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江瑞聲 (1899~1947),字韻鏘,別號和鑾,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出生在福建省清流縣四堡里江坊村。江樂天之子。
民國11年出任二十四混成旅遊擊營軍需長。民國15年,任十七軍第一游擊司令部第三營營長,後改為第一支隊長兼前敵指揮官。民國23年,該團在閩北與紅軍作戰中被殲滅。瑞聲竄到福州,任省保全處中校副員。
民國33年,清流成立縣臨時參議會,瑞聲被選為縣參議員,副議長。民國35年,清流縣成立縣參議會,仍當選為副議長,民國36年赴南京參加國民大會。當年病逝。
生平事跡
江瑞聲,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出生在四堡里江坊村。畢業於連城縣舊制中學後,逐漸介入其父江樂天的政治軍事活動。
民國9年(1920)赴粵,在其父的粵軍第二軍預備隊第四營任軍需長兼代營長。粵軍失敗後,該部由陸軍二十四混成旅收編。民國11年出任二十四混成旅遊擊營軍需長。
翌年,瑞聲前往永安其父處,任陸軍第一旅司令部副官,在該部被盧興邦擊潰後潛逃回鄉,任長(長汀)清(清流)聯防局總主任,收集其父舊部,與陸軍十二師接頭,改編為該師第一游擊大隊,瑞聲以司令部副官名義兼任大隊長,駐防安砂。當時,安砂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弄得雞犬不寧。瑞聲殺了一批土匪,匪患漸息,社會秩序漸趨安寧。
民國15年,國民革命軍入閩,瑞聲任十七軍第一游擊司令部第三營營長,後改為第一支隊長兼前敵指揮官。率所部攻打永安。轉戰寧化、將樂、逮寧等縣。後來,這一地區被盧興邦部占領。瑞聲遂以長汀、寧化、清流、寧化、連城為據點維持治安。民國16年,改任福建國民軍第九路第五支隊第一統領,仍駐汀屬各縣。後併入馬鴻興團任團副。工農紅軍首次入閩,消滅郭鳳鳴部後,馬鴻興部改編為福建省保全第三團,瑞聲出任該團中校團副。民國23年,該團在閩北與紅軍作戰中被殲滅。瑞聲竄到福州,任省保全處中校副員。民國26年回家,自此,結束軍事生涯。當年秋,任江坊國小校長。成立堡里鄉公所時,又任堡里鄉鄉長。旋而,積極購買私槍,加強實力。收羅土匪,壯大聲勢,全力向外發展,問鼎清流政治。對鄉村公益事業,亦予以治理,每遇鄉鄰雀角均赴調停,消除各方怨懟,對鄉村陳腐的婚喪禮儀予以革新。親自籌劃將荒蕪的馬蕪嶺闢為新村,開設商店,建立圩場,匯聚商賈,開展商品交易。
民國33年,清流成立縣臨時參議會,瑞聲被選為縣參議員,副議長。翌年10月,國民黨清流縣黨部召開第二次全縣代表大會,又當選為第二屆執行委員,並由省圈定為書記長。民國35年,清流縣成立縣參議會,仍當選為副議長。同年,國民黨清流縣黨部召開第三次全縣代表大會,當選為第三屆執行委員,蟬聯書記長。
其時,國民黨籌備召開國民大會,清流縣選舉國大代表時,江得票較多,當選為國大代表。民國36年赴南京參加國民大會。當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