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層測井解釋

水淹層測井解釋

水淹層測井解釋是指對不同的注水方式、注水性質和含水階段造成的水淹層在測井信息的顯示特徵進行分析解釋。

簡介

油田長期注水開發,注水層水淹狀況十分複雜。不同的注水方式、注水性質和含水階段使水淹層在測井信息的顯示特徵不盡相同,種類也很多。按驅動水礦化度將水淹層分為三類:

(1)淡水水淹層,是指邊內注水井並由淡水驅油形成的水淹層;

(2)邊水水淹層,是指靠邊水或邊外注水驅油形成的水淹層,多見於原始油水界面上移或原始油水關係被破壞;

(3)污水水淹層,是指污水回注或淡水、污水混合形成的水淹層,此種驅動水礦化度非常複雜,由於注入水的性質不同導致了測井解釋的難度。

水淹層物性變化

油層被注入水水淹後,內部物性發生一系列變化,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1)Sw增大,So降低,飽和度指數改變;

(2)孔隙結構改變,孔隙度發生變化;

(3)滲透率發生變化。強水洗後,滲透率可能明顯增大;水淹也可能使粘土礦物膨脹,降低產層的滲透率;

(4)注入水和原生水混合,引起Rw的變化;

(5)岩石由偏親油轉為偏親水;

(6)產層內部油、氣、水的分布和流動特點發生變化。

雖然水淹層內部物理特性的變化在測井回響中有所反映,但由於水淹狀況複雜多變,使用一般測井解釋方法識別水淹層具有很大困難。

水淹層測井識別方法

1、電阻率下降識別法

水淹層測井解釋 水淹層測井解釋

在注水開發過程中,注入水逐漸與地層水混合,同時不斷溶解地層中的鹽分,形成不同於注入水和地層水的混合液。這種混合液進入地層後,驅替了導電性能很差的油,不僅油水含量相對變化,而且水的離子濃度也在變化,改變了原始的電性對應關係,在水驅過程中,隨著水驅程度的提高,地層含水飽和度增高,從而使岩石孔隙體積中總含鹽量也得以增多,地層導電性能增強,電阻率下降。

圖中是測得的井的部分曲線,從圖中看出水淹程度最高的層,電阻率下降最明顯。第26層原始地層電阻率為1.5Ω.m,現下降為0.5Ω.m,表現為強水淹。

自然電位幅度受儲層滲透性、地層電阻率影響。滲透率越大,自然電位幅度越大,地層電阻率減少。油層水淹後,滲透率變大,電阻率減少,因而水淹層自然電位幅度變大。

水淹層測井解釋 水淹層測井解釋

自然電位幅度受泥漿礦化度影響,單井之間自然電位曲線幅度變化很難比較,同一口井相同物性的油層與水淹層相比較,自然電位幅度變化明顯。

2、高阻水淹現象

存在淡水水淹特徵。淡水水淹導致高阻現象的發生,表現為在電阻率升高的同時,自然電位幅度明顯減小。

如圖,圖中1511~1534m為高阻強水淹層,電阻率高達110(中部正常值僅30.8);中子伽馬呈高值,聲波時差減小,自然電位幅度高;如1567~1574m為厚水層中部的局部高阻水層,自然電位幅度明顯升高,中子伽馬顯著上升。

3、自然電位形變識別法

1)自然電位幅度增大

從自然電位的原理可知,當儲層物性及層厚相似的情況下,儲層的電阻率越低,自然電位異常的幅度越大。

2)自然電位基線偏移

在水驅油過程中,由於地層內部的非均勻性及重力作用的影響,水在層內各部的推進速度各異,使油層部分水淹,引起自然電位基線偏移。自然電位基線偏移的程度主要取決於水淹前後地層水礦化度的比值以及儲層物性的差異程度。

水淹層測井解釋 水淹層測井解釋

自然電位基線偏移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水淹前後地層水礦化度的比值,二者的比值越大,自然電位基線偏移越大,表明油層水淹程度越高,自然電位這種基線的偏移現象在指示淡水水淹層方面,往往能見到較好的效果。

水淹層自然電位基線偏移原理示意如右圖,引起自然電位曲線基線偏移的主要原因在於上、下兩部分地層的含水礦化度不同。對於非均質水淹層,油層被淡水水淹後,束縛水會受到局部淡化,導致基線偏移,以底部水淹為例,油層局部水淹後,三個部分產生的電動勢不同

4、中子壽命測井識別水淹層

熱中子壽命測井通過測量熱中子的衰減速率來記錄地層中的熱中子俘獲截面。熱中子俘獲截面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地層中水的礦化度及化學成分,特別是氯的含量。因此,在產層注水開發過程中,熱中子俘獲截面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注入水及地層水的類型和產層的水淹程度。注入水及地層水的氯含量越高、油層水淹程度越強,水淹油層的巨觀俘獲截面就越大,熱中子壽命就越短。

5、碳氧比(C/O)能譜識別水淹層

油層碳含量高,水層氧含量高,計算C/O就能夠指示油水層。地層孔隙度為30%、含油飽和度為100%的油層,C/O比值為1.79;而含水飽和度為100%的水層,C/O比值則為1.55,所以C/O值的大小可以識別劃分水淹層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