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首都四大影院

民國首都四大影院

民國首都四大影院分別是大華大戲院(後改稱大華電影院)、世界大戲院(後改稱延安劇場)、首都大戲院(後改稱解放電影院)和新都大戲院(後改稱勝利電影院)。 截至2015年,大華大戲院仍在營業,首都大戲院已改造成博物館,勝利電影院在德基廣場二期裙樓復建了門臉但實體已不存,世界大戲院已於2006年拆除。

大華大戲院

大華大戲院舊影 大華大戲院舊影

大華戲院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山南路67號,地處新街口南端,建於1934年,是南京著名的電影院和民國建築傑作之一,由中國著名建築設計師楊廷寶主持設計,規模、設施均居民國南京之首。

大華大戲院曾先後更名軍人電影院、東方紅電影院。改造維修後,重新啟用最初的名字——大華大戲院。2002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大華大戲院與世界大戲院(後改稱延安劇場)、首都大戲院(後改稱解放電影院)、新都大戲院(後改稱勝利電影院)並稱為民國首都四大影院。

201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多的維修改造,大華大戲院重新開業。

世界大戲院

世界大戲院舊影 世界大戲院舊影

世界大戲院於1929年(民國十八年)10月21日建成開業,為半斧形雙層樓房,座位900多個。民國23年、洋歷1934年,影星胡蝶在此演出;1947年底,白楊、舒繡文等影星來此為他們主演的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作首映禮。來此演出的還有京劇大師梅蘭芳等。

世界大戲院多次改名,文革中改稱“延安劇場”。1985年延安劇場連續23天放映探索片《海灘》,連映21天放映《一個和八個》,廣受好評。梅蘭芳、呂玉堃、郎鹹芬、沈小梅、馬金鳳、筱水招等藝術家曾在此登台。

世界大戲院分別於1972、1980、2001年進行過多次翻修改造。尤其是2001年,為迎接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在江蘇舉辦,有關部門投資1000多萬元對該劇場實施大規模改建,完成後恢復了世界大戲院原名。當時的新聞報導稱:“改造後的這座現代化、高標準的劇場為三層六廳結構,充滿現代感和浪漫氣息。劇場演出舞台容積達4300立方米,達到國際大型演出要求水平。

2002年10月停業,改建集餐飲歌廳一體的夜總會。2006年,世界大戲院拆除。

首都大戲院

首都大戲院舊影 首都大戲院舊影

首都大戲院位於南京夫子廟貢院街84號。它與夫子廟民國時期著名的飯店大三元酒菜莊相鄰。首都大戲院毗鄰中國科舉博物館,與當時的世界大戲院、大華大戲院、新都大戲院並稱為民國首都四大影院。

首都大戲院建成於1931年(民國民國二十年),由中國著名設計師呂彥直先生團隊設計,建築風格為當時國際先進的現代主義風格,是民國時期公共文化建築的優秀代表。

在上個世紀30年代盛行“中央”二字命名建築物的南京,它的名字比較特別。首都大戲院是將電影從室外引到室內放映的中國第一批影院之一,其建築時間之早、規模之大,在當時都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它與大華大戲院(大華電影院)、世界大戲院(延安劇場)、新都大戲院(勝利電影院)並稱為民國時期首都南京的四大著名影院。 首都大戲院坐北朝南,左右對稱,從外觀上看高三層,平頂,屬於西方現代派建築。劇場部分設在建築物的中央,樓上下共設有1357個觀眾席。入口處門廳外有巨大的雨篷,伸展到人行道上,上方橫書繁體字“首都大戲院”五字。

首都大戲院開業之時,曾在當時的《中央日報》上刊發廣告,上面寫著“首都最堂皇的劇場,東方最富麗的天國“廣告語。民國年間,這裡經常放映國產大片和進口的新片,吸引了上至國民政府的軍政要員、社會名流,下至平民百姓的社會各階層人士頻頻光臨。

1937年底南京淪陷後,歸屬日本人組建“中華電影公司”,改名中華戲院。

1945年,恢復原名首都大戲院。

1950年4月,首都大戲院更名為解放電影院。

2005年解放電影院停業,其放映大廳樓下部分出租給夫子廟小商品市場,樓上部分保留為南京影劇公司老電影拷貝庫和內部放映廳。去年一度傳出要拆除的訊息,但是最終解放電影院作為科舉博物館的配套項目,保留下來,並進行保護性修繕。

新都大戲院

新都大戲院舊影 新都大戲院舊影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勝利電影院在著名建築師李錦沛的設計下問世,抗戰勝利前叫“新都大戲院”。抗戰勝利後,新都大戲院改名勝利電影院。

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新都大戲院位於日軍劃定的“日人街”里,被日軍在1939年強行霸占,並改名為“東和劇場”,專門放映日本影片。

1993年,勝利電影院開始走下坡路,原先1560個座位只剩下900多個,樓下逐漸成了小賣部、咖啡廳、遊戲廳和卡拉OK廳,最終於2004年10月拆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