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金炳鎬,男,黑龍江延壽人,朝鮮族,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
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專職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列主義學院院長、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長、中國民族理論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從1993年開始享受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1989年、1995年兩次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2002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2003年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成為全國民族院校首位國家級教學名師。2004年獲首都“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獲首屆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要從事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關係、民族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在國內外出版學術著作42部,發表學術論文380多篇。論著中獲國家部委級獎17項。目錄
論和諧民族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楊興猛
試論構建民族地區和諧社會的基礎條件彭曉霞
論民族法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常勇加強我國民族法律體系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楊曉瑜試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構建和諧社會胡清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民族區域自治周建波
提高和最佳化民族素質與民族地區和諧社會構建吳鵬
加強民族宗教工作與民族地區和諧社會的構建范立強加強少數民族人才資源開發與構建和諧社會崔美蘭
重視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權利保障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王偉關注民族地區弱勢群體問題構建民族地區和諧社會馬佳堅持和最佳化民族政策與構建民族地區和諧社會蘇傑
我國跨界民族的和諧發展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陳連勇民族院校的建設發展與民族地區和諧社會的構建丁雨迪少數民族“三農”問題與和諧社會構建吳月剛
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唐世亮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蘇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民族鄉、村建設問題研究
--以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為例馬雷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在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楊富強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新農村建設問題研究米娟婷
雲南少數民族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困境分析高文
淺析民族發展過程中民族心理層面的層次性
--以中華民族和中國境內56個民族之間的關係為例何宏珉論西部大開發與民族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丁樹群
試論人口素質對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肖明朗陳琦淺論西部地區民族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陳泠霏
立足人口較少民族現狀,促進人口較少民族發展
--對《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的解讀黃永新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與社會穩定問題李仲良
論新疆的資源開發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王歆
從旅遊業看外來經濟實體的植人對少數民族地區
發展的影響王龍國
論建設西南國際大通道中的民族因素許安平
民族關係調控芻議嚴慶
論構建和諧民族關係楊凱
試論雜散居地區民族關係問題中的宗教因素張勇
民族關係和諧模式探析--以鄂溫克族自治旗為例張銀花城鄉二元結構地區建設和諧民族關係問題研究
--以蘭州市紅古區窯街街道辦事處為例閃蘭靖
論民族關係的良性發展與寧夏南部山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互動楊琦論我國少數民族幹部培養使用政策肖定宇
全球化時代民族地區幹部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董強
淺談雲南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選拔萬泳延
民族平等的法哲學探析胡永平
民族精神與法,難捨難分的情緣--對歷史法學派“法源於民族精神”觀點的民族學思考李晟禱
論自治縣改市的利弊得失--以原遼寧省鳳城滿族自治縣為例田燁加強民族文化建設促進西部大開發康立華
淺談西部地區民族文化旅遊的開發張一多
兵團與地方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其意義林盛明民俗旅遊--對摩梭“火塘”文化的反思馬訓祥
淺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張鵬
淺論雲南省民族文化和旅遊業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朱麗君關於雲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思考谷聲燕
小康社會建設中發展民族教育的對策研究郎雪霞
當代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特點初探張曉宇
民族地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徐占元金炳鎬和當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研究
--兼論中國民族理論學科發展和學科體系建設馬守途淺談中國民族理論研究及其方法於磊
“二元忠誠”理論及其對處理新疆民族問題的借鑑意義司律利益因素對民族政策執行的影響李妹
試論孔子的“仁”學思想對和諧民族觀的思想影響楊桂宏積極引導新疆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馬思華張明玲新時期黨的宗教政策在新疆的實踐與發展王茜
新形勢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確處理宗教問題的經驗--以十一團、五十一團為例杜智賢
後記
……
書摘
3.民族地區的安定有序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保障和諧社會要求的是一種安定有序的社會,對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說,民族地區安定有序是整個國家穩定、社會和睦的重要保障。我國的少數民族大多居住在邊疆地區。我國有2.1萬多公里陸地邊境線,其中有1.3萬多公里在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的縣75%以上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①民族地區的穩定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當前,民族地區存在著一些影響穩定的不和諧因素。從內部來看,民族地區,尤其邊疆民族地區因其自身基礎薄弱,經濟發展進程明顯滯後,至今我國貧困人口的大部分仍然分布在西部民族地區。經濟上的差距使少數民族成員對在經濟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中涉及到民族利益問題更為敏感。表現在更加注重本民族與漢族等其他民族的對比差距,更加迫切要求加快本民族的發展,更加關心民族形象的維護,更加注意對各項合法權益的保障,要求實施特殊政策,在語言、服飾、宗教、習俗等方面希望得到尊重,照顧和維護本民族的權益。儘管這種意識是以民族平等和不損害其他民族的權利為前提,但是由於民族意識的社會功能的兩重性,引導得好,有助於本民族的發展和進步;如果引導得不好,勢必影響民族問和平團結的關係,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與矛盾。
從外部來講,西方敵對勢力從沒放棄對我國的“西化”、“分化”圖謀,千方百計在意識形態方面對我國進行滲透。而我國民族地區正處在這種滲透的前沿,對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造成了負面影響。此外,一些國際國內民族分裂主義分子,總是利用民族和宗教問題,迷惑人心,製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