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詩學結構:中西文論研究的三種視角

二、視文學為表現真理的文學觀 三、視文學為本體真理的文學觀 四、視文學為現象學真理的文學觀

圖書信息

作 者:蔡宗齊 著 劉青海 譯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197325
出版時間:2012-01-01
版 次:1
頁 數:277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圖書簡介

《比較詩學結構:中西文論研究的三種視角》是對中西方詩學較為系統的比較研究,分巨觀篇、微觀篇和結語三部分。
巨觀篇集中討論中西詩學的巨觀結構。第一、二章分別描述中國和西方主要文學觀的概貌,第三章對衍生出各種中國早期文學觀的諸種宇宙論予以回顧,第四章綜合前面三章的研究成果,提出和闡述中西詩學的系統性。西方評論家重點關注文學與真理的關係,他們不斷地根據與真理的關係的轉變來重新定義文學。中國評論家則特別關注文學在協調各種影響人類生活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並以"道"為中心建立了各種不同的批評原則。中西方文學觀的演變催生出種種特殊的文學理論和文學運動,並因而使中西方詩學走上迥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微觀篇集中探討中西方詩學的微觀構造,即中西方詩學發展至關重要的~系列具體理論。比較分析的內容有柏拉圖和孔子的和諧詩論(第五章)、浪漫派領袖華茲華斯和劉勰的文學創造論(第六章)、現代主義和中國古代批評家有關漢字與詩歌之勢的理論(第七章)以及現代主義者和大乘佛教中觀派的解構理論(第八章)。這些章節對許多重要的批評主題予以了深度探討,包括摹仿和實踐、理性追求和道德訴求、感性和超感性經驗在藝術想像過程中的互動、情感和形象、自然和主體之勢、隱喻和諷喻、符號和再現或非再現、語言指涉的性質和模式,等等。上述章節試圖說明,中西方評論家皆在各自特有的概念模式中探究這些主題並因而產生出不同的卻同樣有價值的批評洞見。
結語對《比較詩學結構:中西文論研究的三種視角》引介的內文化的、跨文化的和超文化的視角進行了認真的理論反思。內文化視角強調,將一個詩學傳統與其他傳統相比較之前,我們必須深入考察它自己的文化根源和發展形式。這一視角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將詩學著作從它們自己的文化背景中剝離出來,放在虛假的"文化真空"作膚淺比較的傾向。跨文化視角強調要跨越文化偏見的壁壘,特別是要破除長久以來困擾中西方比較研究的相似論和差異論。超文化視角強調要超越個體文化的局限,開拓出對所有文化傳統平等相待、包容兼蓄的寬闊視野,通過研究文化的相似和差異來加深對我們共同人性的理解。

圖書目錄

巨觀篇
第一章 西方詩學趨向
—、從真理的角度論文學
一、視文學為非真理或摹仿的真理的文學觀
二、視文學為表現真理的文學觀
三、視文學為本體真理的文學觀
四、視文學為現象學真理的文學觀
五、視文學為符號學真理的文學觀
六、視文學為解構反真理的文學觀
第二章 中國詩學趨向
——從和諧過程的角度論文學
一、《尚書》的宗教文學觀
二、《左傳》和《國語》的人文主義文學觀
三、《毛詩序》的教諭性文學觀
四、《文心雕龍》綜合全面的文學觀
五、六朝兩種唯美文學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