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的主要用途
氰化物在電鍍、鍊金、熱處理、煤氣、焦化、製革、有機玻璃、苯、甲苯、二甲苯、照相以及農藥等的工業生產過程中都被廣泛地套用。在採礦業方面,氰化物被大量用於黃金開採中,因為金單質在氰離子的絡合作用下降低了其氧化電位,從而能在鹼性條件下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可溶性的金酸鹽而溶解,由此可以有效地將金從礦渣中分離出來,然後再用活潑金屬比如鋅塊經過置換反應把金從溶液中還原為金屬。在有機合成方面,氰化物常用來在分子中引入一個氰基,生成有機氰化物,即腈。例如紡織品中常見的腈綸,它的化學名稱是聚丙烯腈。腈通過水解可以生成羧酸;通過還原可以生成胺,等等。可以衍生出其他許多的官能團來。此外,氰化物在醫藥、農藥、染料、食品和飼料添加劑及其合成助劑等方面具有極廣泛的用途。
我國氰化物的主要污染物來源
人類的活動也導致氰化物的形成。環境中的氰化物主要來自工業“三廢”,也有含氰的殺蟲劑或藥劑污染的,但以前者為主。汽車尾氣和香菸的煙霧中都含有氰化氫,某些塑膠製品的燃燒也會產生氰化氫。氫氰酸是製造丙烯腈的原料,每生產10t丙烯腈約排放50~100kg氫氰酸。氰化物行業是指生產氰化氫、含金屬離子的金屬氰化物或配位化合物及其氰化氫下游衍生產品的化學工業。目前我國氰化物行業已有20多家生產企業,主要分布於上海、天津、安徽、山東、重慶、河北、遼寧、甘肅、山西等省。我國氰化氫和氰化鈉的總產能均超過20×10 t/a,其產能、產量及消費量居世界前三位。氰化氫下游衍生產品多達數百種,其中作為無機化學品主要有氰化氫、氫氰酸、氰化鈉、氰化鉀、氰化鈷、氰化亞銅、氰化銀、氰化金鉀、氰化銀鉀、氰化鋅、黃血鹽鈉(鉀)。氰化鈉、氰化鉀用於金屬電鍍、礦石浮選、染料,製藥、金屬著色、鉑金精煉等工業。顯而易見,水域一旦被氰化物污染,其後果不堪構想。
環境遷移、擴散和轉化
遷移、擴散
氰化物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中。動植物體內都含有一些氰類物質,有些植物如苦杏仁、白果、果仁、木薯、高粱等含有相當量的含氰糖甙。它水解後釋放出遊離的氰化氫,在一些普通糧食、蔬菜中,也可檢出微量氰化物。
土壤中也普遍含有氰化物,並隨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遞減,其含量為0.003~0.130mg/kg。腐殖質是一類複雜的有機化合物,其核心由多元酚聚合而成,並含有一定數量的氮化合物,其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以生成氰化物和酚化物,因此,土壤中氰化物的本底含量與其有機質的含量密切相關。由於氰化氫及易揮發,多數氰化物易溶於水,因此排入自然環境中的氰化物易被水(或大氣)淋溶稀釋、擴散,遷移能力強。氰化氫和簡單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穩定,氰化氫易逸入空氣中;或當水的pH值大於7和有氧存在的條件下,亦可被氧化而生成碳酸鹽與氨。簡單氰化物在水中很易水解而形成氰化氫。水中如含無機酸,即使是二氧化碳溶於水中生成的碳酸(弱酸),亦可加速此分解過程。
轉化
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穩定,當水的pH值大於7和有氧存在的條件下,可被氧化生成碳酸鹽與氨。地面水中存在著能夠分解利用氰化物的微生物,亦可將氰化物經生物氧化作用轉化為碳酸鹽與氨。因此,氰化物在地面水中的自淨過程相當迅速,但水體中氰化物的自淨過程還要受水溫、水的曝氣程度(攪動)、pH值、水面大小及深度等因素影響。
土壤對氰化物表現出很強的淨化能力。進入土壤中的氰化物,除逸散至空氣外,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在植物體內被同化或氧化分解。存留於土壤中並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轉化為碳酸鹽、氨和甲酸鹽。當氰化物持續污染時,土壤微生物可經馴化產生相適應的微生物群,對氰化物的淨化起著巨大作用。因此,有些低濃度含氰工業廢水長期進行污水灌溉的地區,土壤中的氰含量幾乎沒有積累。
自然界對氰化物的污染有很強的淨化作用,因此,一般來說外源氰化物不易在環境和機體中積累。只有在特定條件下(事故排放、高濃度持續污染),當氰化物的污染量超過環境的淨化能力時,才能在環境中殘留、蓄積,從而構成對人和生物的潛在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