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詞語解釋]

水龍,古指戰船。 見南朝 梁 何遜 《行經孫氏陵》詩:“水龍忽東騖,青蓋乃西歸。”

基本解釋

(1) [hose]∶一端有金屬噴頭,一端與水源相接的救火水管。一般用數條長的帆布輸水管接成。

(2) [creeping water primrose]∶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Jussiaea repens ),葉子互生,長橢圓形,有葉柄,花黃色。生在沼澤等淺水中。

引證解釋

1.古指戰船。

水龍 水龍

北周庾信《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水龍競雙刀之勢,步騎陳四分之威。”《事物異名錄·舟車·戰船》引《詞林海錯》:“隋文帝詔曰:‘陳國未盡藩節,誠須責罪興師,若命水龍,終當戰屈。’水龍,謂戰船也。”

2.救火用的引水工具。也稱救火機。

胡思敬《政變日記》:“編修徐琪,奏保 粵 人 鐸金區 通曉電學,能以電光鼓動機輪,作為電燈、水龍、水車諸器。”楊朔《鴨綠江南北》:“有的工友簡直變成火人,棉衣服燒得唿唿的,幸虧拿水龍把火澆熄。”

3.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互生,長橢圓形,有葉柄,花黃色。生在沼澤等淺水之中。

4.浙江柳市稱龍舟為水龍,意即在水裡劃的龍,在岸上劃的叫龍船。

柳州水龍

浙江柳市地區稱龍舟為水龍,水龍長十八米,用杉木製成。水龍由四十二人組成,劃手三十六人(包括開頭節和夾梢),站立六人,分別為龍頭、龍月、敲鼓、打鑼、打旗、參節各一人。

水龍於國曆四月開始上水,於四月廿八開始匯集於各湖比賽,至五月初六拆湖結束。

共有:湖頭湖、湖橫湖、呂岙湖、蟾河堡湖、屏山頭湖、長山湖、陳宕湖、白象湖、七里湖、白石湖、沙岙湖計十一湖。

柳市傳統的水龍呈彎月形,兩頭很翹,看上去極其美觀。柳市地區的水龍自2006年開禁以來,逐步放棄了傳統的水龍形狀,改用甌江南岸的溫州龍舟。溫州的龍舟和柳市的水龍相比,沒有柳市的水龍那么翹,但是在划行時速度要快的多,故被現今注重速度的人逐漸採用。

施秉水龍

“水龍”,又名青龍,是施秉縣城關鎮(舊時稱偏橋鎮)歷史上曾盛行的民間祭祀求雨活動,最早產生於城內的沙河街,後流傳於城內各街道。每年栽秧完畢,五黃六月,久旱無雨,居住在城內各街道上的老百姓,都要舉行盛大的玩“水龍祭祀求雨文體活動,祈求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從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玩龍最早產生漢代。(未找到相關說明)而施秉玩“水龍”的歷史便無法考證了。據當地老百姓說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久旱無雨,太陽像火一樣曬得百花凋謝,五穀不長。人們想盡了各種辦法,老天爺根本沒下一滴雨,人間越乾越厲害,沒有辦法的人們只好聽天由命了。一天晚上,一位神仙託夢給一位叫寶公的老人說:“龍、人和狗是親兄弟,人是老大,龍是老二,狗是老三。兄弟仨長大後,龍分得的家產極少,他想不通而負氣出走,不想回家。後來,成為了掌握了管風雨的神,只要一想到分家的事就很生氣,於是故意不下雨,讓天干使人間得不到好收成。你們如果想得雨,就扎一條水龍,抬上狗,敲鑼打鼓上街舞一趟,還要邊舞邊潑水,一直把龍舞到河邊,讓龍知道欠們心裡還有這個兄弟,這樣就會下雨了。”寶公喜獲此言,第二天立即去和寨老們商量,大家都很贊成扎一條水龍來試玩一下。於是,寶公和寨老便組織各條街道的民眾編扎水龍,熱熱鬧鬧地舞上街,一直舞到河邊才回家。果然,龍見到人舞著龍,抬著狗來到河邊,想三兄弟又象當初團聚在一起,念及弟兄之情,就呼風喚雨,降下甘露,從此,就擇日玩“水龍”。

施秉玩“水龍”製作方法很簡單,以楊山竹為原料,青篾編製成龍的筋骨,用生鮮的楊柳樹條葉,將龍頭、龍身、龍尾編紮好,編扎方法與元宵節所扎的草把龍相似。龍身長約8至13米,一般分為5節、7節、9節等,每節裝有1至1.3米的木柄,以便舞者使用,舞龍人員為單位(以童男為主),解放後,人們的意識發生了改變,現以中、青年為主。

出龍前,由本寨一位敲鑼的中年男性,在頭一天的早上沿街串巷的敲鑼喊:“各家各戶水缸挑滿水,明天青龍到來時,好用清水潑龍。”第二天清晨8點出龍,首先請本地有名望的巫師進行開光儀式,向天神、地神、龍王祭祀完畢,玩龍的隊伍便可隨著鑼、鼓聲出發了。邊走邊玩(俗稱“過街龍”)。水龍在街頭邊舞邊走,街道兩旁的人家用瓢、木盆盛滿水潑向龍身,以龍頭為重點潑水對象,然後潑向龍身、龍尾,水龍則在“大雨”中盤繞騰挪,上下翻飛,水潑得越猛,水龍舞得越矯健。開始是人潑龍,到了後來,就成了人潑人,大家潑。其景其情,非常熱鬧。舞龍結束後將水龍抬到氵舞陽河畔,燒香焚紙,就地焚燒。民眾都說潑水龍的水是“吉祥水”,水潑得越多,則表示吉祥如意,興旺發達,當年就一定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如果誰要有幸被潑上吉祥水,就會事業發達,財運興隆,萬事如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