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漢語漢字]

比[漢語漢字]

比是中國古代對律典無正式條文規定的,可以比照類似法條或判例斷案的制度。《禮記·王制》鄭註:“已行故事日比。秦律中已有比照律條定罪科刑的記載,並創“廷行事”以成例斷案。漢朝比與律、今、科並行,漢武帝編成例死罪決事比13472條。唐初也曾以事例比附,至高宗才廢。宋朝神宗後,大編斷例,官吏皆以例行事。明、清例是重要的法律形式之一,多以例代律斷案,冤獄極濫。

基本信息

比
選自《中華字通》 選自《中華字通》
古文形體 古文形體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

比,bi,二人為從,反從為比,相背而化。

漢字 :比(與繁體漢字相同)

楷書形體 楷書形體

繁體字 :比

拼音

比字 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簡體筆劃:4

繁體筆劃:4

結構:左右

部首:比,部外筆畫:0,總筆畫:4

五筆86:xxn;98:xx

倉頡:PP

筆順編號:1535拼音輸入:bi

四角號碼:2271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BD4

五筆輸入:xxn

筆順:橫,豎提,撇,豎彎鉤

鄭碼:RRRR,

GBK:B1C8

五行:水

吉凶寓意:吉

基本字義

bǐㄅㄧˇ

◎ 較量高低、長短、遠近、好壞等:~賽。~附。對~。評~。

◎ 能夠相匹:今非昔~。無與倫~。 ◎ 表示比賽雙方勝負的對比:三~二。

◎ 表示兩個數字之間的倍數、分數等關係:~例。~值。

◎ 譬喻,摹擬:~如。~方。~興(xìng )(文學寫作的兩種手法。“比”是譬喻;“興”是烘托)。~畫。~況(比照,相比)。

◎ 靠近,挨著:~~(一個挨一個,如“~~皆是”)。~肩繼踵。~鄰。鱗次櫛~。

◎ 和,親:~順。

◎ 及,等到:~及。

比可以指:

比卦,六十四卦之一,見周易上經三十卦一覽#比。

比例在有些雙音節詞中也省略作比。

比率有時省略作比。

比部,中文部首之一。

漢字演變

比[漢語漢字] 比[漢語漢字]

詳細字義

◎ 比 bǐ

〈動〉

(1)形聲。從二匕,匕亦聲。隸定字形已經與甲骨文字形相脫離,不能據甲骨文字形解釋。“匕”本義為“用匙把食物送入口中”,引申義為“美味”。“比”本義為“兩種食物同美”。引申義為“等列”、“同美”。再引申義為“評定優劣次序”。

《說文》:“比,密也。二人為從,反從為比。凡比之屬皆從比。”案:許慎釋比為密,顯誤(比字無“密”義)。又釋比之形為“反從”,再誤(甲骨文字開口朝向一般並不固定,“從”字向左與向右沒有區別。全部甲骨文字中,大概只有“司”與“反司”即“後”有開口朝向的區別)。據《甲骨文編》,“比”字與“申”字基本構件完全相同,為婦女肘、膝同時著地、等待性交之狀。故甲骨文比字本義為王者姬妾(相當於隸定字“妣”),與“二人相從、反從為比”無關。而王者姬妾合於“等列”、“同美”之義。隸定字形改為從二比,即從二美食,亦合於“等列”、“同美”之義。

(2)同本義be nextor near to;

比物四驪。——《詩·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爾雅·釋鳥》

危東六星,兩兩相比曰司空。——西漢·司馬遷《史記·天官書》

比其具。——《周禮·世婦》。註:“次也。”

及獻比禽。——《周禮·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篆體 篆體

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戰國策·燕策》納比籠中。——《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比肩(肩碰肩,謂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類事物);比集(排比匯集);比綴(編排連綴)

(3)連線,接近 be close to;be near to;

家人失火,屋比延燒。——《史記·汲黯列傳》

又如:比戶(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著一家;家家戶戶);比屋(隔壁);比里(鄰里,鄉里)

(4)比較;考校,核對compare;contrast

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楚辭·涉江》

又如:比量(比照);比類(比照舊例);比句(— gōu,核對檢查簿籍);比次(考校);比並(相比);比勢(較量武藝;比試);比迸(比武較量)。

(5)及,等到arrive

比至定陶,再破秦軍。——《史記·項羽本紀》

比去,以手闔門。——《項脊軒志》

(6)比擬draw an analogy;liken to

如:比象(比像。比擬,象徵);比傅(勉強類比並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7)勾結;偏愛 collude with;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立其子,不為比(偏愛)。——《左傳·襄公三年》

又如:朋比為奸;比周(勾結);比黨(拉幫結派)

(8)等同be equal to

刑餘之人,無所比數。——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又如:比伍(等同,匹敵);比伉(匹偶)

(9)通“庀”,具備possess;have

比樂官,展樂器。——《周禮·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禮·世婦》

以敦比其事業。——《荀子·榮辱》

(10)官府限期辦好公事set a time limit for

宰嚴限追比。(追征。縣令嚴定期限,催促交納。)——《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舊時地方衙門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糧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繳,如到期不繳,拘衙受刑叫“比卯”)。

漢英互譯

漢英

◎ 比

compare contrast compete ratio than

英英

◎ to compare,liken; comparison; than

詞性〈形〉

(1)接近;親近intimate

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周禮·夏官》

又如:比近(親近);比周(親近);比昵(親近);比善(和睦親近);比日(近 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時,近 日);比者(近 來);比歲(近 年);比際(此時,這時)。

(2)密(與“稀”、“疏”相對)dense

比,密也。——《說文》

其比如櫛。——《詩·周頌·良耜》

是與比周。——《左傳·文公十八年》。註:“比,近也。周密也。”

又如:比甲(馬甲)。

(3)和諧harmonous

聲比則應。——班固《漢書》

詞性〈名〉

(1)比喻,比方 metaphor。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對偶);比興(比與興);比諷(用“比”的方法諷喻)。

(2)比較兩個同類數量的倍數關係,其中一數是一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ratio

如:三與五之比,等於五分之三。

(3)

詞性〈副〉

(1)皆,都,同等地all

再戰比勝。——《戰國策·齊策》

又如:比隆(同等興盛);比行(並行)

(2)連續,頻頻frequently

比投不釋。——《禮記·投壺》

間者數年比不登。——《漢書·文帝紀》

比年日蝕。——《漢書·張延壽傳》

三人比坐事死。——《漢書·公孫賀傳》

地比震動。——《漢書·翼奉傳》

比三年日蝕。——《漢書·外戚傳》

始至之時,歲比不登。(登:豐收)——蘇軾《超然台記》

(3)近 來lately;recently

臣比在晉也,不敢直言。——《呂氏春秋·先織》

詞性〈介〉

(1)比起than

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曹操比於袁紹。——《三國志·諸葛亮傳》

又如:他比你高

(2)為;替for

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孟子·梁惠王上》

(3)及,等到till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史記·陳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資治通鑑》

比去,以手闔門。——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常用詞組

◎比比bǐbǐ

(1) 頻頻;屢屢 frequently

比比上書言得失。——唐· 元稹《白氏長慶集序》

何怪乎遭風雨霜露饑寒顛踣而死者之比比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到處;處處everywhere

如: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bǐbǐ-jiēshì

ubiquitous;can be found everywhere 比比:到處,處處。形容遍地都是。

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紅樓夢》

朝為師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明· 陶宗儀《輟耕錄》

◎比方bǐfang

(1) 譬喻 analogy。把不易懂的事物用淺顯易懂的話描述出來。

比方說吧,A代表1,B代表2,A+B 就是1+2。

比方並非等同

(2) 用特殊的事物來說明一般的事物 instance。

拿釣魚作比方

(3) 如果;假使 if

比方你在現場,該怎么辦

◎比分bǐfēn

score;比賽中雙方得分的比較

現在的比分為15-30

請問比分怎樣?

◎比干Bǐgàn

Bigan商代貴族,紂王叔父,官少師。相傳因屢諫紂王,被剖心而死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楚辭·屈原·涉江》

◎比葫蘆畫瓢bǐ húlú huà piáo

imitate;copy mechanically 比喻照樣子模仿

◎比劃bǐhuà

gesticulate 也作比畫。用手勢示意,尤指講話時

他邊抽菸邊比劃談個沒完

他比劃著名講

◎比基尼bǐjīní

英語 Bikini 譯音。一種女性服裝,上身為胸罩,下身是三角褲

◎比及bǐjí

when;by the time 介詞,等到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論語·先進》

◎比價bǐjià

parity;price relations

(1) 一種外國貨幣對另一種外國通貨的比率。通常以它們和黃金的交換價值進行對比

(2) 不同商品的價格比率

(3)工農業產品比價

◎比肩bǐjiān

shoulder to shoulder 並肩,也比喻地位相等

比肩而立。——《漢書·路溫舒傳》

與同郡陸遜、 卜靜等比肩齊聲矣。——《三國志·吾粲傳》

◎比肩而立bǐjiān'érlì

stand shoulder to shoulder 肩並肩地站立

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隨踵而至。——《戰國策·齊策三》

◎比肩繼踵bǐjiān-jìzhǒng

cheek-to-jaw;be crowded closely together;crowd against one another;walk shoulder to shoulder and follow in the footsteps of one another

肩並肩,腳尖接腳跟,形容人多擁擠

齊之 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晏子春秋·雜下》

◎比較bǐjiào

compare 對比幾種同類事物的異同、高下

把譯文和原文比較一下

◎比較bǐjiào

fairly;quite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說得比較清楚

◎比較級bǐjiàojí

comparative degree 在英語中通常用下列方式表示的詞:在形容詞或副詞前加more(如 more natural,more clearly ),或加後綴 -er(newer,sooner )。典型的是指形容詞或副詞所表示的質、量或關係的增加

◎比較語言學bǐjiào-yǔyánxué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是研究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之間的關係和對應情況以及揭示諸語言是否具有共同原始語的方法的學科

◎比來bǐlái

lately;recently 近 來

比來天下奢靡。轉相念效。——《三國志·徐邈傳》

◎比例bǐlì

proportion;scale;數量之間的對比關係

起於遠近之比例。——蔡元培《圖畫》

比例失調

(3) 指一種事物在整體中所占的分量

(4) same example 相同的例子

今後有似此比例,皆不許受

◎比例尺bǐlìchǐ

(1) scale∶表示地圖、航海圖或平面圖上的距離與相應的實際距離之間的比例關係(如一厘米等於一公里;1/250000)

(2)engineer’s scale∶有幾種不同比例刻度的繪圖用尺

◎比例失調bǐlì shītiáo

disproportion; 指比例不協調

◎比例因子bǐlì yīnzǐ

factor of proportionality; 若兩個量 A 和 B 滿足關係式 A=μB 或 B=μA,則稱μ為比例因子

◎比量bǐliang

(1) measure roughly∶不持尺而大致比劃度量

(2) have a competition∶較量

◎比鄰bǐlín

(1) next-door;neighbour∶近鄰,街坊

跟車站比鄰的那個工廠

生女猶得嫁比鄰。——唐·杜甫《兵車行》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 near;next to∶鄰近

融與 鴻豫州里比鄰。——《後漢書·孔融傳》

◎比鄰星bǐlínxīng

a star next to the sun; 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

◎比率bǐlǜ

percentage;ratio;rate; 比值

◎比美bǐměi

rival; 媲美

◎比擬bǐnǐ

(1) compare;match∶修辭手法的一種,包括擬人、擬物

(2) analogy∶對比,比較

無法比擬

比擬反差

◎比年bǐnián

(1) every year∶每年

比年一小聘。——《禮記·王制》

(2) in recent years∶近 年

比年以來,數陳便宜。——《後漢書·皇甫規傳》

◎比偶bǐ’ǒu

antithetic; 對偶

兩股兩相比偶的文字

◎比配bǐpèi

match;suit;go well with; 相稱,相配

◎比丘bǐqiū

monk; 和尚。梵語,khiksu的譯音

桑門為息心,比丘為行乞。——《魏書·釋老志》

◎比丘尼bǐqiūní

梵Bhiksuni;nun; 佛教出家五眾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女性,尼姑

◎比熱bǐrè

specific heat;

(1) 升高物體溫度1度所需要的熱量與升高相等質量的水溫度1度所需要的熱量之比

(2) 1克物質升高溫度1°C所需要的以卡為單位的熱量

◎比如bǐrú

(1) 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表示下面舉例;例如——舉例時的發端語

(2) if∶假如

比如你要外出,首先得安頓好家務

(3) that is∶等於是

◎比賽bǐsài

match;competition;contest; 在競賽中比較高低

長跑比賽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bǐ shàng bùzú,bǐ xià yǒu yú

fall short of the best but be better than the worst;can pass muster; 指中等水平

這裡只講一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人物。——茅盾《霧重慶拾零》

◎比試bǐshì

(1) compete;emulate;match;have a competition∶較量高下

不信,咱們比試比試

(2) flourish;imitate∶舞動

拿長槍比試

(3) copy;imitate∶模仿某種動作姿勢

他把花布圍在腰上,比試起來

◎比手畫腳bǐshǒu-huàjiǎo

gesticulate;make lively gestures while talking; 說話的同時用手腳來比畫(以使對方理解)。“畫”也作劃

◎比天高bǐtiāngāo

sky-high; 天一般高地

心比天高

◎比武bǐwǔ

demonstration of and competition in military stills; 比賽武藝

◎比翼bǐyì

fly wing to wing(side by side); 飛時翅膀挨著翅膀

◎比翼鳥bǐyìniǎo

a pair of lovebirds; 傳說中的一種雌雄在一起飛的鳥,比喻恩愛夫妻

◎比喻bǐyù

allegory;comparison;metaphor;figure of speech; 一種修辭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特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

◎比照bǐzhào

(1) according to;in the light of∶按照

我們可以比照其它的計畫來制定計畫

(2) contrast∶對照

兩相比照

◎比值bǐzhí

(1) specific value;ratio∶兩數相比所得的值

8與2 的比值是4

(2) ratio&∶一個量除以另一個量所得的商。也叫比率

◎比重bǐzhòng

(1) specific gravity∶ 一物質的密度與取作標準的某一物質(例如在其最大密度的溫度4°C時的純水)密度之比(兩者的密度都是在空氣中稱重而取得的)

(2) proportion∶某事物在整體中所占的分量

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比作bǐzuò

compare; 相比(如為了解釋說明的目的);比喻,比擬

將人的牙齒比作珍珠

把他比作神

光比:

兩隻用來照明某一被攝對象的燈光,就其產生的總效應來說,它們之間的強度差,就稱為光比。比亞迪

@比亞迪

英文名為“build your dreams(簡稱‘B Y D’)”,意為“成就你的夢想”。

品牌名稱:比亞迪 英文名稱:build your dreams
簡稱:B Y D 總裁:王傳福
所屬地區:廣東深圳 所屬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創立年份:1995 品牌釋義:成就你的夢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古文〕夶《廣韻》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音匕。校也,也。《周禮·天官》凡禮

事,贊小宰,比官府之具。《注》比,校次之,使知善惡足否也。《儀禮·大射儀》遂比三耦。《注》比,校也。《齊語》比校民之有道者。
又類也,方也。《禮·學記》比物醜類。《疏》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則學乃易成。《韓詩外傳》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挾行也。比於善,自進之階。比於惡,自退之原。
又《詩》有比體。《毛詩序》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鄭司農云:比者,比方於物,諸言如者,皆比詞也。比之與興,同附托外物,比顯而興隱。
又比例。《禮·王制》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鄭注》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後漢·陳忠傳》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者。未施行,寵免,後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為決事比。《注》比,例也。
又綴輯書史曰比。《前漢·儒林傳》公孫弘比輯其義。《唐藝文志》宗命馬懷素為修圖書使,與褚無量整比。
又諡法之一。《左傳·昭二十八年》擇善而從之曰比。《詩·大雅》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注》比,必里反。正義引服云:比方損益古今之宜而從之也。
又比部,官名。取校勘亭平之義。卽今部。《正韻》音皮,誤。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比陽縣。應劭曰:比水所出,東入蔡。
又《集韻》《正韻》普弭切,音諀。與庀同。治也,具也。《周禮·春官》大胥比樂官。《注》錄具樂官也。與庀通。
又《廣韻》《韻會》毗至切《集韻》毗義切《正韻》毗意切,音避。《爾雅·釋詁》比,俌也。《郭注》俌,猶輔。《易·比卦·彖辭》比,輔也,下順從也。《卜氏傳》地得水而柔,故曰比。
又親也,近也。《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注》比,猶親也。
又和也。《周禮·春官》人辨九之名,六曰巫比。《注》巫讀為筮,比謂筮與民和比也。
又近鄰之稱。《周禮·地官》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
又案比。《周禮·地官》小司徒掌九比之數,乃頒比法於六鄕之大夫,及三年,則大比。《又》鄕大夫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疏》三年一閏,天道有成,故每至三年則大案比。
又及也。《詩·大雅》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注》比於,至於也。《前漢·高帝紀》自度比至皆亡之。
又頻也。《禮·王制》比年一小聘。《漢志》比年,猶頻年也。
又比比,猶言頻頻。《前漢·成帝紀》郡國比比地動。
又也。《書·牧誓》比爾乾。《正義》楯則以扞敵,故言比。《史記·蘇秦傳》騎不得比行。
又齊也。《詩·小雅》比物四驪。《注》比物,齊其力也。
又偏也,黨也。《書·洪範》人無有比德。《正義》人無阿比之德,言天下眾民盡得中也。《論語》君子周而不比。《鄭注》忠信為周,阿黨為比。
又從也。《論語》義之與比。《朱注》比,從也。《晉語》事君者比而不黨。《注》比謂比義。
又合也。《禮·射儀》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注》比,親合也。《漢·劉歆·移太常博士書》比意同力,冀得廢遺。《師古注》訓合。
又密也。《詩·周頌》其比如櫛。
又比余,櫛發具。《史記·匈奴傳》漢文帝遺單于比余。《漢書》作比疎。《廣雅》比,櫛也。《蒼頡篇》靡者為比,麤者為疏。今亦謂之梳。《顏師古·急就篇注》櫛之大而麤,所以理鬢者,謂之疏,言其齒稀疏也。小而細,所以去蟣蝨者,謂之比,言其齒密比也。皆因其體以立名。
又矢括曰比。《周禮·考工記》矢人為矢,夾其隂陽以設其比,夾其比以設其羽。《鄭司農注》比,謂括也。
又《揚子·方言》比。代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必至切,音畀。近也。倂也,密也。義同。
又《正韻》兵媚切,音祕。先也。《禮·祭義》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鄭注》比時,猶先時也。比,必利反,又甫至反。
又《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毗。和也。一曰次也,也。比鄰,猶鄰。《杜甫詩》不敎鵝鴨惱比鄰。
又比蒲,地名。《春秋·昭十一年》大蒐於比蒲。
又臯比,虎皮也。《左傳·莊十年》蒙臯比而先犯之,後人以為講席。《戴叔倫詩》臯比喜接連。《朱子·張載銘》勇撤臯比。
又師比,胡革帶鉤也。《戰國策》胡服黃金師比。通作毗紕。
又《唐韻》毗必切《集韻》《韻會》簿必切《正韻》簿密切,音邲。比次也。《增韻》比比,猶總總也。《張九齡荔枝賦》皮龍鱗而騈比。《顧況·持斧章》榱之斯密,如鱗櫛比。皆讀如邲。
又《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是矣。李軌讀。 《說文》二人為從,反從為比。

考證:〔《左傳·莊十年》蒙臯皮而先犯之。〕 謹照原文臯皮改臯比。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影印本《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影印本《說文解字》

【卷八】【比部】比密也。二人為從,反從為比。凡比之屬皆從比。夶,古文比。毗至切。

方言集匯

◎ 粵語:bei2 bei6 pei4◎ 客家話:[客英字典] bi3 [陸豐腔] bi3 [梅州腔] bi3 [寶安腔] bi3 [東莞腔] bi3 [沙頭角腔] bi3 [客語拼音字彙] bi3 [海陸豐腔] bi3 [台灣四縣腔] bi3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