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橋

古代建甌南門(即廣德門)曾有浮橋。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僧人智源募眾始建石橋。但因橋址位於兩溪交會處,故屢修屢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改為渡口。福古甌公路進入建甌城尚須在南門跨越松溪。民國27年(1938年),在修建福古甌公路時,便成立水南橋工處,負責修建木便橋,名為建甌水南橋,共31孔,全長184.50米。由於該橋系中洪水位的木架木面臨時式大橋,民國31年全橋被洪水沖毀無遺,翌年仍按原式修復。 1950年6月在改建支前公路中,改建為6孔,每孔為跨徑30.58米的鋼筋混凝土墩台、貝雷式鋼桁架(單層三排)木面,全長220.26米。1971年又對原墩台用鋼筋混凝土予以加固,上部改建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荷載汽—13、拖—60,橋面淨寬7米,兩邊人行道各1米,橋樑全長227.30米,1972年2月由建陽地區第一交通工程隊施工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