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軍事思想辭典

挺羅炳輝粟 政肖勁光詞目筆畫索引羅瑞卿許光達王樹聲陳 賡張雲逸徐海東黃克誠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左

作品目錄

目 錄
毛澤東軍事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毛澤東軍事思想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
體系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
和發展
毛澤東軍事思想產生的
社會歷史條件 (14)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地位
作用 (17)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哲學基礎
客觀地全面地考察戰爭,
反對戰爭問題中的唯
心論和機械論
考察戰爭要以時代為
根據
戰爭的客觀條件與客觀
規律
一般戰爭規律和特殊戰
爭規律
中國革命戰爭的根本
規律
戰爭指導規律
軍事路線正確或錯誤的
思想根源
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用
兵新法
主觀符合客觀是軍事上
多打勝仗的關鍵
革命戰爭是民眾的戰爭
只有動員和依靠民眾
才能進行戰爭
兵民是勝利之本
革命戰爭推動社會發展
的飛躍
研究不同戰爭的指導規
律要著眼其特點著眼
其發展
在戰爭中改變戰爭力量
敵強我弱的原來程度
戰爭力量的強弱轉化是
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力爭主動,力避被動
兩軍相爭,勝敗皆決於
內因
把注意力擺在照顧戰爭
的全局上
戰爭是往返曲折的,不
是徑情直遂的
戰爭的絕對流動性和特
定階段上的相對固
定性
通過分析戰爭現象認識
其本質
戰爭與和平互相轉化的
同一性
敵我兩方面都是認識的
對象,我們的頭腦是
認識的主體
軍事理論是軍事實踐經
驗的總結
認識戰爭情況的兩個
過程
戰爭中人的自覺能動性
以客觀物質條件為基礎
能動地爭取戰爭勝利
描畫戰爭趨勢的輪廓是
必需的可能的
研究和指導軍事鬥爭的
實事求是方法
戰爭中的矛盾分析方法
指導軍事鬥爭的民眾路
線方法
戰爭問題上的階級分析
方法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戰爭觀
戰爭觀
戰爭起源
戰爭是階級之間、民族
之間、國家之間、政
治集團之間互相鬥爭
的最高形式
戰爭與政治
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戰爭與經濟
戰爭不但是軍事和政治
的競賽,還是經濟的
競賽
戰時的經濟建設必須環
繞著革命戰爭的中心
任務
發展生產,厲行節約,
加強軍事工業的建設
一切為了前線的勝利
經濟政策影響戰爭的
發展
戰爭對經濟具有一定的
反作用
戰爭性質
戰爭的性質決定政府和
人民的關係
擁護正義戰爭,反對非
正義戰爭
正義戰爭是拯救人類的
旗幟
戰爭根源
法西斯主義就是戰爭
資本主義總危機逼使各
資本主義國家走入新
的戰爭
戰爭與革命
在階級社會中,革命和
革命戰爭是不可避
免的
戰爭教育了人民
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
戰爭
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
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
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
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
武裝鬥爭是中國革命的
特點和優點
革命戰爭萬能論
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
都是紙老虎
戰爭與和平
帝國主義的和平,是其
戰時政策的繼續
只有人民團結和鬥爭,
才能制止戰爭 保衛
和平
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
制止新的世界大戰
反對侵略,爭取和平
以戰爭的勝利去取得
和平
為永久和平而戰
戰爭的目的在於消滅
戰爭
我們是戰爭的消滅論者
只有消滅了階級,消滅
了國家,才能最後消
滅戰爭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
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
人不是物
唯武器論
戰爭是兩軍指揮員以物
質基礎作地盤的主觀
能力的競賽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人民軍隊理論
人民軍隊
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
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人民軍隊是執行革命的
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
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
人民軍隊的宗旨
黨指揮槍的原則
人民軍隊的三大任務
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
生命線
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務和
內容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
政治工作與其它各項工
作的關係
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
的首長分工負責制
黨委制
黨代表制
政治委員制度
政治機關制度
雙重領導制度
支部建在連上
三大民主
人民軍隊的內部關係
團結自己,戰勝敵人
軍人委員會
士兵委員會
幹部下連當兵代職制度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
反對單純軍事觀點
反對極端民主化
反對流寇思想
反對軍閥主義殘餘
反對小團體主義
反對山頭主義
反對自由主義
新式整軍運動
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
大光榮
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團隊精神精神
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延安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向雷鋒同志學習
南京路上好八連
硬骨頭六連
“三視”教育
經常性思想工作
團結、緊張、嚴肅、
活潑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
天下誰能敵
擁政愛民
擁軍優屬
搶險救災
支援社會主義建設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
不勝
戰時政治工作
殺敵立功
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訓練
兵要精,武器要好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
的軍隊
官教兵、兵教官、兵
教兵
十大教授法
教養一致
努力學習,保衛國防
加強司令部建設
大辦教導隊
嚴格訓練,嚴格要求
三打三防訓練
崗位練兵
實戰輪訓
野營拉練
以幹部訓練為重點
民眾性練兵
郭興福教學法
評教評學
人民軍隊建設的高級
階段
五統四性
精兵簡政
首次實行軍銜制
要搞出一本自己的戰鬥
條令來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共同
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
作條例
人民軍隊的後勤工作
人民解放軍軍兵種建設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
炮兵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八一建軍節
八一軍旗
軍隊是個大學校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人民戰爭理論
人民戰爭
民眾戰爭
全面戰爭
游擊戰爭
農民游擊戰爭
人民的游擊戰爭
抗日游擊戰爭
敵後游擊戰爭
農民戰爭
農民起義
人民戰爭路線
人民戰爭方針
堅持全面抗戰,反對片
面抗戰
單純政府抗戰
真正的人民戰爭
人民戰爭是克敵制勝的
法寶
人民民眾是戰爭勝負的
決定力量
真正的銅牆鐵壁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
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戰爭的正義性是人民戰
爭的政治基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力和軍力相結合
鐵多氣少
黨對戰爭的絕對領導權
正確的政治路線
正確的軍事路線
黨的一元化領導
一切為著前線
人民戰爭的武裝力量
體制
人民軍隊是進行人民戰
爭的骨幹力量
主力紅軍、地方紅軍和
赤衛隊相結合
主力兵團、地方兵團和
人民自衛軍相結合
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
相結合
正規軍和民兵游擊隊相
結合
武裝民眾和非武裝民眾
相結合
民眾武裝組織
建立農民武裝
梭標隊
工農暴動隊
少年先鋒隊
童子團
武裝工作隊
抗日義勇軍
婦救會
“一支槍也要集中到紅
軍中去”
人民戰爭的戰略基地
工農武裝割據
紅色割據
軍事割據
民眾割據
固定區域割據
農村革命根據地
游擊戰爭根據地
臨時和非固定根據地
土地革命戰爭根據地
中央革命根據地
蘇區
敵後根據地
抗日民主根據地
游擊區
中心區
解放區
陝甘寧邊區
建立根據地的基本條件
鞏固根據地的方針
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
在戰略進攻中建立新根
據地
波浪式推進政策
以武裝鬥爭為主,多種
鬥爭形式相配合
經濟戰線上的鬥爭
文化戰線上的鬥爭
思想戰線上的鬥爭
外交戰線上的鬥爭
政權的鬥爭
民眾運動
國統區第二條戰線
全國人民的總動員
全國軍事總動員
戰爭的政治動員
經濟動員
自給經濟
發展經濟,保障供給
支前
堅壁清野
參軍運動
農村軍事化
人自為戰,村自為戰
反“掃蕩”
反“清鄉”
反“蠶食”
地道戰
地雷戰
麻雀戰
破襲戰
圍困戰
地方戒嚴
戰鬥與生產相結合
“人海戰術”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戰略戰術
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
就走
中國革命戰爭戰略
戰略思想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
上重視敵人
戰略上“以一當十”,
戰術上“以十當一”
承認積極防禦,反對消
極防禦
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
備之敵
持久勝敵
後發制人
從最複雜最困難的情況
著眼
主動性、靈活性、計
劃性
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
的速決,內線中的
外線
進攻時反對冒險主義
防禦時反對保守主義,
轉移時反對逃跑主義
正確地規定戰略方向
適時轉入戰略反攻和
進攻
執行有利決戰,避免不
利決戰
適時進行軍事戰略轉變
要準備打仗
立足於早打、大打、打
核戰爭
防戰略突襲
軍事原則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十大軍事原則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
滅敵人
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相
結合
有理、有利、有節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計畫的戰略退卻
初戰三原則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戰略方針
誘敵深入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
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戰略防禦問題是紅軍作
戰中最複雜和最重要
的問題
持久戰
抗日游擊戰爭的六項戰
略原則
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
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
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
動戰
相持階段是戰爭的樞紐
抗日戰爭沒有戰略進攻
只有戰役反攻及戰略
反攻
向北發展,向南防禦
讓開大路,占領兩廂
生存第一,勝利第一
以殲滅國民黨有生力量
為主,而不以保守地
方為主
戰略上的內線作戰方針
外線作戰,將戰爭引向
國民黨區域
適時舉行戰略決戰
天津、北平、綏遠三種
方式
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
陣地戰、敵後游擊戰
相結合
持久作戰,積極防禦
保衛祖國的戰略方針
作戰方針
基本的方針是殲滅戰
消耗戰與殲滅戰相結合
分兵以發動民眾,集中
以應付敵人
保存力量,待機破敵
集中大力打敵一部
外線出擊
遠距離包圍迂迴
以打促談
利用城市打也是一個
辦法
戰爭來了還是靠近戰、
夜戰
戰爭初期該頂的地方
要頂
重點設防,重點守備
嚴密防護,積極打擊
作戰方法
盤鏇式打圈子
敵進我進
蘑菇戰術
化整為零,化零為整
兵力使用的分散、集中
和轉移
各個擊破
揀弱的打
殲滅性打擊
半殲滅半擊潰
攻城打援
圍城打援
超越作戰
無後方作戰
四面包圍
圍三朗一
包圍迂迴
分進合擊
乘敵之隙
戰略反攻
戰略進攻
創造戰場
連續作戰
輪番作戰
戰術小包圍
零敲牛皮糖
戰術性反擊作戰
作戰形式
主要形式是運動戰
進行必要的和可能的陣
地戰
廣泛開展游擊戰
游擊戰與正規戰相配合
坑道作戰與地面作戰相
結合
反“絞殺戰”
反“細菌戰”
陣地戰結合運動戰
自衛反擊作戰
核反擊作戰
作戰指揮
集中指揮
分散指揮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國防建設理論
國防建設
國防事業
國防戰線
國防力量
國防法制
國防觀念
國防教育
國防體育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不建設現代化國防,革
命就不能達到目的
國防建設既不能停步不
前,也不能急躁冒進
一手抓尖端,一手抓
民兵
國防現代化
武器裝備現代化
建設戰略後方
建設強大的國防軍
裁減數量,加強質量
精簡整編
整軍備戰
建設強大的國防後備軍
全民皆兵
大辦民兵師
民兵工作“三落實”
民兵三項任務
民兵和預備役相結合
民兵工作以生產為中心
勞武結合
陳 毅
賀 龍
聶榮臻
徐向前
羅榮桓
葉劍英
楊尚昆
李先念
曾中生
葉 挺
羅炳輝
粟 裕
譚 政
肖勁光
詞目筆畫索引
羅瑞卿
許光達
王樹聲
陳 賡
張雲逸
徐海東
黃克誠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左 權
彭雪楓
林 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