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漁政管理
水庫養魚生產,既受水域環境和生物資源之間依存關係的制約,又受人為捕撈強度的影響。漁政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妥善處理庫區管理機構與庫區民眾的利害關係。庫區漁政機構應加強與庫區農場、鄉村組織的聯繫,依靠這些單位教育職工、村民遵紀守法。還要設立水庫治安機構,專門負責庫區治安及漁政管理,經常派出專職人員巡邏,制止入庫偷魚、電魚、毒魚和炸魚現象,確保水庫漁業生產穩步發展。
2.加強防逃管理
健全防逃設施,經常檢查攔魚設施,發現損壞及時補修。特別是在汛期排洪時,更要加強攔魚設施的管理,儘量減少逃魚現象。
3.切實預防魚病
大型水庫只要嚴格選擇使用優質、大規格魚種,認真做好魚種進庫前的藥液消毒或注射疫苗等措施,一般很少發生魚病。但在一些中小型水庫,由於水質肥沃,魚种放養密度較大,人工投放肥料、飼料較多,常有魚病發生,甚至有暴發性魚病(溶血性腹水病或稱敗血症)發生,並造成很大損失。故不能掉以輕心。具體防治方法可參考池塘養魚魚病防治措施。
4.科學捕撈成魚
建立一支技術熟練的捕魚專業隊,根據水庫的地形、地貌以及魚類活動規律,採用“趕、攔、刺、張”聯合捕漁法捕撈成魚或採取集中捕撈與放水涵魚室誘捕、經常性刺網捕撈相結合。集中捕撈採用大拉網,選在冬、春季水位較低和水溫較低、魚群集中、魚價較高時進行,每年捕撈3~4次,並局部圍捕1~2次。誘捕是在放水涵洞的出口處設定一個2米×4米×2米的魚室,在雨季涵洞泄水時誘捕隨水而下的鯪魚。平時分散捕撈以採用刺網為主,主要捕獲鯪魚、鯉魚、羅非魚及其他野雜魚。上市規格按市場需求,做到合理捕撈,捕大留小。一般在3~4月,鰱魚、鱅魚體重0.9千克以上時起水,5~12月體重1千克以上時起水,以縮短養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