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壩塘鎮

水壩塘鎮

水壩塘鎮,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位於桐梓縣縣域北部全鎮轄區面積166.76平方公里,東抵芭蕉鄉、南接正安縣廟塘鎮、本縣黃蓮鄉,西接羊磴鎮、木瓜鎮,北鄰獅溪鎮。

基本信息

簡介

水壩塘鎮 水壩塘鎮
1992年由復興鎮、福官鄉、三穗鄉(部分)合併建立。鎮人民政府駐地二坪村,距縣城約120公里。下轄8村60個村民組,總戶數6227戶,總人口26135人(其中非農業990人)。民眾收入主要來源於糧食生產、烤菸生產、畜牧業、外出務工等途徑,2010年完成GDP1.65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62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10元。

基本概況

--人口總數:26135人( 農業人口:25145人 非農業人口:990人 )

--行政區面積:166.76畝

--耕地面積:28830.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苗族

--發展口號:高腔山歌之鄉,冷水養殖基地,商貿服務中心,文化旅遊名鎮。

--所轄村:二坪,集中,金竹,馬井,坪頭,三會,深龍, 中山。

--生產總值:16500.0

--主要經濟產業:烤菸,方竹筍,冷水魚,石材工藝加工,煤礦。

--名特產品:冷水魚,方竹筍,俗稱“魚筍雙絕。”

--辦公所在地:二坪村,魚鱗堡。

--自然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山高谷深,氣候變化明顯,降雨量充沛。

--資源:遠古海洋化石,煤礦,石材,天然草場,冷水河,避暑風景區。

詳細介紹

歷史

水壩塘鎮是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水壩塘鎮曾是一片汪洋,中國獨有的寶塔組岩層、距今4.5億年的志留紀食藻類化石,遍布全鎮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見證了水壩塘鎮的源遠流長。滄海終變桑田,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6年),夜郎邊副土司侯婁殿邦封疆婁化里,其率妻梁氏及族人開發婁化里,水壩塘鎮進入人類文明新紀元。

交通區位

區位優越的交通重鎮。水壩塘鎮是桐梓縣城北部副中心,位於黔渝交接地帶,南距桐梓縣城120公里,北距重慶市區140公里,314縣道松小公路和302省道穿境而過,是桐梓—重慶南川區、桐梓—正安302省道、萬盛—正安三大交通線交匯點,形成羊磴、水壩塘、獅溪、芭蕉4鄉鎮交通區位中心,與羊磴、獅溪、芭蕉形成半小時經濟圈,與南川、萬盛、綦江、正安4縣區形成2小時聯繫圈。

水壩塘鎮也是桐梓重要的旅遊交匯節點,從水壩塘鎮向南可至桐梓、遵義,踏上紅色之旅,向東可經芭蕉入正安、綏陽體驗生態旅遊,向北可取道南川至重慶中心城區感受都市生活,向南從我鎮深龍村至黃蓮鄉可盡賞原始風光

水壩塘鎮是桐梓縣城鎮發展規劃中的三個縣城副中心之一,是松小公路和規劃中的302省道的必經之地,處於桐梓—重慶南川區、桐梓—正安302省道、萬盛—正安、綏陽三大交通線交匯點,是桐梓縣北部鄉鎮的重要交通中轉站。松小公路縱貫全境。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總里程310公里。

文化旅遊

底蘊厚重的文化名鎮。水壩塘鎮是桐梓縣文化示範鄉鎮,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在這裡有以原生態高腔大山歌為品牌的地方文化,有原地下黨在復興國小任教留下的紅色文化,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並存的宗教文化,有男女老少人人愛歌喜舞的風俗文化,各色文化在此水乳交融,形成獨具魅力的水壩塘文化。昔日的積澱鑄就今朝的繁榮,水壩塘鎮文化通過代代傳承結下累累碩果。在這裡誕生了桐梓縣第一個地下黨組織,高腔大山歌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在省、市、縣屢屢獲獎,更是在2010年走上了央視的大舞台。民間文藝隊、書畫攝影協會辦得紅紅火火,頗有一番“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景象。

全鎮森林覆蓋率為35%,其中有方竹林1.5萬畝,草山草場極為豐富。距鎮中心30公里的深龍村依然保持著原始生態面貌,與黃蓮鄉及木爪鎮水銀河源頭青坪村接壤,共同構成為一個原始森林區,具有較高的生態旅遊開發價值。小河溝避暑景區、羊磴河緩漂、三岔河人工湖水上遊樂、火焰洞溶洞群和石馬坡化石觀賞等旅遊項目豐富多彩。

還將打造三岔河人工湖水上遊樂、12公里長的羊磴河緩漂、深龍村原始風光、楊家槽與火焰洞溶洞群、石馬坡海洋化石和坪頭村大頭壩“志留紀早期韓家店組岩層遺蹟化石”等旅遊景點。有中、國小17所,衛生院(室) 12 間。文化底蘊深厚,有以《鋤頭閃閃亮金光》、《白岩高點曬花鞋》為代表曲的地方原生態獅溪高腔大山歌,復興抗戰文化和海洋化石文化等傳統文化。復興河的冷水裂腹魚與方竹筍一道被稱為魚筍“雙絕”,2008年被省農業廳列為裂腹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發展定位是:冷水養殖之鄉、商貿服務中心、文化旅遊集鎮、黔渝邊貿名鎮。已建成鄉村旅館4家,即將建成小河溝消夏避暑旅遊景點及其配套設施。

自然資源

水壩塘鎮 水壩塘鎮

資源豐富的投資旺鎮。水壩塘鎮轄區內自然資源蘊含豐富,其中原煤儲量3000萬噸,現有強博和楊家槽2間煤礦,設計生產能力30萬噸/年,鎮內還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化石群,大理石礦、鐵礦、鉀礦遍布全鎮各地。水能資源十分豐富,羊磴河、復興河穿境而過,另有小河溝、黃河溝、鹽井河三條支流。有裝機容量13200KW的渝能水電公司和總裝機容量5240KW的飛龍、天利、復興、龍塘溝、鹽井河、三岔河、黃溪河7家小水電站,還有水泥廠、紅磚廠、水泥磚廠、採石廠、石材工藝廠和山泉水廠。全鎮共有企業18家。糧食以水稻、玉米為主。農業產業主要有烤菸、方竹、畜牧、芸豆。。

鎮 黨 委 書 記:楊宗勐

鎮人民政府鎮長:梁正強

地理優勢

水壩塘行政圖 水壩塘行政圖

境內氣候溫熱,地形複雜,南北差異大,年均溫14—16℃。水利條件有復興河、鹽井河供引水灌溉。解放後還先後修建山塘 66口,蓄水13.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500畝;水庫3個,蓄水1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660畝;渠堰78條,灌溉面積5460畝。

糧食主產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經濟作物有油菜、烤菸、土煙、辣椒;林副特產有生漆、油桐、棕片、茶葉、水果、藥材、木材等,是全縣木材主產區之一。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石灰石等。鎮境有水泥廠1間,年產值10萬元以上煤廠1間,有復興、老鷹塘兩個電站,裝機容量800千瓦,15個村通電。4個村通公路,里程約31公里。

鎮駐地曾名“廣興場”,解放前是川鹽綦岸入黔至正安的通道。1958年起,為獅溪區公所駐地,建有國中、完小、電視差轉台、醫院等文教衛生實施。

文物勝跡有城牆岩、火焰洞。

交通重鎮

水壩塘鎮是桐梓縣城北部副中心,位於黔渝交接地帶,南距桐梓縣城120公里,北距重慶市區140公里,314縣道松小公路和302省道穿境而過,是桐梓-重慶南川區、桐梓-正安302省道、萬盛-正安三大交通線交匯點,形成羊磴、水壩塘、獅溪、芭蕉4鄉鎮交通區位中心,與羊磴、獅溪、芭蕉形成半小時經濟圈,與南川、萬盛、綦江、正安4縣區形成2小時聯繫圈。

水壩塘鎮也是桐梓重要的旅遊交匯節點,從水壩塘鎮向南可至桐梓、遵義,踏上紅色之旅,向東可經芭蕉入正安、綏陽體驗生態旅遊,向北可取道南川至重慶中心城區感受都市生活,向南從我鎮深龍村至黃蓮鄉可盡賞原始風光。

商貿強鎮

優越的地理區位,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奠定了水壩塘鎮作為黔渝交通線上重要中轉站的基礎,南來北往的客商繁榮了這個依山傍水的小鎮。各類商店中琳琅滿目的商品,飯館酒樓中的酒令祝詞,賓館茶樓中的休閒娛樂,酒吧歌廳中的餘音繞樑,農家樂中的歡聲笑語,無處不在彰顯著這座小鎮的繁華。

水壩塘鎮現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食、宿、娛、購設施數十間,已建成以三產服務為主導產業、建築風格頗具特色的黔渝風情一條街,正慢慢發展為輻射能力強、功能設施完備、具有較強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商貿強鎮。

文化名鎮

水壩塘鎮是桐梓縣文化示範鄉鎮,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在這裡有以原生態高腔大山歌為品牌的地方文化,有原地下黨在復興國小任教留下的紅色文化,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並存的宗教文化,有男女老少人人愛歌喜舞的風俗文化,各色文化在此水乳交融,形成獨具魅力的水壩塘文化。

昔日的積澱鑄就今朝的繁榮,水壩塘鎮文化通過代代傳承結下累累碩果。在這裡誕生了桐梓縣第一個地下黨組織,高腔大山歌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在省、市、縣屢屢獲獎,更是在2010年走上了央視的大舞台。民間文藝隊、書畫攝影協會辦得紅紅火火,頗有一番“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景象。

投資旺鎮

水壩塘鎮轄區內自然資源蘊含豐富,其中原煤儲量3000萬噸,鎮內還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化石群,大理石礦、鐵礦、鉀礦遍布全鎮各地。水能資源十分豐富,羊磴河、復興河穿境而過,另有小河溝、黃河溝、鹽井河三條支流。全鎮森林覆蓋率為35%,其中有方竹林1.5萬畝,草山草場極為豐富。

距鎮中心30公里的深龍村依然保持著原始生態面貌,與黃蓮鄉及木爪鎮水銀河源頭青坪村接壤,共同構成為一個原始森林區,具有較高的生態旅遊開發價值。小河溝避暑景區、羊磴河緩漂、三岔河人工湖水上遊樂、火焰洞溶洞群和石馬坡化石觀賞等旅遊項目豐富多彩。儲量豐富的礦藏資源,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觀,絢麗多彩的人文風情,熱情好客的人民民眾,優厚寬鬆的政策環境,水壩塘鎮正以自己的魅力感召著八方客商齊聚這片投資熱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