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洋票

民國大洋票

民國廣東省大洋鈔紙幣,從它的誕生到結束歷史使命,從進入收藏領域的初期高價到目前的一落千丈,都極富傳奇。

歷史背景

大洋票全套八枚,主幣有一元、伍元、拾元、壹佰元四種,輔幣有一分、伍分、壹角、伍角四種。正面圖案八枚統一都是孫中山像和面值,背面圖案除小面額一分和五分券無圖案外其他全部都是廣州中山紀念堂,發行年份為民國三十八年(公元一九四九年),由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印製。

民國大洋票特點

一. 中華民國退守大陸所發行的最後一套錢幣。

大洋票

二. 中國有史以來戰爭中,被保存最完整的古紙幣。(八張一套;可聯號一萬張以上)

)*{2008年1月30日後.全世界只剩壹套一萬張聯號}

三. 中華民國定都廣東省時期的國幣。

四. 國共戰爭中被運來台灣保存最久的錢幣民國38年~97年。

五. 近代史中被各大博物館與民間大量收藏的錢幣。

六. 中國有史以來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流通了四個月又六天,

比金圓劵流通了九個月還少一半。

民國大洋票亮點介紹

這套幣的亮點在於:一是中國歷史上流通時間最短。1949年6月6日由廣東省銀行發行。10月12日,國民黨潰敗於廣州,廣州解放,同時宣告大洋票禁止流通,流通時間僅為四個月零六天;二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地區發行的最後一套紙鈔。當時國民黨政府節節敗退,物價飛漲,金元卷每64萬比港幣一元,金元券已成廢紙一張。一般家庭都拿它當引火煮飯燃料或糊牆。國民黨政府授權廣東省銀行辦理印製發行大洋票,不過也只是飲鴆止渴,大洋票隨即短命夭折;三是民國紙幣中印製最精美的一套紙幣。雖然當時處於內戰階段,戰火紛飛,物價飛漲,國窮民衰,技術落後,但大洋票的印製卻是最精細漂亮的,是所有民國紙幣中的上乘之作,票面都有很強的凸感,用手一摸就可感覺出來。圖案印製精微之極,孫中山頭像髮絲纖毫畢現;四是該套紙幣中的小面額紙幣紙質相當“脆”。照理,紙幣用料應當堅固、柔韌、耐用,然而,該套紙幣小面額券卻一折即斷,乾“脆”利落;五是進入收藏領域後身價的冰火兩重天。大洋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廈門廣州面市時,眾藏家愛好者爭購,全套八枚價在1500元上下。忽然一天在廣州某銀行倉庫起出一批庫存全新未用的大洋票,就忽如一夜秋風掃落葉,大洋票身價爆跌,時至今日已然縮水了十多倍。據有關資料,廣東省銀行在四個多月的時間裡,共發行了二十八萬七千元,根據這個數字,發行量並不大,問題是它的印製量大得驚人,從廣州某銀行倉庫的庫存發現和台灣高雄發現七百多箱的大洋票報導來看,足以證實其中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