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式步槍
毛瑟71式步槍是由毛瑟兩兄弟在1867年以法國夏塞波步槍的旋轉式槍機為基礎進行改進設計的,夏塞波步槍的正式名稱是“夏塞波1866型輕型燧發槍”(Chassepotfusil modele 1866),這是一種軍用後裝槍,因在1870年和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的出色表現而出名。由於普法戰爭中顯示出德國步槍的性能不如法國步槍,因此德國軍方決定挑選新的制式步槍。經過對比後,毛瑟兄弟設計的1871式步槍擊敗了競爭對手M1869巴伐利亞雲達步槍(M1869 Bavarian Werder),而成為標準的制式步兵步槍。毛瑟兄弟的設計被正式命名為Gewehr 71(1871型步兵武器),簡稱Gew.71或G71,並在奧伯恩多夫皇家兵工廠開始生產。這是歷史上第一種毛瑟步槍。
Gew.71步槍發射11×60mm定裝黑火藥金屬殼槍彈,步兵型槍管長850mm,此外還有槍管長700mm的jaeger型(短槍管步槍)和長500mm的騎兵卡賓槍型。後來還有許多不同口徑或稍有改進的型號被賣到其他國家。
Gew.71步槍是一種單發步槍,為了提高武器射速,保羅·毛瑟改進了新的71/84式步槍。
71、84式步槍
德國人從俄-土戰爭中學到了重要的一課,此役中土耳其軍隊裝備了的溫徹斯特M1866連發步槍完全壓制住了俄國軍隊使用的單發步槍,尤其是在1877年的普列文城(Plevna)之圍中,溫徹斯特連發步槍的火力大發神威,完全瓦解了俄軍無敵的刺刀攻勢。於是德國軍隊也開始考慮採用一種連發步槍來代替71式單發步槍,於是保羅·毛瑟就著手設計,給71式步槍加了一個彈倉。這種改進型的71式步槍在1884年被德國軍隊採用,並重新命名為71/84式步槍(Gew.71/84)。
Gew.71/84式步槍所採用的管狀彈倉位於槍管下方,長彈簧向後供彈,能裝8發槍彈。此外彈膛中還可以再裝一發,托彈板上裝一發,因此容彈量可達到10發。此外在槍的左側有彈倉隔斷器,阻隔彈倉供彈後射手只能單發射擊。保羅·毛瑟最初嘗試的設計其實是盒式彈倉,但在試驗中出現上雙彈故障而無法解決,因此不得不參考了溫徹斯特的管狀彈倉系統來設計。由於彈倉藏在前托內,因此在外形上的Gew.71/84式步槍與Gew.71式步槍差異不大。但由於管狀彈倉的設計始終是落後了,而且沒多久德國人就研製了新的小口徑無煙發射藥步槍彈,並採用了1888式委員會步槍,所以Gew.71/84式步槍的裝備數量少且時間短,不過據說在一戰中曾在一些二線部隊中發現有人使用這種舊式步槍。
89式、91式、92式步槍
毛瑟71/84式步槍採用管狀彈倉是由於保羅·毛瑟設計盒式彈倉時出現麻煩不得已而為之。當德國軍事委員會設計出1888式“委員會步槍”後,保羅·毛瑟很不滿意德國軍隊擅自設計和採用88式步槍,加快對毛瑟步槍的改進,採用單排排列的盒式彈倉和發射無煙火藥步槍彈,此外還參照了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的設計,把原本固定在槍機前部的拉機柄改為固定在槍機後部,新設計的槍機比原設計的槍機更容易操作。就這樣保羅·毛瑟很快就推出了毛瑟1889式(賣給比利時)和毛瑟1891式(賣給阿根廷),但仍不算成功。
後來保羅·毛瑟在1892年設計了一個新的拉殼鉤,這種被稱為“受約束供彈”(controlled round feeding)的技術是毛瑟式槍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由於這個拉殼鉤不隨槍機一起旋轉,從而避免了從盒形彈倉中上雙彈的故障。新步槍被命名為92式,其中較短的卡賓槍型有400支賣給西班牙海軍。這幾種型號的毛瑟步槍都是按照訂單的要求,分別採用不同的口徑,例如有些是7.65×53mm口徑,有些是6.5×55mm口徑,還有一些是8×60mm口徑,均為當時各國研製的無煙火藥步槍彈。
93式、94式、95式、96式步槍
在92式步槍成功推出後,保羅·毛瑟的下一個改進是1893式步槍,該型號把單排彈倉改為雙排彈倉,使彈倉的高度得以縮短同樣可裝5發槍彈,而且打開槍機後可用橋彈一次裝滿5發彈,比原來一發一發地裝填要快捷得多。另外又採用了新的7×57mm(.275 Rigby)步槍彈,該彈與93式步槍一起被西班牙軍隊和一些拉美國家軍隊採用,因此這種口徑經常被稱為“7mm毛瑟”(7mm Mauser)。
在古巴的聖胡安山(San Juan Hill,1898年美西戰爭)戰鬥期間,700名西班牙士兵承受了15,000名美軍士兵持續12小時的進攻行動,當時美軍使用.30-40克拉格步槍(Krag-Jorgensen),西班牙士兵正是使用93式步槍7mm毛瑟步槍。這次戰鬥的結果導致美國開始研製他們的毛瑟式步槍,由此誕生了春田M1903式步槍。同時,由於7mm毛瑟步槍在聖胡安山戰鬥中的表現舉世矚目,在德國政府的支持下,毛瑟步槍很快就在全世界流行起來,也促使保羅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他的設計,先後推出了1894式、1895式和1896式步槍。土耳其購買了93式,巴西和瑞典則購買了6.5mm口徑的94式。而95式和96式與93式非常相似,被賣到墨西哥、智利、烏拉圭、南非共和國(布爾人德蘭士瓦和奧倫治自由邦)、中國和伊朗王國。南非購買的96式在布爾戰爭期間與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對抗。這些型號的標準型號一般都採用740mm長的槍管長1240mm。
Gew.98式步槍
由於德國軍隊裝備了88式委員會步槍,促使保羅·毛瑟不斷研製新型號和改進舊型號,而這些型號也被出口到世界各地,並參與了許多戰爭。但德國軍隊仍未決定放棄88式委員會步槍。保羅繼續改進他的設計,他的努力終於在1898年得到回報,那一年德國軍隊決定淘汰88式步槍而採用新改進的毛瑟步槍作為制式步兵武器,新步槍被軍方命名為Gewehr 1898(1898型步兵武器),通常縮寫為Gew.98或G98。在隨後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Gew.98式步槍第一次投入實戰。
Gew.98式步槍不僅吸收了早期毛瑟型號上的所有改進,主要特徵是固定式雙排彈倉和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為雙排、固定式,其底板可以拆卸出來。裝填時可以從頂部的拋殼口一發一發地裝入,也可以通過彈夾一次裝填滿5發。每個橋夾裝5發彈,足夠裝滿一個彈倉,在機匣後橋上有機器加工出來的橋夾導槽。在裝填後,當槍機關閉槍機時,空的橋夾會被自動拋出。彈倉可以打開槍機清空或通過拆卸彈倉底板進行,但一般不推薦採用後一種方法。
Gew.88式委員會步槍雖然被Gew.98式毛瑟步槍所取代,但卻確定了8×57 J槍彈作為德國軍隊標準口徑的地位,因此98式步槍仍然是發射8×57 J圓頭步槍彈的。在1905年,德國研製出被命名為“8×57 JS”的輕尖彈(spitzer),彈頭直徑從8.1mm增加到8.2mm,而且彈道也變得更平直,因此許多已有的Gew.98式步槍需要改造槍膛和瞄準具來適應新的尖頭彈。
Gew.98式步槍除了標準型外,還有一種很短的卡賓槍型,被德國軍隊命名為Karbiner 1898(1898型卡賓槍),縮寫成Kar.98或K98。Gew.98步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都是德國軍隊步兵的制式步槍,而Kar.98式卡賓槍主要是裝備炮兵部隊和騎兵部隊。
Kar.98a式卡賓槍
Gew.98式步槍雖然具有性能可靠和射擊準確的優點,但740mm長的槍管在埑壕戰中使用時卻顯得太長而極為不便,因此德國陸軍武器局在1908年曾考慮採用卡賓槍來取代它。由於原來的Kar.98式卡賓槍的槍管太短,射擊時後坐力和槍口焰都太大,因此新設計的卡賓槍把槍管長增加到600mm,這種新卡賓槍被命名為“98AZ式卡賓槍”(Karabiner 98AZ)。除了槍管比標準型短外,Kar.98AZ還採用了下彎式拉機柄,背帶環改在槍身側面,無論徒步士兵還是騎兵都方便攜行,但Kar.98AZ只使用到1912年就撤裝了。
Kar.98AZ在四個兵工廠中生產,包括:Amberg、Danzig、Erfurt和Spandau。在一戰早期階段主要裝備德軍的騎兵,後來也裝備了部分常規部隊。在一戰後由於定型了新的Kar.98b卡賓槍,因此Kar.98和Kar.98AZ都被重新命名為Kar.98a。波蘭仿製的Kar.98AZ被命名為Kbk wz. 1898式,與德國Kar.98AZ原型的區別主要在於槍托上的背帶環移到左側。
Kar.98b式卡賓槍
Kar.98卡賓槍表現出來的缺點主要有精度差,這是由於卡賓槍的槍管較短,而且槍的重量也較輕的緣故。此外卡賓槍在發射7.92mm S式輕尖彈時槍口焰過大,雖然附帶有消焰器,但當卡賓槍裝上消焰器後就和全尺寸的98式步槍一樣長了。Kar.98卡賓槍的缺點導致德國陸軍決定改進現有的Gew.98式步槍並繼續服役,這些改進項目包括減小了蘭格(Lange——用設計者的名字命名的)式照門的射程裝定表尺,在1922年開始,蘭格式瞄準具被一種斜板式、從100到2000米內可調的新瞄準具代替。由於此時德軍開始改換新的sS式重尖彈,因此新的瞄準具也分別適合“S”或“sS”彈的兩種斜板表尺。Gew.98步槍的另一個改進是在改進計畫中要以一個比較寬的槍管箍代替原來的後箍,這使槍托與槍管軸之間更匹配。彈倉內的托彈板也由一個有直角尾肩的新托彈板代替,這樣當彈倉打空後會讓槍機不能關閉,空倉掛機功能不僅能起到提示作用,而且也間接提高了裝填速度。山地部隊,特別是騎兵隊,都想要一種新的卡賓槍代替Kar.98卡賓槍。大概從1925年開始,那個需求與一些用740mm槍管把98式步槍改裝成長卡賓槍的試驗不謀而合了。照門和托彈板都參照改進的Gew.98步槍裡面提到的改進,槍管前箍底部的小鉤被取消。這個鉤的作用是在閱兵時穿上繩子掛槍用的,儀容是這個鉤子的功能。在進一步的改進中,拉機柄被向下彎曲,槍托右側用橢圓形的切面使射手握得更牢固。槍管後箍底部的背帶環改到左側,並在槍托尾部左側開槽以安裝背帶。新的卡賓槍被稱為Karabiner 98b,雖然它的740mm長的槍管讓“卡賓槍”這個稱呼聽起來不大恰當,但德國軍隊卻是把它當卡賓槍用,作為山地部隊的主戰步槍。當Kar.98b卡賓槍推出時,原本的Kar.98卡賓槍和Kar.98AZ卡賓槍被統一重新命名為Kar.98a式卡賓槍。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是98b中的“b”是德文beritten(登山)的縮寫,但事實上它只是表示這是98式步槍中第二個型號的卡賓槍。Kar.98b卡賓槍的靈感其實是來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德國陸軍腳踏車連隊所使用的Radfahrer Gewehr(腳踏車步槍),腳踏車步槍與標準的Gew.98步槍基本相同,只是使用了下彎式的拉機柄和背帶改在左側而不是底部。並非所有的Kar.98b卡賓槍都是用舊槍改裝的,其中有一些是重新生產的。位於蘇爾的Simson公司是在凡爾賽條約下被允許為德國軍隊生產輕武器的公司,該公司獲得生產10,000支全新Kar.98b卡賓槍的契約,這份契約大概在1926年左右判出,有一些在一戰結束時剩下的Gew.98步槍的零部件被用在這個生產計畫,可謂絲毫不浪費了。新生產的Kar.98b卡賓槍在機匣環的右側有一個與眾不同的“S”字母,沒有名稱標記。至於用舊槍改裝出來的Kar.98b,則在機匣左壁上打有“Karab. 98b.”的標記,由於原本Gew.98步槍上已經有年份標記,因此改裝後的新槍在原有生產年份後面加上一個兩位數的改裝年份標記(例如:1918/26)。
標準型步槍
在毛瑟Kar.98b式卡賓槍推出後,並沒有受到想當然的歡迎,尤其是山地部隊極為厭惡98b式卡賓槍,因為它太長了。在1924年,德國陸軍武器局向毛瑟廠提出生產標準型短步槍的問題,於是出現了一種採用毛瑟98式槍機和直拉機柄但槍管長600mm的新的標準型。在1933年,毛瑟廠又推出改用下彎拉機槍的新標準型7.92mm短步槍,並把槍托底的背帶環改到槍托左側,槍管後箍改用彈簧固定,前箍改由一根橫銷來緊固。
所謂標準型(Standard-Modell)意思是指把這些600mm槍管的短步槍代替過去的740mm槍管長步槍作為毛瑟步槍的標準型,這些商業型的標準型步槍又經常被稱為FH型,並在市場上提供7.9mm、7.65mm和7mm等三種不同口徑。這些短槍管的標準型步槍被賣到比利時、巴西、玻利維亞、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厄瓜多、衣索比亞、伊朗、盧森堡、墨西哥、秘魯、土耳其、烏拉圭和南斯拉夫,在這些步槍中。由於當時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生產武器進行了限制,因此德國繞過條約的約束,把生產契約都交給比利時、捷克、和奧地利來生產,並秘密地在瑞士Kreuzlingen建了一家毛瑟分廠來提供部分部件,裝配好後再運給客戶。
此時,德國軍方通過對式的射擊試驗表明,7.92mm sS彈所採用的198格令尖頭彈和43.9格令發射藥在短槍管的標準型步槍上使用是很適合的,它的槍口焰和槍口衝擊波只是比舊的長槍管標準型略大。而原有的採用154格令尖頭彈的7.9mm S彈則由於它的發射藥過多才會導致過大的槍口焰,因此sS槍彈正式成為德國武裝部隊的步槍和機槍的標準彈。但德國陸軍直到1929年和1930年初期才正式對標準型步槍進行測試,而且這個測試其實是把現有的98b式卡賓槍的槍管縮短到600mm來進行試射,根據試驗的結果,最終產生了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的主戰步槍——Kar.98k短卡賓槍。
到了1939年,德國吞併了捷克後,獲得大量Vz.24步槍,此時才把早年的毛瑟標準型步槍及其同型步槍重新定型為1924式步槍,也就是說,其實直到1939年之前,是沒有M24式毛瑟步槍的,M24式步槍的定型甚至比Kar.98k還晚。而中國在1935年開始生產的“中正”式步騎槍的圖紙其實是毛瑟標準型的圖紙(有些觀點認為可能是從捷克、比利時這些地方來的),而非像舊資料所說的那樣是來自德國的M24步槍圖紙。
Kar.98k式短卡賓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凡爾賽條約嚴格限制了德國軍用武器的研製和生產,但是德國人在1920年代以後就秘密地發展軍用武器,著名的毛瑟Kar.98k式卡賓槍就是那個時候開始研製的。Kar.98k成為二戰期間產量最多的輕武器之一,從1935年開始服役,直到二戰結束前都是納粹德軍的制式步槍。
德國陸軍在1929年和1930年初期正式對採用7.9mm口徑的毛瑟標準型步槍進行測試,但這個測試並不是由毛瑟公司提供1924年樣式的標準型步槍步槍,而是把現有的98b式卡賓槍的槍管縮短到600mm。這種縮短的98b被證實比其他型號的便攜性更好,尤其是它的下彎式拉機柄和安裝在左側的背帶環。於是它被推薦採用,並被稱為Karabiner 98k,簡稱Kar.98k、K98k或直接簡稱為98k。注意,數字“98”之前的“K”是代表卡賓槍的大寫字母,而數字之後的小寫字母“k”是kurz(短)的意思,表示它比98b式卡賓槍更短。這就是為什麼這支1米長的步槍被稱為“短卡賓槍”的原因了(註:正確的寫法必須注意前後字母的大小寫)。普通的Kar.98k的代號是Adalbert,安裝ZF41瞄準鏡的Kar.98k-ZF41其代號則為Adalbert b。在1944年開始,Kar.98k的代號改為Dauerwelle。
雖然被推薦採用,但直到1935年6月希特勒實施軍隊重建計畫前,Kar.98k式短卡賓槍仍然沒被正式定型或採用。在1933年,毛瑟公司推出新的下彎拉機槍標準型步槍,因為它的機匣上打上了一個毛瑟的旗幟商標,因此收藏家們通常稱這種1933年的標準型步槍為“旗幟毛瑟”(banner Mauser)。除了正式名稱外,這種1933型的標準型步槍與98k式短卡賓槍基本相同。這種短步槍宣稱是提供“德國郵電部”(Deutsche Reichspost)使用的,但事實上許多新槍都是直接交到納粹黨手上。
德國陸軍是在1935年6月21日正式宣布採用98k式卡賓槍的,不過在1934年,毛瑟公司和蘇爾的紹爾公司(J.P. Sauer & Sohn)就已經開始按各自設計的Kar.98b卡賓槍的縮短型進行小批量試產,毛瑟的槍型和紹爾的槍型各採用不同的槍管護箍來固定槍管,經過對比試驗發現毛瑟公司的設計更可靠,因此毛瑟公司的槍型被指定為Kar.98k式卡賓槍的標準樣式。
Kar.98k式短卡賓槍與Kar.98b式卡賓槍的結構是完全相同的,只是Kar.98k的長度較短。Kar.98k式卡賓槍的機匣左側打上了“Mod. 98”的標記,在戰爭後期生產的槍型則是把這個標記打在機匣環上。此外在機匣環上還打上了由數字和文字組成的生產商識別代碼,例如“K”表示1934年,而“G”表示1935年,“S/42K”的標記表示該槍是在1934年由毛瑟公司生產的,而“S/147/G”則表示為1935年紹爾公司的產品。在1935年至1945年間還有許多其他生產承包商負責生產Kar.98k式卡賓槍,如果是由兩個承包商共同生產的產品,則生產商代碼會是由一條斜線隔開的兩個代碼。還有有一些Kar.98k式卡賓槍是在集中營生產的。
在Kar.98k式短卡賓槍被正式採用後,大量原有的Kar.98b式卡賓槍和Gew.98式步槍被送到工廠轉換成Kar.98k式卡賓槍,這批步槍機匣上的原有標記無法抹去,但在主要的金屬部件上都打上Waffenamt(武器局)的接收標記。還有一些由原有步槍改裝過來的槍型被打上了納粹黨衛軍的骷髏圖案和“SS”的古日耳曼魯內文字標記。剩下許多沒有改裝的舊長步槍型則交給警察使用。
Kar.98k採用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門。準星是大麥粒式(倒“V”形),在一些槍上安裝有可拆卸的半圓形準星護圈。準星可以調整風偏,表尺從100米到2,000米可調,每100米一個增量。不過使用機械瞄具時的有效射程實際上大約只有500米左右,如果裝上瞄準鏡時,有效射程可以增至900米左右。
原本在98式步槍上有兩個安裝在槍托底部的背帶扣環,而Kar.98k式短卡賓槍則與98b式卡賓槍一樣,只在前托左側有一個扣環,槍托兩側各有一個用於穿背帶的開口來取代原來槍托底部的扣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槍托和護木都是胡桃木,但這種木材很快就短缺起來,因此,大多數的98k式卡賓槍是採用層壓式槍托和薄山毛櫸木材加酚醛樹脂的護木,這導致重量稍有增加,並且加大了生產難度,但膠合板更堅固,抗濕氣和抗彎曲性能都比實心胡桃木或山毛櫸要好。
Kar.98k式卡賓槍的刺刀就是從Gew.98式步槍的長刺刀縮短而來的,全長380mm,刃長240mm,刀刃上有出血槽,德國型的刀柄上有斜向防滑紋,但其他國家生產的刺刀則沒有防滑紋。最初的98k刺刀配有金屬制的硬刀鞘,但後來改為皮製軟刀鞘。Kar.98k式卡賓槍可以在槍管前安裝上槍榴彈發射器,並配套有槍榴彈瞄準具等附屬檔案,可拋射人員殺傷榴彈或破甲彈。這些配件在不使用時可以裝在一個皮製的攜行袋內,掛在士兵腰帶的左側攜帶。
在戰爭中,為了加速生產Kar.98k式卡賓槍以滿足前線的大量需要,步槍本身作了許多改變來簡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難度,例如鋼製槍托底板由機加改為鑄造,弧形表尺內側的刻度被取消,滑動式照門後側的形狀由斜角改為直角,扳機護圈、彈倉殼體、托彈板、彈倉底板、槍管護箍等等都改用衝壓鋼件,槍機上的泄氣孔由長形改為圓形。槍托中原本有一個橫貫槍托的金屬套管,在分解發射機構時用來容納擊針的,後來被改為直接在槍托底板側面開孔。
進一步簡化工藝的結果是取消了容納拉機柄的槍托凹槽,把固定槍管護箍的螺桿改為木製品,托底板改為衝壓件,金屬部件用磷酸鹽處理代替原來的烤藍。到了1944年,除了狙擊型外,甚至直接用滑膛槍管來免去生產膛線的工序,同時還取消了通條,改用拉繩子的槍膛刷。到了1945年定型的最終簡化型SWP45已經是把表尺用鋼板折彎成“L”形,僅切開V形缺口,有部分最終簡化型連刺刀卡筍都省掉。到後來由於槍托不夠用,有部分最終簡化型是採用剩餘的波蘭M29步槍的槍托。槍管上面的護木直接用帶孔薄鋼板彎曲製成的。
二戰開始時,德國國防軍已經裝備了約277萬支98k,在戰爭期間又有754萬支98k交付部隊(包括了12萬支狙擊型)。其中空軍約有92萬支,海軍約有19萬支,黨衛軍也有6萬多支。從1935年到1945年,Kar.98k式短卡賓槍的總產量有一千多萬支。但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所生產的Kar.98k的質量是最好的,隨著戰爭的進程,98k式卡賓槍在加速生產後,生產工藝和質量都下降了,在戰爭頭幾年裡,簡化型的Kar.98k還算是符合軍用標準的,但到了戰爭後期生產的Kar.98k質量越來越差。在1940年毛瑟公司參與了為德國軍隊研製新型半自動步槍的競爭,但沃爾特公司的樣槍擊敗了毛瑟公司的樣槍,被德國軍隊正式命名為Gewehr 43(G43),但由於G43推出時間太遲,而且德國的生產能力越來越弱,因此簡化型的Kar.98k仍然在大量生產和裝備部隊。
Kar.98k式卡賓槍在二戰中不算是一種性能突出的武器,當時美國的M1伽蘭德和蘇聯的SVT採用自動裝填技術而大大提高了武器的射速,而即使與同類的武器相比較,前端閉鎖的毛瑟式槍機也不如後端閉鎖的李-恩菲爾德式槍機速度快,使用Kar.98k的射手必須移動整隻手臂來拋殼和上膛,而使用SMLE步槍的射手只需活動腕關節就能實現,所以Kar.98k的實際射速只有10發/分鐘左右,熟練的射手能達到15發/分鐘左右就很了不起了,而SMLE的射速卻普遍能達到15發/分鐘以上,熟練的射手甚至能打出30發/分的射速。在二戰同期軍用步槍中,比98k慢的步槍只有莫辛-納甘。
但Kar.98k畢竟不是燒火棍,憑著可靠的槍機和良好射擊精度(39年時出產的98k精度還是相當優秀的,但隨著戰爭進程是越來越差,戰爭末期出產的甚至不如半自動的M1伽蘭德打得準),在灼熱的北非沙漠和寒冷的俄羅斯冬季都證明了Kar.98k卡賓槍的存在價值。而且憑著“毛瑟”這個響亮的名字,使得這種落後武器在戰爭結束後被許多盟軍士兵帶回家去收藏或者賣給其他收藏家。另外,還有大量的98k在戰後被法國、東德、挪威、丹麥、捷克、南斯拉夫等國家翻修和繼續使用,在韓戰、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和後來的越南戰爭中,98k仍在戰場上作戰。98k式卡賓槍作為一種經典的二戰武器,仍然受到槍械愛好者的歡迎,並用於收藏、射擊運動或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