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雄跨洞庭野

《水調歌頭·雄跨洞庭野》是宋代詞人袁去華的作品。作品字裡行間弔古傷今,反映了作者強烈的憂國懷古的民族之情。

作品原文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劉。
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雲歌吹,屈指幾經秋。

袁去華畫像袁去華畫像

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
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
一夜寒生關塞,萬里雲埋陵闕,耿耿恨難休。
徙倚霜風裡,落日伴人愁。

注釋譯文

洞庭之濱,王台虎踞,雄偉壯麗,巍峨高聳,登高臨遠,俯瞰其下,洞庭曠野,一覽無餘。地處古代湘州,身當楚國望郡。台基百尺,氣勢恢宏,何人修造,留存至今?西漢劉發,景帝之子,思母心切,依湖建設,瞻望母墳,孝心盡顯。王台遺蹟,荒草淒淒,夕陽殘照,湮沒其中。光陰流轉,白駒過隙,經風歷雨,彈指一揮。而今已是,頹廢殘敗,破舊不堪,令人嘆惋。台基險峻,依稀可見,想像當年,雕樑畫棟,器宇軒昂,非同凡響。華蓋千乘,旌旗如雲,前呼後擁,煙塵飛揚。絲竹歌吹,宛轉悠揚,遍徹雲霄,餘音繞樑。繁華鼎盛,煊赫一時,可嘆猶是,如此風光,屈指算來,幾年有餘?昔日繁華,蹤跡不見,春秋幾度,廢墟一片,往事千年,煙消雲散。登臨之處,喬木老朽,大江浩浩,秋風瑟瑟,暮靄沉沉,天地茫茫,撫今追昔,倍添感傷。一介書生,胸懷大志,請纓無路,報國無門,歲月虛度,霜染雙鬢。一夜風寒,萬物凋零,異族入侵,關塞沉淪,山河變色,陵闕蒙塵,國破家亡,耿耿於懷,深仇大恨,憤懣於心。殘陽如血,落日沉沉,寒風瑟瑟,風霜漸緊,定王台上,猶疑徘徊,愁思無限,悲憤難休。

創作背景

袁去華所處的時代正值金人入侵、宋室南渡、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民族矛盾非常激烈的時期。因此,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堅定的收復失地、恢復中原的信心對那個時代詞人有著不同凡響的影響,袁去華也不例外。在他的詞作中,愛國主義的豪放情感隨處可見。正因為如此,許多中國文學史都認為袁去華的詞風與比他稍晚的南宋詞壇泰斗、豪放派代表辛棄疾的詞風有著相似之處。

作品鑑賞

遙想當時定王登臨,何等威儀:旌旗蔽空,如虹霓飛展,車蓋千乘,呼擁前後,一路絲竹管弦,響遏行雲。歲月如流,興廢悠悠,但詞人的不勝今昔之感並沒有落入一般詠懷古蹟的窠臼,而是升華為感傷時事愛國之情,先抒自己請纓無路、徙然自首的悲心理,後敘山河淪落、故土失陷的慘痛局面

作者簡介

袁去華 [約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後在世]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後在世。紹興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進士。改官知石首縣而卒。善為歌詞,嘗為張孝祥所稱。去華著有適齋類稿八卷,詞一卷,著有《適齋類稿》、《袁宣卿詞》、《文獻通考》傳於世。存詞90餘首。 有表現自己壯烈懷抱和報國無門的憤世之作,風格慷慨悲涼;有描寫離情別緒的,又淒婉憂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