村建設成為一個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服務配套,實現社區式管理的新村。”鍾貞輝堅定地說。
4 繁榮文化推進鄉風文明
近日,當記者來到大坪村村委會辦公室時,平時總有人留守值班的村委會辦公室內卻空無一人。附近的村民告訴記者,為了歡慶黨的生日和《若干意見》出台,村里組織大坪村失地農民舞蹈隊在村裡的小廣場舉行文藝演出,村幹部和駐村“三送”幹部全都參加活動去了。
活動結束後,滿頭大汗回到村委會辦公室的鐘貞輝一邊喝水一邊對記者說:“現在村民的物質生活富足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落下。在‘三送’工作組的積極引導下,5月份,村里組建了大坪村失地農民舞蹈隊,在本村和附近的村巡迴演出。我們村幹部和駐村‘三送’幹部一方面是去參加活動,另一方面也要維持好現場秩序。”
據了解,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在“三送”工作組的指導下,通過完善文娛活動場所、組建文體隊伍、加強宣傳教育等方式,促進村民整體素質提升,推進鄉風文明。通過向上爭取,大坪村建起了農家書屋;村委會出資聘請了舞蹈老師,每天傍晚在村內小廣場教村民跳健身舞;村委會經常與贛州開發區文化站聯繫要求送文化、送電影下村豐富村民生活;通過不同的形式,引導村民重溫歷史,學習先烈的英雄事跡,激發村民的愛國熱情,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利用黑板報、電子教室等進行社會法制和社會道德宣傳教育。村委會還制定了村規民約,成立了創文明戶領導小組,開展創建文明戶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村民的思想觀念有了明顯轉變,法制觀念明顯增強,促進了鄰里和睦、家庭和諧,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