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簡介
江底鄉位於魯甸縣城南部,省道、三縣聯網路穿鄉而過,全鄉轄8個行政村,129個
村民小組,全鄉總人口30990人,農村人口8399人,設定黨支部15個,共有中共黨員350人。行政區域面積251.2平方公里。最低海拔305米,最高海拔1065米,森林資源豐富,全鄉森林覆蓋率達89.6%,是一個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鄉。
地理環境
江底鄉地理位置獨特,山地面積占72%,是一個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鄉,境內居住著瑤(盤瑤)、苗、壯、侗等少數民族5l00多人,占總人口58.8%。這裡民風淳樸、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多姿多彩,江底油茶香飄四溢,盤王傳說遠古神奇;森林覆蓋率高達89.6%,珍稀動物有娃娃魚、果子狸、白頸長尾雉、狗熊等,杉木儲積量達250萬立方米,毛竹儲備3.5萬畝,桑江水系流經鄉境,水資源豐富,礦藏蘊含量豐饒,有鎢礦、金礦等;風景秀麗怡人,聞名遐邇的龍勝溫泉就在該鄉境內,還有煙霧飄渺的竹海城嶺,南方呼倫貝爾—三十六坡、大坪江一線天草場風景,矮嶺、地靈穿岩、觀音岩,宋、明、清石刻等。
自然資源
全鄉有耕地總面積35482.2畝(其中:地35482.2畝),人均耕地1.28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花生、蕎麥等作物;擁有林地70522.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740.1畝,人均經濟林果
地0.43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油桐、蠶桑等經濟林果;草地12027畝;荒山荒地63633畝,其他面積29606.6 畝。有石灰石、煤、建材等資源。
特色產業
該鄉在建的有李江水電站;地靈頭水電站、蠶業加工廠、竹木單片加工廠、竹涼蓆加工廠等,擬定對大坪江等一批水電站、竹藝品加工廠、農副產品加工廠、盤瑤風情園等項目進行招商引資;致力用三至五年時間,利用本鄉的農產品產業優勢,打造速生豐產林、毛竹、金銀花、八角、淡季水果五大商品生產基地,依託大坪江、三十六坡草場發展菜牛養殖,根據氣候條件,進行種桑養蠶、發展土雞養殖、江底茶葉等。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2997萬元,人均收入1586元。
農業經濟
全鄉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85萬元,占總收入的41%;畜牧業收入1010萬元,占總收入的2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914頭,肉牛1028頭,肉羊574頭);林業收入50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711萬元,占總收入的15%;工資性收入980萬元,占總收入的21%。農民人均純收入1341元,農民收入以第一產業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9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23人(占勞動力的7%),在省內務工872人,到省外務工251人。
基礎設施
2006年底,全鄉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鄉有66戶通自來水,有6101戶飲用井水,有610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99%)。有616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61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3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49戶(分別占總數的4.6 %和36 %)。鄉政府到縣城道路為柏油路路;進鄉道路為柏油路面;鄉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建有集貿市場2個。全鄉共擁有汽車44輛,農用運輸車72輛,拖拉機
51輛,機車877輛。
到2006年底,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36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建有小水窖5001口。全鄉有8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全鄉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6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7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86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全鄉共有7所完全國小,有1所初級中學,在職中國小教師102人, 在校學生965人;全鄉擁有1所衛生院,8所衛生所,在職醫務人員31名。
農村科技
二00六年江底鄉加強科技推廣力度。糧食作物科技推廣的有玉米單株移植、營養移栽、良種地膜等共2310畝;經濟作物科技推廣的有:烤菸的雙龍出海、機耕起壟、寬行窄株、新式智慧型化烤房等;積極引導農戶種植商品蔬菜4200畝,其中無公害蔬菜2400畝,其他經濟作物2300畝。
民俗文化
境內居住著苗、瑤、壯、侗等少數民族5144人,江底民風淳樸、民族風情濃郁、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饒、聞名遐爾的“龍勝溫泉”、國家級森林公園就在該鄉境內,江底鄉一直沿襲著“六月六”傳統會期,邊界籃球賽、文藝活動、邊界貿易活動開展頻繁,內容豐富多彩,盤瑤文化獨具特色。改革的推進,大山並沒能阻擋浪潮的湧來,這裡的人們正已嶄新的姿態、昂揚的鬥志,用熱情的山歌,香飄四溢的油茶招待來自遠方的客人,誠摯歡迎有識者前來投資開發江底,共創江底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