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山蒟

毛山蒟

毛山蒟,植物,莖通常被微毛,具縱棱,老時變黑色。葉紙質,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生於密林或疏林中溪澗邊,攀援於樹上或岩石上,全株可入藥,用於風濕、跌打、腫痛、關節痛、疳積等。

基本信息

毛山蒟

所屬卷:Piper Linn.
所屬科:Piper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毛山蒟
其它中文名:石南藤(廣西桂林)。
文獻來源:Piper martinii C.DC.in Lecomte(1914);Y.C.Tseng(1979);中國植物志(1982);圖鑑補編(1982),in clavi;武陵山地區維管植物檢索表(1995).
Piper henryci sensu Metcalf(1 942),non C.DC.

描述欄位

攀援藤本;莖通常被微毛,具縱棱,老時變黑色。葉紙質,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6—15厘米,寬.2—6厘米,先端尖,基部狹,偏斜,背面被微硬毛,後變稀疏;葉脈6—7條,基出;葉柄長1—2厘米,被毛;葉鞘長為葉柄的1/4。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於葉片,有時可達葉片的2倍;總花梗被毛,長為葉柄的2—3倍;花序軸被疏毛;苞片圓形,近無柄,盾狀,直徑約1毫米;雄蕊3,花葯腎形,2裂。雌花序長2—3厘米,於果期延長可達6厘米;總花梗長2—4.5厘米,被毛;苞片柄於果期不延長,被毛;子房離生,頂端尖,柱頭3—4,線形。漿果幼時頂端錐尖,成熟時近球形,直徑約3毫米,無毛,有疣狀凸起。花期2—6月。
分布及生境:產西疇、文山、開遠;生於密林或疏林中溪澗邊,攀援於樹上或岩石上,海拔350—1 250米。分布於廣東西北部、西部、貴州南部。印度、馬來西亞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全株入藥,用於風濕、跌打、腫痛、關節痛、疳積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