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提線木偶戲(于都縣)

簡介

于都縣提線木偶戲,明末清初就在民間盛行了。當時,銀坑鎮汾坑村劉氏家族的合順堂、鼎順堂木偶戲班,活躍在於都和鄰近的縣鄉等地,歷經數百年,世代相傳,至今已有十餘代了。

提線木偶劇團由4——8人組成,其中有:提線藝人、司鼓、打擊樂、二胡、嗩吶、板胡、笛子等伴奏人員。木偶人物分老、中、青三種,共有各種木偶人18至38尊。裡面有老生又有小生,既有文官也有武官,還有平民百姓;既有老旦又有花旦和小旦或稱青衣;更有丑旦,俗稱丑角,又號“三花子”。

歷史淵源

于都縣提線木偶戲,在明末清初就在民間盛行了。當時,銀坑鎮汾坑村劉氏家族的合順堂、鼎順堂木偶戲班,就活躍在於都和鄰近的諸縣各地方,歷經數百年,世代相傳。現己傳有十餘代了。

傳說陳平用木頭做成兵的樣子,掛在城頭,把敵人嚇退了,於是才有了木偶。所以,木偶戲班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點香燭敬奉陳平先師。

提線木偶戲,早在明末清初就在民間盛行了。當時,銀坑鎮汾坑村劉氏家族的合順堂、鼎順堂木偶戲班,就活躍在於都、瑞金、興國、寧都、石城、贛縣、會昌等縣和鄰近的福建長汀、泰和、吉安、永新等地,歷經數百年,世代相傳,至今己有十餘代了,現己傳至劉智文(又名劉贛州)、劉智經等一代人了。

基本內容

木偶戲演出,先裝台,再開鑼,然後請八仙,此時東家要向藝人包紅包,以示謝禮。然後點劇目再開演。每場演出至少兩小時,一天一般演二至三場,木偶提線人,每天收入350——540元,其餘人員一、二百元一天不等。

木偶人一般由藝人自己做,用樟木雕刻,丑角用篾子編肢體,然後點光。木偶人衣服也是自己裁剪縫製,包括頭飾、道具等等。

演出劇目:《薛仁貴進東》、《薛仁貴進西》、《隋唐傳》、《羅通掃北》、《薛剛反唐》、《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選段》、《楊家將》、《楊門女將》、《五行傳》、《花木蘭》、《二度梅》、《封神榜》、《北路》、《南路》、《蓮子腔》、《四句板》、《返魂調》,有上弦二簧,下弦西皮,還有板腔、倒板、慢板、快板及一些小調。

瀕危狀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看于都縣提線木偶戲的人大大減少了,演出市場逐漸萎縮,木偶藝人也後繼乏人,這朵悠久的民間藝術之花面臨凋謝之困境,亟待扶持搶救,以煥發青春之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