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25年1月,江蘇地方的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5月,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浙區執行委員會的基礎上,共青團江蘇省委員會成立,祝群任書記。此後多次被調整、改組,1937年9月停止活動。1927年11月,江蘇爆發了最早反對國民黨政權的農民暴動“宜興暴動”,在這次暴動中,宜興團組織發揮了很大作用。
1949年4月,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蘇北工作委員會成立,施平、金湘任書記。6月,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蘇南工作委員會成立,周克、孫振華任書記。同月,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南京市工作委員會成立,王明遠任書記。
1952年12月26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江蘇省工作委員會宣布成立,金湘任書記,孫振華、甘霖任副書記。全省共有團員54.4萬名。1953年4月19日至23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團省委正式成立。1957年5月,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江蘇省委員會改名為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委員會。
團省委自1953年4月成立至今,共召開過十一次代表大會。
1953年4月19日至23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代表全省60萬團員。選舉產生委員41名、候補委員10名,孫振華當選為書記,甘霖當選為副書記。
1955年6月1日至6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選舉產生委員50名、候補委員11名、常委8名,甘霖當選為書記,王平當選為副書記。
1957年2月16日至22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代表全省144萬團員。選舉產生委員52名、候補委員13名,甘霖當選為書記,王正、王慶漢、李元慶、陸亨俊當選為副書記。
1960年1月5日至12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在鎮江召開,代表全省140萬團員。選舉產生委員50名、候補委員31名、常委10名,劉平當選為書記,王慶漢、唐學優當選為副書記。
1963年3月18日至29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五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選舉產生委員49名、候補委員23名、常委11名,劉平當選為書記,王慶漢、葉緒泰、顧丕揚當選為副書記。
1973年3月28日至4月3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六次代表大會在鎮江召開。選舉產生委員81名、候補委員18名、常委13名,施兆祥當選為書記,周德清、趙桂香、柏蘇寧、秦慧君當選為副書記。
1978年7月8日至22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代表全省300多萬團員。選舉產生委員96名、候補委員37名、常委13名,徐希珍當選為書記,張炳賢、柏蘇寧、朱選成、孫家正當選為副書記。
1982年8月24日至29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八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代表全省290多萬團員。選舉產生委員、候補委員120名、常委11名,孫家正當選為書記,顧浩、季允石、柏蘇寧、林祥國當選為副書記。
1987年6月25日至28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代表全省348萬團員。選舉產生委員100名、候補委員25名、常委12名,黃樹賢當選為書記,杜國玲、週遊、陸軍、蔣宏當選為副書記。
1992年12月21日至23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十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代表全省306萬團員。選舉產生委員63名、候補委員27名、常委11名,徐鳴當選為書記,許津榮、陳小戎、劉文平當選為副書記。
1997年12月21日至23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代表全省370萬團員。選舉產生委員63名、候補委員27名、常委11名,許津榮當選為書記,樊金龍、姚曉東、田鋒當選為副書記。
基本概況
1、全省團員青年情況。根據2000年年報統計,全省14至28周歲的青年有1434萬人,其中團員374.2萬名,分別占全國青年總數的4.5%和團員總數的5.4%,團青比例26.1%,比全國團青比例高出3.6個百分點。現有團員中,農村團員130.4萬人,工交、建築、地質勘探、採掘、製造業團員37.7萬人,商業、金融、社會服務業團員12.5萬人,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影視業團員175.6萬人,衛生、體育、社會福利事業、科研和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團員13.2萬人。年齡結構:14至18周歲的團員占40.6%;19至25周歲的團員占41.4%;26至28周歲的團員占15.5%;29周歲以上的團員占2.5%。團員總數中,女團員占47.9%。2000年全省發展新團員522663人,共有37090名團員入黨。
2、全省團組織情況。全省現有13個省轄市團委,64個縣(市)團委,44個市轄區團委,13個省直單位團委,69所普通高校團委,8580個基層團(工)委,9876個團總支,139384個團支部。
3、全省團幹部情況。截止2000年底,全省有專職團幹部7494人。其中,女團乾占31.1%,黨員占69.7%,是同級黨委成員的占1.5%。文化程度:研究生占2.1%,大學文化程度占74.3%,高中文化程度占22.9%,國中文化程度占1.2%。年齡結構:25周歲以下占26.4%,26至30周歲的占53.8%,31至35周歲的占19.7%,36周歲以上的占3.1%。
4、團省委機關概況。共青團江蘇省委員會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省級地方組織,在中共江蘇省委領導和團中央指導下開展工作。團省委現有8個職能部門、3個工作機構、5個直屬單位。職能部門是: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省青年聯合會秘書處)、青工部、青農部、學校部(省學生聯合會秘書處)、少年部(省少先隊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工作機構是:機關黨委、省未成年人保護辦公室、省預防青少年犯罪領導小組辦公室。直屬單位是: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風流一代》雜誌社、希望工程辦公室(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省青少年研究所、省團幹部電化教育所。2000年末,機關在編人員48人,機關和直屬單位共有幹部職工178人。現任書記 萬聞華,副書記 張國梁、王偉、蔣敏、司勇。
團省委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寧夏路馬鞍山1號。
郵 編:210013
主要工作情況
近年來,共青團江蘇省委按照省委和團中央的部署,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以貫徹落實省委[1999]29號檔案精神為主線,以推進重點領域團的工作為著力點,以拓展團的各項活動為突破口,全面加強團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全省團的工作形成了重點突破、有序推進的新格局,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黨建帶團建工作切實加強
黨建帶團建是新時期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一條成功經驗,近年來,江蘇各級黨團組織對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態勢。省委十分重視黨建帶團建工作,1999年專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領導的意見》(蘇發[1999]29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意見和具體措施。1999年以來,省委組織部與團省委多次聯合發文,召開會議,調研和檢查,推進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我們從各地實際出發,抓住基層團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找準工作的著力點,不斷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以基層團組織集中換屆為抓手,切實選好配強團的各極領導班子;堅持以黨建帶團建,紮實推進各個領域的基層組織建設;堅持加強團員、團幹部隊伍建設,培養和壯大黨的後備軍隊伍;堅持和發展黨團建設“四同步”,創新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通過這些具體措施,不斷深化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有力地推動了黨團建設配套聯動、共同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01年9月,中組部和團中央組織部聯合對我省黨建帶團建工作進行了調研督察,給予了充分肯定。
(二)農村團的工作紮實推進
圍繞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廣泛深入地開展“三爭三創”活動。成立了江蘇省青年科教興農產業發展促進會,通過協會為農村青年增效增收、成長成才服務。以實施農業品種、技術、知識更新三項工程為切入點,引導農村青年發展高效農業。大力發展農村青年經紀人隊伍,發展農村青年經紀人協會,充分發揮農村青年在開拓市場、搞活流通中橋樑作用。
圍繞江蘇富民強省的奮鬥目標和城市化、區域經濟共同發展戰略,深入開展動員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工作。通過蘇南蘇北對口團組織聯繫一批、各級青企協會員單位吸納一批、“一助一”帶出一批、走出去輸送一批等辦法,努力拓寬蘇北農村青年外出務工渠道,積極參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切實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與發展服務。截止到2000年8月,全省團組織共為外出務工青年提供用工信息36135個,輸出青年24358名。
適應江蘇農村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大力推進小城鎮團的工作,在小城鎮組織結構調整和青少年組織體系建設、小城鎮團工作的職能定位和工作方式創新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制定了《關於加強全省小城鎮共青團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鄉鎮團委的主體地位,小城鎮團的工作的目標、原則和具體措施。適應鄉村區劃調整、鄉鎮機構改革的新形勢,及時抓好農村團組織的結構調整,著力加強中心鎮、中心村團組織建設。
(三)城市社區團的工作進一步活躍
按照“城市工作社區化,社區工作社會化”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大城市社區團工作的力度。截止2000年底,全省80%的街道建立了團(工)委,25%的街道成立了青少年工作協調組織。以創建青年文明社區為總攬,青年志願服務、青少年維權崗、青年文明號助萬家、大學生社區援助、青少年植綠護綠等團的各項活動在社區呈現出整體推進的態勢。 按照強職能、強項目、強陣地的工作思路,繼續完善基層團組織“一套組織,雙重管理”、團員隊伍“一個身份,兩個舞台”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努力構建社區青少年組織工作體系,重點強化街道團組織的職能,進一步明確青少年協調組織、社區團支部的工作職責,著力推動以青年志願者服務為龍頭的各項活動整體進入社區,加快融志願服務、維權、諮詢、娛樂服務於一體、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青少年服務中心建設。
(四)企業和新經濟組織團的工作不斷加強
近年來,團省委積極適應經濟結構、所有制結構的新變化,切實加強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大中型鄉鎮企業、開發區和大型市場團組織的建設,提出“鞏固提高國有企業,調整改進鄉鎮企業,大力突破三資企業,積極探索私營企業”的團建工作思路。積極探索在青年相對集中、數量較多的企業成立青年工作委員會或黨委青年工作部,在三資企業、私營企業中推行黨工團一體化的工作模式,在工業相對集中的區域和青年職工集中居住地建立團組織或團的外圍組織。目前,全省69%的開發區已建立團(工)委,79個省級和國家級開發區已全部成立團(工)委。力爭經過三年的努力,全省鄉鎮企業建團率達到90%,三資企業建團率達到60%,私營企業及各類大型市場建團率達到50%。
圍繞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著眼於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變化,全省團組織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為中心,以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青年創新創效活動、青年科技創新行動。按照“機制化建設,項目化推進”的工作思路,創新創效活動的組織機構、科研課題和項目申報機制進一步健全。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突出創新主題,圍繞創效目標,進一步向重點建設工程拓展。
(五)學校團隊工作穩步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學校團隊組織圍繞素質拓展這條主線,以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廣泛參與青少年素質教育。高校團組織在繼續鞏固和加強班級團組織建設的同時,適應高校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按照“多種模式,多重覆蓋”的要求,切實加強院系等二級團組織建設,積極創新組織設定、創新工作方式,努力探索生活園區建團、學生社團建團,探索註冊團支部和活動團支部的有機結合,健全民辦學校團組織網路,著力構建以團組織為主體、以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為兩翼的大團建格局。中學團組織以規範18歲成人儀式教育、“推優入團”、“推優入黨”工作、“創之旅”主題教育活動和科技創意活動等為抓手,不斷拓展工作領域,團組織建設得到鞏固,中學生團校、中學生業餘黨校建設得到加強。
全省少先隊組織大力推進體驗教育活動,通過組織專家和骨幹輔導員進行研討、舉辦專題輔導、編寫輔導教材、設計活動方案,在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2001年5月,團中央在我省召開了全國少先隊體驗教育現場會。以全面提高少年兒童的素質為出發點,依託社區黨建、團建抓好社區隊建。社區、鄉鎮基層少先隊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全省80%已成立團(工)委的街道將建立社區少工委,在探索和嘗試建立行政村少工委、自然村建立少先隊大中小隊組織的同時,60%的鄉鎮建立少工委組織。
先進集體
截止2000年底,全省共有全國青年文明號156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36個。江陰市社區志願服務求助中心榮獲“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服務集體”稱號。南京大學新聞傳播系學生孫海濤、三毛集團總裁周建平分別榮獲第三屆、第四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游泳世界冠軍林莉、維維集團董事長崔桂亮、綜藝集團總經理昝聖達分別榮獲第二屆、第五屆、第九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吳江市平望鎮復興村農民王平,武進市湖塘鎮大巷村農民程立力,南京市雨花台區沙洲鄉雙和村農民祝義才,分別榮獲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稱號;南京27中學生周婷婷、丹鳳街道國小學生周菲、葉波分別榮獲第二屆、第三屆、第六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
現任領導
共青團江蘇省委書記:王偉
共青團江蘇省委副書記:張迎春、林小異、潘文卿、陸峰(掛職)、徐川(兼職)、袁方(兼職)、魯曼(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