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現狀
一九八五年,永登縣委、縣政府將青龍山闢為公園,開始了再造秀美山川的嘗試。經過十五年的艱苦奮鬥,一個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宏偉的人造怡園展現在人們面前。目前,公園裡噴泉吐翠,花木爭榮,樓亭廊閣,懷古頌今,吸引了大批的本地人、外地人、中國人、外國人。凡到此遊覽者,均讚不絕口,稱頌這是改造自然環境,繼承傳統文化的傑作,稱讚青龍山這個名字古老而新穎,神秘而浪漫。
青龍山公園建設於1985年,現有綠化面積750畝,栽培著油松、雲杉、蘋果、新疆楊等喬木樹種20多種20多萬株,玫瑰,檸條、紅柳、紫穗槐等灌木10多種12萬多叢,各類花壇5000多平方米。"常青樹-花灌木-草坪"、"喬木-常青樹-觀賞樹"等一系列最佳化組合種植模式初具規模,園內四季長青,風景優美。
在人文景觀方面,先後建成了眼光閣、玉皇殿、牌坊亭、蝴蝶亭、鴛鴦亭、三台閣、永寧寺、臥龍橋、騰雲橋、鐘鼓樓等十多處仿古建築。總建築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縱貫公園內的明長城和後山的漢長城遺址,顯示了永登的悠久歷史;革命烈士張振聲之墓告誡遊人勝利來之不易;鐘鼓樓集中追述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承載了永登人民的輝煌業績;臥龍、騰雲二橋展示了永登兒女熱愛愛家鄉的赤子之情和東西部人民相互支援,共同發展的深情厚意。青龍山公園已成為河西走廊門戶的遊覽勝地。
人文氣息
在甘肅蘭州永登縣城東側境內的諸多景點當中,如果把吐魯溝當作雍容華貴的大家閨秀,那么青龍山就屬於那種纖巧秀麗的小家碧玉。大漢王朝經略河西,驃騎將軍的慧眼使永登之城誕生在龍鳳穴上,得山水靈氣,蘊天地華英,龍山麗水,讓永登小城卓而不凡,秀絕西陲。青龍山在永登縣城之東,俗稱東山。古人稱東方為“青龍”,故名青龍山。又據有關人士講,其山形似龍故名。但是觀其山形,並非像龍,說其山名因山形而來,未免有點牽強。 永登人對青龍山有種很特殊的感情。在大多數永登人眼裡,這兒是塊靈秀之地,靈在龍山,秀在麗水。龍山為青龍山,麗水為莊浪河。
青龍山公園是永登縣城最熱鬧的去處之一。每天黎明的時候,當大多數縣城居民還在睡夢中時,青龍山公園早起晨練的人們已在綠樹草叢中盡情舒展身姿,享受著綠色帶來的愜意。從政府機關退休的廖先生十幾年來從未間斷過晨練,他眼中的永登縣城每天都發生著變化,日益增多的綠樹、草地讓他生活在了綠色環保的城市中。
永登青龍山文化
歷史
青龍山有著悠久的歷史,承載了五千年的河湟文化。據史料記載,我國古代許多的少數民族和它有著不解之緣。羌人、月氏人曾經在山下牧馬放羊,吐蕃、党項、匈奴曾經覬覦過它的秀姿,如此雄宏深重的背景,使得青龍山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永登縣誌》記載,漢代赫赫有名的大將霍去病曾經獨自一人騎馬在此山雄視著西羌;西漢名將趙充國登上此山思悟過屯田安邊大計,在河湟流域首創屯田;駐守邊塞的詩人也為青龍山的雄美秀麗而動容飲唱。
今天的永登縣城依青龍山形而建,山與城緊緊相擁成一個整體。山是城市的一道屏障,城市則把山的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可以這樣說,青龍山與永登城有著共同的命運,經歷了共同的滄桑。古老的小城伴著古老的名山,使得青龍山的歷史味道更濃厚醇香。
名園
據了解,在明末清初,青龍山上就建有廟宇,主體建築有眼光閣、老祖殿、迎爽樓、玉皇樓、魁星閣、孫臏殿、藥王樓等。山下有城隍行宮、孔雀寺等。每逢農曆四月初八、九月九有廟會。令人遺憾的是,在1928年的兵燹中,山上大多建築被毀,遍身創傷,滿目荒涼。
從1953年開始,縣人民政府組織機關學校在青龍山上植樹造林。截至1990年,經過永登縣委、縣政府和全縣各界將近40年的艱苦奮鬥,一個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宏偉的人造怡園展現在人們面前。永登縣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青龍山公園現有綠化面積750畝,栽培著油松、雲杉等喬木樹種20多種20多萬株,玫瑰、檸條等灌木10多種12萬多叢,各類花壇5000多平方米。園內四季常青,景色優美。
人文景觀
青龍山公園總占地面積32公頃多,近年來,永登縣政府在人文景觀方面先後共投資120萬元,在公園內先後建成了眼光閣、玉皇殿、牌坊亭、蝴蝶亭、鴛鴦亭、永寧寺等十多處仿古建築,總建築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縱貫公園內的明長城和後山的漢長城遺址,顯示了永登的悠久歷史;革命烈士張振聲之墓告誡遊人勝利來之不易;鐘鼓樓集中追述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承載了永登人民的輝煌業績;臥龍、騰雲二橋展示了永登兒女熱愛家鄉的赤子之情和東西部人民相互支援、共同發展的深情厚意。
青龍山上明代長城橫穿公園,漢代長城在後山穿過,其遺蹟至今清晰可見,1981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青龍山下蘭新鐵路、公路並行通過。登上青龍山,俯瞰縣城,縣城全貌盡收眼底。
青龍山古長城
青龍山還有一段明長城遺址。根據地形估計,原來的明長城是自青龍山腰而過。據史書記載,明莊浪(今永登)長城屬全國九鎮之五的甘肅鎮管轄。莊浪衛所轄地東起蘭州,西至古浪土門界,全長約四百餘里屬“金城之禁止,河西之咽喉”。查了一些資料,知這一段長城修築時間為明成化二十年(1485)至萬曆初年(1573),直到1599年新築了靖遠衛界至古浪土門界,實際上是把原邊界向北擴展了。這時候,永登境內的這一段長城便失去了意義。這樣一段大致的痕跡在1981年被定為省級保護文物 。
永登人與酒
永登人嗜酒,凡是到永登的外地人,幾乎都嘗到過醉酒的滋味。久而久之,永登人就贏得了能喝酒的名聲。永登也成為各大酒廠激烈爭奪的市場。
曾有人考證過,說永登位於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界處,歷來是各民族紛爭之地,數千年來遭受戰爭之苦,所以居民嗜酒崇力,驃勇好戰,加上寒冷的高原氣候,此地更是好酒成風。從歷史上考證,發現漢民族嗜酒起於商代。《尚書》有《酒誥》篇,其文曰:“惟荒靦於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誕惟民怨,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於殷。”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商代上層以酒誤國、以酒喪國。其實,商人嗜酒是社會的普遍現象,並非僅僅局限於王臣貴族。他們嗜酒所體現的是一種精神狀態,同當時的英雄時代密不可分。關於這一點,從當時青銅器製作之盛可知一二。從商代出土的青銅器來看,酒器占有很大的比例。酹為釀器之用,壺為貯酒之用,溫酒用盉和觚,燙酒用斛,貯而備斟為尊,斟酒用爵、觶。這些繁多而精美的酒器,令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這些酒器大多還用來祭神,可以推斷,飲酒之風與宗教祭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它體現的是一種人類心智的非理性表達,體現了文明之初我國先民特有的精神氣質。
永登人嗜酒,是受先民遺風所致。這裡淳厚的民風由來已久,尚戰的習俗經年流傳。越是偏僻的地方,越崇尚酒文化。每逢重大節日,人們都會借酒祭奠祖宗。尤其是春節,喝酒前,先要向先人們奠酒致祭,然後才開懷暢飲。對客人,尤其是尊貴的客人,主人一家往往要輪番敬酒,直到客人實在喝不下為止。有些不知道永登習俗的客人,經常被熱情的主人敬得酩酊大醉。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第二次便不敢開懷暢飲。但主人的盛情,又讓你不得不硬著頭皮喝下那一杯杯濃縮著古風的酒,濃縮著禮儀的酒,濃縮著人情味的酒。據說,好多到永登創業的人,就是被永登人的酒所震撼,也被永登人的酒所挽留。雖然他們在不同的場合談酒色變,但永登人的豪放和熱情仍然令他們難忘。而到外地的永登人,時間長了,就會厭倦外地那白開水一樣的日子,轉而想念在家鄉喝酒的神仙歲月,渴望那種忘乎所以的英雄般的氣概。
在永登,貧民百姓喝酒,往往一二知己,就著幾個素菜或者什麼也不要,就那么旁若無人地喝起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喝酒,在暗淡的燈光下,聽著優雅的曲調,有情有調的喝酒論時事。甚至女人也喝酒,她們慢慢品嘗酒的姿勢,比酒本身更有滋味。但是,在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已沒有讓人們狂歡的時間。人們只是以現代的方式,通過酒這個神奇的東西,藉以憑弔先民們原始的快樂和淳樸而已。
《岳飛傳》與永登青龍山
青龍山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