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間文學作為人文學科中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在中國,從20世紀初開始,經過了幾代學者前赴後繼的拓荒、墾植,特別是近20年來的建設,近百卷的《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和《中國諺語集成》(總稱三套集成)的陸續編纂出版,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包括若干分支學科的學科體系,其中以神話學和史詩學領域的成就最為引人注目。神話學從單純的文藝社會學的闡釋,發展為多學科的參與,觸及到了世界神話學幾乎所有重要問題,而且提出了許多值得注意的新見解。在古典神話及其文獻資料之外,近年又在全國各地、各民族的居民中蒐集了大量流傳在口頭上的活態神話文本,填補了中國神話學的空白。在我國,神話學一時成為顯學。史詩研究雖然起步較晚,卻後來居上,如今已成磅礴之勢,一批中青年學者成長起來。中國不僅有了研究《江格爾》、《瑪納斯》、《格薩爾》的知名學者和博士,史詩研究的“中國學派”也已經登上了世界史詩學壇。中國的史詩是活態的,不像古希臘羅馬的史詩是已經死亡了的,因此中國史詩的蒐集和研究,對於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書寫,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劉錫誠,著名學者、作家,山東昌樂人。1935年2月生。1957年北京大學畢業。先後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新華通訊社、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任職。1997年退休。歷任《人民文學》編輯部評論組長、《文藝報》編輯部主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研究員、常務副主席、顧問,《民間文學》、《民間文學論壇》、《評論選刊》、《中國熱點文學》雜誌主編。退休前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理論研究室研究員。
社會職務
曾任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旅遊文化學會副會長、中國對外友好協會理事。現兼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民間文化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譯
《蘇聯民間文學論文集》(選編翻譯,作家出版社1958年)、《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合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海防前線戰士歌謠選》(採集,與路工合作,上海文藝出版社1959年)等著。
圖書目錄
- 民間文學:理論與方法
向國家學位委員會進一言(代序)
論原始的詩歌與神話
神話崑崙與西王母原相
九尾狐的文化內涵
禹啟出生神話及其他
《中原古典神話流變論考》序
神話與象徵——以哈尼族為例
《東巴神話象徵之比較研究》序
陸沉傳說試論
陸沉傳說再探
梁祝的嬗變與文化的傳播
序《董永新論》
鍾馗論
中日金雞傳說象徵的比較研究
中國民間故事中的鼠觀
民間故事的人類學考察
談民間信仰傳說
灶王傳說的類型與特點
白蛇傳傳說:我們應該回答什麼問題
旅遊與傳說
讀蒙古族史詩《智勇的王子喜熱圖》札記
傣族敘事詩研究的新開拓
激越悲愴晉北歌
關於私情山歌
伊瑪堪——珍貴的民族遺產
歷史的失落之處——柯爾克孜部落戰爭故事
燈謎說略
民間文學理論建設問題
史詩研究三題
《民間文學》1986年改版告讀者
《民間文學論壇》1986年編者絮語
《中國新文藝大系·民間文學集》導言
中芬民間文學聯合考察暨學術交流總結
社會經濟發展與民間文化保護
民間文化的走向與當代中國社會
對“後集成時代”民間文學的思考
禮失,求諸於野
《論彝詩體例》序——布麥阿鈕的彝族詩論
關於“不自覺的藝術”
新世紀民間文學普查和保護的若干問題
關於顧頡剛的一篇佚文
論中國民間文藝學史上的流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