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唇形科植物水蘇( Stachys japonicaMiq.)的全草。
性味
味辛,微溫。
歸經
歸肺、胃、肝經。
功效
疏風理氣,止血消炎。 清熱解毒,止咳利咽。
主治
治感冒、痧症、肺痿、肺癰、頭風目眩、口臭、咽痛、痢疾、產後中風、吐血、衄血、血崩、血淋、跌打損傷。
1、《本經》:主下氣,辟口臭,去毒,辟惡。
2、《別錄》:主下氣,殺谷,除飲食。主吐血、衄血、血崩。
3、《日華子本草》:治肺痿,崩中,帶下,血痢,頭風目眩,產後中風及血不止。
4、《本草圖經》:主諸氣疾及腳腫。
禁忌
《本草從新》:能走散真氣,體虛者宜慎。
相關配伍
1、治風熱頭痛,熱結上焦,致生風氣痰厥頭痛:水蘇葉五兩,皂莢(炙,去皮、子)三兩,芫花(醋炒焦)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荊芥湯下。《聖惠方》
2、治吐血及下血,並婦人漏下:雞蘇莖葉煎取汁飲之。《梅師集驗方》
3、治鼻衄血不止:生雞蘇五合,香豉二合,合杵研,搓如棗核大,納鼻中。《梅師集驗方》
4、治血淋不絕:雞蘇一握,竹葉一握,石膏八分(碎),生地黃一升(切),蜀葵子四分(末、湯成下)。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和葵子末,分溫二服,如人行四、五里久,進一服。《廣濟方》
5、治暑月目昏多眵淚:生龍腦薄荷葉搗爛,生絹絞汁點之。《聖濟總錄》
6、治腫毒:鮮水蘇全草,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7、治蛇虺螫傷:水蘇葉研末,酒服並塗之。《易簡方》
8、治咳嗽失音:水蘇30g,匍伏堇15g,水煎沖冰糖服。《浙江本草新編》
炮製方法
秋末水蘇莖葉凋萎後,可隨時採收塊莖,也可翌年春季萌芽前採收。採收後,可鮮用或曬乾。
淨制:除去雜質。炮炙:洗淨鮮用、或曬乾。
植物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有在節上生鬚根的根莖。莖單一,直立,基部多少匍匐,四棱形,具槽,在稜及節上被小剛毛,餘部無毛。莖葉長圓狀寬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2.3厘米,先端微急尖,基部圓形至微心形,邊緣為圓齒狀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均無毛,葉柄明顯,長3-17毫米,近莖基部者最長,向上漸變短;苞葉披針形,無柄,近於全緣,向上漸變小,最下部者超出輪傘花序,上部者等於或短於輪傘花序。輪傘花序6-8花,下部者遠離,上部者密集組成長5-13厘米的穗狀花序;小苞片刺狀,微小,長約1毫米,無毛;花梗短,長約1毫米,疏被微柔毛。花萼鐘形,連齒長達7.5毫米,外被具腺微柔毛,肋上雜有疏柔毛,稀毛貼生或近於無毛,內面在齒上疏被微柔毛,餘部無毛,10脈,不明顯,齒5,等大,三角狀披針形,先端具刺尖頭,邊緣具緣毛。花冠粉紅或淡紅紫色,長約1.2厘米,冠筒長約6毫米,幾不超出於萼,外面無毛,內面在近基部1/3處有微柔毛毛環及在下唇下方喉部有鱗片狀微柔毛,前面緊接在毛環上方呈囊狀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倒卵圓形,長4毫米,寬2.5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內面無毛,下唇開張,長7毫米,寬6毫米,外面疏被微柔毛,內面無毛,3裂,中裂片最大,近圓形,先端微缺,側裂片卵圓形。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花絲絲狀,先端略增大,被微柔毛,花葯卵圓形,2室,室極叉開。花柱絲狀,稍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平頂。子房黑褐色,無毛。小堅果卵珠狀,棕褐色,無毛。花期5-7月,果期7月以後。
生長環境
產於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蘇聯、日本也有。
生於水溝、河岸等濕地上,海拔在230米以下。
藥材性狀
莖橫切面:表皮被扁球形腺鱗和非腺毛;四棱脊處為厚角組織;綠皮層無石細胞;中柱鞘纖維單個或2-4個成群,分布於四棱脊處韌皮部外側;髓部薄壁細胞內含眾多的草酸鈣小針晶、小柱晶或小棱晶,長2-5.5-24.5μm,直徑3-7-10.5μm。
葉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腺鱗和非腺毛;柵欄細胞類方形,1列,葉肉組織含草酸鈣小針晶或小柱晶,長2-18.5μm;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導管2-3個排列成行。
葉表面觀:表皮細胞不規則長多角形,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直軸式;腺鱗較小;呈圓球形或扁圓球形,腺頭為4-8個細胞,直徑17-28-35μm,腺柄單細胞;非腺毛較長,呈圓錐形,由1-3-4個細胞組成,長81-742.5μm,平滑,基部周圍細胞通常為7-8個表皮細胞。
藥理作用
從同屬植物 Stachys rectaL.及 Stachys neglectaKlok.提出的總黃酮甙能促進膽汁分泌。 Stachys betonicaeflora能使妊娠期、妊娠後期、分娩後的子宮收縮加強,張力上升,對未成熟的子宮影響較少;對兔、貓動情期影響較明顯。
相關論述
1、《綱目》:雞蘇之功,專於理血,下氣,清肺,辟惡,消谷。故《太平和劑局方》治吐血、衄血。唾血、咳血、下血、血淋、口臭、口苦、口甜、喉腥、邪熱諸病,有龍腦薄荷丸方,用治血病,果有殊效也。
2、《本草述》:按水蘇之氣味,《本經》辛微溫,嘗之亦先辛而後甘,似與紫蘇不甚異。第其味之辛者勝於紫蘇,而氣之溫者又遜之。先哲治血證,如龍腦雞蘇丸,衄血生料雞蘇散,吐血雞蘇散,咳唾血大阿膠丸內大用雞蘇,又治虛熱嗽血衄血,有雞蘇丸,如斯者不能盡舉,然大都逆上之血,用之得宜,的有殊效。施於下行之血不宜,在方書中治下血者亦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