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虧虛證

氣血虧虛證,中醫病證名。是指素體氣血不足或思慮、飲食損傷脾胃,生化不足,氣血虧虛;或產後大出血、久病大病,或蟲積噬血,耗傷氣血所表現出來的頭暈眼花,面色無華,心悸氣短,神疲,舌淡,脈沉緩一類病證。本病證見於虛勞、眩暈、痛經、經閉、經行發熱等症。

病因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久病體虛,脾胃虛弱,或失血之後,耗傷氣血,或飲食不節,憂思勞倦,均可導致氣血兩虛。

病機

氣血虧虛,沖任不充,血海虧虛,無血可下而月經停閉;氣血不足,沖任亦虛,經行之後,血海虧虛,子宮,沖任失於濡養,故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氣血虧虛,衛外之陽氣失固,故發熱形寒自汗;氣血虧虛,乳汁化源不足,無乳可下,故乳汁少或全無;面色無華,頭暈目眩,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為氣血虧虛之象。

辨證要點

頭暈眼花,面色無華,心悸氣短,神疲,舌淡,脈細弱。

臨床表現

頭暈眼花,面色無華,心悸氣短,神疲,或月經停閉,經期或經後小腹疼痛,或經行發熱自汗,或乳汁少或全無,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

益氣補血。

常用方劑

八珍湯。

常用中藥

人參、黃芪、白朮、茯苓、熟地黃、當歸、白芍、炙甘草。

常用腧穴

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胃俞、氣海等。

預防調護

1.消除及避免引起氣血虧虛的病因是預防氣血虧虛證的根本措施。

2.避風寒,適寒溫。感受外邪,耗傷正氣,通常是病情惡化的重要原因;而氣血虧虛的病人由於正氣不足,衛外不固,又容易招致外邪入侵。故應注意冷暖,避風寒,適寒溫,儘量減少傷風感冒。

3.調飲食,戒菸灑。人休氣血全賴水谷以資生,故調理飲食對氣血虧虛證至關重要,一般以富於營養,易於消化,不傷脾胃為原則。對辛辣厚味,過分滋膩,生冷不潔之物,則應少食甚至禁食。吸菸嗜酒有損正氣,應該戒除。

4.慎起居,適勞逸。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做到動靜結合,勞逸適度。根據自己體力的情況,可適當參加戶外散步,氣功鍛鍊,打太極拳等活動。病情輕者,可適當安排工作和學習。適當節制房事。

5.舒情志,少煩憂。過分的情志刺激,易使氣陰傷耗,是促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持情緒穩定,舒暢樂觀,則有利於氣血虧虛證的康復。

轉歸預後

氣虛不能生血,血虛無以生氣;氣虛者,日久也漸衰;血虛者,日久陰也不足;陽損日久,累及於陰;陰虛日久,累及於陽,以致病勢日漸發展,而病情趨於複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