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我國亞熱帶地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對生態與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並有可能威脅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然而,關於亞熱帶地區的資源、環境、生態的研究還十分薄弱,遠不能滿足該地區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因此,以亞熱帶地區水文循環及生態需水研究作為本書的基本論點,揭示該地區的水文循環、環境與生態需水的特點和規律,探索研究分析該地區水文循環、環境與生態的新方法、新技術和新途徑,為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規劃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書以大量資料和研究成果詳細闡述了我國亞熱帶地區水文循環要素的基本特點與規律,分析了近50年來水文循環要素對氣候變化回響的事實,揭示了人類活動對水文循環要素演變的驅動作用和機理。在全面評價華南地區水環境和水生態系統現狀及演變趨勢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了華南地區生態需水量特點,提出了適合該地區的生態需水量計算方法。從巨觀層面對生態需水量短缺和水質惡化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計量進行了分析與評價,試圖在本書的研究成果和我國亞熱帶地區發展戰略決策需求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本書可供從事水利、環保、生態、氣象、地理等有關專業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參考。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4 研究區域基本情況
1.5 本書主要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第2章 華南地區水文循環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回響
2.1 大氣降水分析
2.2 蒸發
2.3河川徑流
2.4 水循環演變趨勢分析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分析
3.1 分析思路與方法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生態環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並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由各種性質不同、運動狀態不一的物質所組成的有機統一體。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又是生態環境中最重要、最活躍的物質,它參與了生態環境中一系列重要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意義和環境意義。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都依傍大河而興起:中華文明發祥於黃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孕育於尼羅河流域,古印度文明開端於恆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淵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而且這些大河都具有水量充沛、泥沙較多、洪水頻繁等相同的特點。洪水的泛濫一方面給人類帶來災害;另一方面也為人類提供了肥沃的土地,使人類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下能夠收穫糧食,繁衍生息。
水是生命的起源,水是地球生態平衡得以維持的“血液”,而我國卻是一個水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雖然我國的水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水量僅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量日益增長,水資源供需矛盾日漸尖銳,加上人類對水資源利用不合理以及對生態系統需水量認識遠遠不夠,造成水資源配置與利用過程中生態系統需水量被大量擠占,使生態系統問題日益突顯,例如:河流斷流或乾涸、湖泊萎縮、濕地面積縮小、環境污染嚴重、區域(或流域)生態環境惡化、植被破壞、生態脆弱、生物多樣性減少、海洋赤潮等口。目前,我國因生態系統需水得不到滿足而導致的生態系統問題已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