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旅遊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

民族地區旅遊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

9.2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 9.3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戰略重點 10.1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8月1日)

平裝: 30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11082780
條形碼: 9787811082784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8 x 14.7 x 1.3 cm ; 381 g
ASIN: B0011ESX08

內容簡介

《民族地區旅遊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包括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理論基礎、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研究的背景、民族地區旅遊業發展評介、民族地區旅游環境問題等10部分內容。

目錄

1導論
1.1旅遊與環境概述
1.2旅遊與環境的辯證關係
1.3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
1.4旅遊環境研究述評
2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理論基礎
2.1可持續發展理論
2.2生態環境倫理
2.3科學發展觀
3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研究的背景
3.1人類社會發展與環境變遷
3.2方興未艾的旅遊業
3.3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是人類文明的追求
3.4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形勢嚴峻
4民族地區旅遊業發展評介
4.1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概覽
4.2民族地區旅遊業發展評介
5生態環境對旅遊開發的影響
5.1旅遊開發中的生態環境條件
5.2生態環境對區域旅遊開發的制約作用
5.3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對旅遊開發的影響
6民族地區旅遊環境問題
6.1民族地區旅遊自然生態環境問題
6.2民族地區旅遊文化生態環境問題
6.3民族地區旅遊社會環境問題
7民族地區旅遊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7.1中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不協調的原因
7.2中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不協調的經濟學分析
7.3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博弈分析
7.4民族地區旅遊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7.5旅遊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經濟學分析
8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經驗借鑑
8.1國外旅遊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經驗借鑑
8.2國內旅遊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經驗借鑑
8.3國內外旅遊環境保護對民族地區旅遊發展的啟示
9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之路
9.1環境與旅遊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
9.2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
9.3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戰略重點
9.4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實施渠道
9.5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具體舉措
9.6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促進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
10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前景展望
10.1民族地區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
10.2抓好自然保護區建設
10.3發展生態旅遊,促進旅遊與環境雙贏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經濟體制對民族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既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也是一個理論的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用來指導未來的實踐。
我國民族地區國土遼闊,面積超過60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0%以上。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問題的圓滿解決,將對我國其他地區的環境最佳化問題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在這樣遼闊的國土上,在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的最佳化,絕非易事。首先,我國民族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治理起來難度極大。在這一區域內,多山區、丘陵,多沙漠、戈壁,在遼闊的西北地區還嚴重缺水,甚至連最簡單的生態系統都難以維持,更談不上同時還要支撐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了。同時,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許多地方的支柱產業是低層次的產業,其科技含量與人力資源要求較低,對自然資源的占用卻較多。這樣的區域經濟結構,當然為自然環境的最佳化帶來了障礙,這也構成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最佳化這一兩難問題。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民族地區已處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惡化的重災區,急需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並從根本上扭轉這一不利局面。
在現有環境條件下,解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最佳化這一兩難問題,恐怕成功的機會是很小的。首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最佳化的雙重目標難以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