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01年諾貝爾獎得主V·S·奈保爾的作品《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塑造了邊緣人形象,揭示了殖民主義造成的邊緣人的無家園感,無歸屬感,並通過這個人物來透視文化,社會,甚至政治問題,同時,也展現了邊緣人的反抗與追求。評價
1961年出版的《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常常被稱作奈保爾的傑作。無論如何,這是他描寫他記憶中的特里尼達生活的一部代表作。這也是一部為紀念他新近故去的父親所作的書,因為書中的主人公比斯瓦斯先生就是部分地以奈保爾的父親為原型的;它寄託了奈保爾對慈父的無盡懷念。小說中的比斯瓦斯先生跟奈保爾的父親一樣,出生於一個印度移民家庭,父親是甘蔗種植園的勞工,屬印度最高的婆羅門種姓。在這本書的後面我們可以看到,種姓雖然跟財富已沒有什麼關聯,但在比斯瓦斯先生的一生中還是常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的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部作品雖說依然不乏幽默和喜劇色彩,但他的筆觸卻愈來愈深沉、悲觀。奈保爾的父親是一個喜劇性的人物,但他的故事本身卻是悲劇性的,這直接影響了比斯瓦斯這一形象的塑造;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面在於,通過比斯瓦斯的故事,奈保爾更深刻地感受到的是殖民地生活的悲哀。比斯瓦斯雖然最終建造了象徵他的獨立和自由以及生活之根的房子,但這也僅僅是一種象徵而已,所以,對小說中的阿南德也就是作家奈保爾來說,房子或家早已失去了意義,還在牛津讀書時期,奈保爾就寫信給家裡說:他寧死不回特立尼達,並發誓要用英國人的語言來打敗英國人。他深深地認識到,殖民主義早已把世界給打亂了,他再也不可能有自己心靈中安寧的家了。他既認為殖民主義是不公正的,又認為特立尼達等前殖民地國家不僅落後,而且愚昧,因此,他對特立尼達的描寫充滿了諷刺甚至是挖苦或鄙視,特立尼達的獨立就像比斯瓦斯有了自己的房子一樣,並不是真正的獨立和自由。
作者
維·蘇·納保爾是當代最有成就的英國移民作家之一。他的《河中一灣》、《島上的旗幟》眾多作品獲得毛姆獎、布克獎等眾多英國重要文學獎項,並在1990年被英國女王授封為騎士。這表明英國社會對他作為一個“當代經典作家”地位的承認。納保爾出生於特里尼達,系印度婆羅門的後裔,其祖父作為契約勞工,從西印度移居特里尼達,其父親任特里尼達《衛報》的記者。納保爾從11歲開始熱愛文學,作為記者的父親細心鼓勵他的寫作。1950年,18歲的納保爾獲政府獎學金,來到英國牛津大學專攻文學。大學期間,他的小說屢屢遭到退稿。父親的幫助和鼓勵使得他矢志不移地堅持創作。195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後來,他先後成為自由撰稿人、BBC“加勒比之聲”的欄目主持人、《新政治家》雜誌的專欄撰稿人。1990年得到英國皇室的封爵。1993年,他成為英國戴維-柯翰文學獎的首位獲獎者。《比斯沃斯先生的房屋》發表於1961年,是納保爾的成名作。
納保爾被稱作世界的作家,他雖然用英語寫作,但是作為殖民地長大的作家,又有隨父母生活在特里尼達西印度社區的特殊背景,他的創作受到西印度殖民社會和英國文學的深厚影響。納保爾與拉什迪、石黑一雄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更被英國大評論家普里切特稱讚為“在世的英語作家中的佼佼者”。納保爾已經出版了25部作品,早在20年前就被視作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利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