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不攝證

氣虛不攝證,中醫病證名,指因氣虛,不能夠對血液起到正常的固攝作用,從而導致各種出血症狀的病證。

病因病機

多由久病、勞倦、脾虛等導致氣虛,氣虛不能統攝血液的運行,導致血溢脈外;或由於慢性失血,氣隨血耗,轉而氣虛不能攝血所致。

辨證要點

以各種“不固”表現和氣虛見症為辨證要點。

臨床表現

便血色紅或紫暗,體倦乏力,神疲懶言,面色晄白,心悸少寐,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

治法

益氣攝血。

常用方劑

歸脾湯加減。

常用中藥

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黃芪、龍眼肉、酸棗仁、木香。

針灸療法

取穴百會、關元、足三里、三陰交、隱白、陽池。針刺用補法及灸法,以益氣固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