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歷史人物:聞一多

民盟歷史人物:聞一多

《聞一多(民盟歷史人物)》展現了詩人、學者、民主鬥士一面的聞一多。聞一多是享譽海內外的名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革命史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無私無畏,面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也絕不屈服;同時他也是一個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本書有助於讀者更全面、深入認識和了解聞一多。

內容簡介

聞黎明所著的《聞一多(民盟歷史人物)》是聞一多先生的傳記,文筆生動,圖文並茂。

編輯推薦

聞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湖北蘄水人。著名學者,新月派代表詩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民主戰士。其詩沉鬱奇麗,具有強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面亦成就非凡,郭沫若嘆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聞黎明所著的《聞一多(民盟歷史人物)》生動地展現出聞一多先生傳奇的一生。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家世與童年

第二章 活躍在清華園

第一節 人京求學

考入清華學校

課餘補習會

第二節 初期的憂患意識

辯論與演說

為了普及教育

第三節 匯人“五四”運動的洪流

揮筆《滿江紅》

參加全國學聯大會

第四節 用藝術改造社會

美育代替宗教的影響

研究具形藝術的“美司斯”

第五節 改良社會的嘗試

上社

校內改良活動

第六節 抗議“六三”慘案

參加罷考與被迫留級

拒寫“悔過書”

第七節 清華園的最後一年

有了一個家庭

中途夭折的災區服務

第八節 初涉詩壇

認準新詩的方向

清華文學社

第三章 留學美國

第一節 去國的愁思

第二節 在芝加哥

芝加哥美術學院的優等生

與芝城的美國詩人

第三節 耕耘在文學園地中

《女神》評論

《紅燭》與愛國詩

第四節 在科羅拉多

第五節 發起“大江會”

第六節 在紐約

英文古裝劇的演出

“文化的國家主義”

第四章 一個破滅的夢

第一節 “我是中國人”

第二節 受挫的國劇運動

第三節 暫短的國家主義活動

加入國家主義團體聯合會

反對日俄出兵東北

反俄援僑大會

在“三·一八”慘案中

第四節 創辦《晨報·詩鐫》

第五節 “我要回海上去”

第五章 教授生活

第一節 在南京中央大學

第二節 在武漢大學

第三節 在青島大學

人地兩宜的教學與研究

三次學潮

第四節 重返清華園

愜意的學校生活

並非不問國事

第六章 抗戰的歲月里

第一節 流離

離別故都

南嶽一學期

湘黔滇跋涉三千里

蒙自百日

第二節 駐足春城

《祖國》和《原野》的演出

抗戰必勝的信念

第三節 主持清華中文系

出任系主任

秉公辦事

創辦清華文科研究所中國文學部

提攜後學

第七章 學術研究

第一節 研究領域略述

第二節 學術研究的幾個特點

第三節 文學的運動方向

第八章 走上新的道路

第一節 貧困的生活

第二節 迅猛的轉變

“這是一個需要鼓手的時代”

“不僅要做新詩,更要做新的詩人”

“向圈子外喊去”

“要把文學和政治打成一片”

打破“可怕的冷靜”

並非空穴來風

第三節 匯人民主運動的洪流

參加西南文化研究會

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第九章 民主鬥士(上)

第一節 保衛大西南

第二節 勇於解剖自己

向魯迅懺悔

克服幼稚病

第三節 援助貧病作家

第四節 “袁世凱沒有死”

第五節 民主首先要從自己做起

第六節 擁護共產黨

稱讚“小五四”

質問蔣介石

慰問郭沫若

出版《民主周刊增刊》

第七節 與民主青年同盟

協助建立民青

秘密印刷所的建立

第八節 “五四”民主大檢閱

“讓文藝回到民眾中去”

以歷史的眼光看待時代

共同播發民主火種

“不但做今天的詩人,也要做明天的詩人”

第九節 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

國民參政會不應再開

國民大會必須由聯合政府召集

第十章 民主鬥士(下)

第一節 為了和平民主團結

歡慶抗戰勝利

內戰絕不能再起

如何建設新中國

營救被迫害者

聯合出版界

第二節 血與火的歲月

為反內戰講演會出謀劃策

抗議摧殘自由,支持學生罷課

控訴“一二·一”慘案

爭取鬥爭勝利

第三節 迎接新的風雨

民盟支部的核心成員

促進政協通過民主決議

捍衛政協會議成果

四烈士大出殯

痛罵蔣介石,悼念四八烈士

揭露反蘇反共陰謀

甘做共產黨的尾巴

做統戰工作

第四節 新的世界觀

高唱“人民至上”

學習階級分析法

新文藝觀

第十一章 最後的日子

第一節 寄語青年

青年運動必須轉變為有組織的政治鬥爭

臨別贈言

第二節 衝破白色恐怖

“願與你們緊緊地握手”

為呼籲和平發動萬人大簽名

第三節 血寫的壯麗詩篇

抗議殺害李公朴

氣壯山河的最後一次講演

倒在祖國的大地上

尾聲

後記

再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